周瑜死后诸葛亮还在想谁(为什么诸葛亮会痛哭不已)
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里,作者基于文学艺术需要,周瑜被描写成为与诸葛亮明争暗斗的人物,最终被诸葛亮气死 。
留下了孔明三气周公瑾,周瑜气得在马上大叫一声,箭疮复裂,坠于马下,临死前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孙权听闻哭泣道:“公瑾有王佐之资,然而寿命短促,我还能依赖什么呢?”又亲自穿上丧服为周瑜举哀,感动左右。
天之骄子周瑜英年早逝,宿敌诸葛亮亲往柴桑吊唁。东吴众将见诸葛亮又抹眼泪又撞棺材,感动得痛哭流涕,看来大家说周瑜与诸葛亮关系不睦实属谣言。
刚刚上台的都督鲁肃见状,更是感慨万千:
“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
在场的每个人都被感动了,唯在书外的读者心知肚明。
孔明多情是假,无情是真。
几日前诸葛亮于荆州观测天象,见象征着周瑜的将星陨落后,笑曰:
“周瑜死矣!”
小说里的那些神鬼怪谈的部分,我们可以选择性忽略。诸葛亮预测到周瑜已驾鹤归西后,为什么要笑呢?这便是“会心一笑”,发自肺腑的、成功者的笑。周瑜的箭伤不是诸葛亮所为,但诸葛亮却是让周瑜伤情加重的罪魁祸首。
若不是他以一系列套路激周瑜动气,周瑜又怎会一命呜呼呢?
这一笑一哭中,最让人感到凉薄的反倒在这个哭上。
面对东吴的诸人,诸葛亮的表现就像是死了亲爹一样,悲恸到不能自已。看到诸葛亮这一哭,这才觉得诸葛亮不但智商超群,胆量异于常人,连演技都比一般人逼真。
难怪后人品评三国时,总是将这一哭与刘备摔孩子那一哭并举,这简直是君臣之间为了金马奖而飙戏!
实际上,在诸葛亮前往柴桑之前,肯定有过这样的顾虑:周瑜在东吴人缘不错,众将多为他的心腹,此行必定凶险。其实,何止是凶险,若诸葛亮演技不怎么样恐怕会被盛怒的东吴将领生啖其肉。不过,孔明料定诸将不会动手,因为他有一番慷慨悼词来应对。
罗贯中先生在写诸葛亮悼周瑜的细节时,布局可谓相当精妙。
诸葛亮自诩一席话能让东吴诸人大受感动,但前提是这些人得容他说完话。偌大的东吴难免有几个像张三爷一般的莽汉,若孔明先生前脚迈入灵堂,后腿就让人卸了下来,那就万事皆休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孔明将赵云和五百甲士带在身边,以壮声势。果不其然,有了这番阵势,东吴诸将果然没人出头刁难。
“周瑜部将皆欲杀孔明,因见赵云带剑相随,不敢下手。”
当然,即便赵云再万夫莫敌,若孙权或鲁肃下令要杀诸葛亮,他多半难带着军师杀个七进七出。毕竟,孔明不是阿斗,揣在怀里抱着就走了,想带着这样一个大活人跑路,是个巨大的难题。好在,赵云无需拼命,他只需提供足够的威慑力,让东吴诸将容诸葛亮说完话即可。
孔明哽咽着说了一套长篇大论,主要内容可囊括为四个方面。
首先是周瑜年少得志,是孙家的元老,在安定江东时就已建立功业;
其次是周瑜抱走了天下最漂亮的美人小乔,令所有男人为之眼红;
再次是赤壁一战大显风采,百万曹军灰飞烟灭;
四是两人都抱着同样的外交思想,促成孙刘联盟抵抗曹操。
诸葛亮说:“自己之所以痛哭不已,是因为这样一位志同道合的好同志过世了,所以,才情不自禁。”
周瑜的生平功绩,用不着诸葛亮说,在场的每个人都心知肚明。只不过,这番丰功伟业在诸葛亮的嘴里说出来,意义就大不一样了。虽说处于对立的阵营,但对于诸葛亮的能力东吴将领有目共睹。自己的老上级能得到孔明的肯定,自然会令人感动。
诸葛亮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表达了自己的诚意,表明这番悼念绝不是来找事的,而是真心实意地送老同志周瑜一程。建立这样的丰功伟业,迎娶了如花似玉的娇妻,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敌人,人生得志的周公瑾怎么就这么草率地走了?
当然,孔明最想表明的,实则是第四点。
周瑜是联刘抗曹的头号拥立者,他在孙吴的地位与诸葛亮相等同。正因两人的存在,才确立了孙刘的同盟关系。如今,身为顶梁柱之一的周瑜已倒,孙刘联盟仅剩诸葛亮一人支撑,若在场的列位对孔明动了杀心,就是违背了都督的遗志。如果悼词前面的部分是“动之以情”,那么这段关于外交、政治的剖析则是“晓之以理”。
孔明感动了书里的每一个人,却感动不了旁观者。他做的这一切,就是为了让他与周瑜之间的宿怨画个句号,告诉东吴的每个人:一切都过去了,该翻篇了。或者说,诸葛亮此次前来的目的,亦是为了收拾周瑜。三气是为了杀其人,吊孝是为了斩其名。从这以后,他诸葛亮依旧活跃于乱世,周瑜却成了过眼云烟。
参考资料:
【《三国志》、《三国演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