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为何是藏式喇嘛塔(北京750余年历史的白塔)

11月7日,“2022北京白塔文化周”系列活动在北京白塔寺隆重启动。此次文化周以“携手让中尼文化遗产绽放新光彩”为主题,设置6个主题日,近20项主题特色活动呈现中尼两国丰富优秀的文化资源。据介绍,该文化周将持续至11月13日。

白塔为何是藏式喇嘛塔(北京750余年历史的白塔)(1)

11月7日,“2022北京白塔文化周”系列活动在北京白塔寺隆重启动。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中国古彩戏法、尼泊尔传统舞蹈,文化周活动丰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要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多维度展现丰富多彩的亚洲文化遗产,在纪念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通过50周年之际,“2022北京白塔文化周”正式启动。

此次文化周通过挖掘展示白塔寺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发挥白塔寺与阿尼哥在中尼两国友好往来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旨在全方位、多层次展现白塔寺这一文化遗产承载的厚重历史价值和独特文化意义。

白塔为何是藏式喇嘛塔(北京750余年历史的白塔)(2)

开幕式上,北京市白塔寺管理处与尼泊尔帕坦博物馆签订合作备忘录。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开幕式上,北京市白塔寺管理处与尼泊尔帕坦博物馆签订合作备忘录,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陈松向尼泊尔驻华使馆经济公使查宾德拉•帕拉朱利赠送象征中尼友谊的书法作品。

白塔为何是藏式喇嘛塔(北京750余年历史的白塔)(3)

陈松向查宾德拉•帕拉朱利赠送象征中尼友谊的书法作品。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本次活动由开幕式、主题活动、闭幕式三个板块组成,文化周共设置六个主题日,设计了包括精品展览、学术交流、文化市集和公众互动等丰富多彩的主题特色活动近20项,多角度呈现中尼两国丰富优秀的文化资源,共享中尼两国历史文化交流和遗产保护成果。

其间,白塔寺设置了“文化使者——阿尼哥画传展”“匠心佛韵——中尼造像与唐卡艺术展”“艺传千年——中尼传统工艺展示”等展览。

白塔为何是藏式喇嘛塔(北京750余年历史的白塔)(4)

观众在参观“文化使者——阿尼哥画传展”。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白塔寺里宝物多,除了宏伟的历史建筑,还典藏了各种珍贵文物,从元代的石狮到清代的唐卡,从不同时期的精美佛像到革命文物罗德俊手书等。

值得一提的是,白塔寺馆藏了8幅清代唐卡。这8幅唐卡尺幅巨大、用料考究、内容丰富、笔法精细,体现了18世纪清代唐卡艺术的鲜明风格特征,为清代北京地区的唐卡珍品。

白塔为何是藏式喇嘛塔(北京750余年历史的白塔)(5)

嘉宾在欣赏清代唐卡。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此外,在文化周的中国文化主题日上,游客可欣赏中国古彩戏法、中国杂技、京韵大鼓、京剧演出,还有传统老北京兔儿爷制作技艺的展示与推介。在尼泊尔文化主题日,将推介尼泊尔传统工艺品,游客还能欣赏到尼泊尔传统舞蹈演出。

白塔为何是藏式喇嘛塔(北京750余年历史的白塔)(6)

尼泊尔手工艺人正在展示技艺。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建造白塔的阿尼哥被当地誉为民族英雄

白塔高约51米,通体洁白,砖石结构,由塔基、塔身、相轮、华盖、塔刹组成,其形制渊源于古印度的窣堵坡式佛塔。

白塔由阿尼哥主持修建,融合了中尼佛塔建筑艺术,既适应宗教活动的要求,又达到壮观王城的作用。

阿尼哥(1244-1306年),尼泊尔皇族,出生于“精致艺术之都”帕坦,自幼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具有杰出的建筑、绘塑、铸造才能。他16岁来到中国,经帝师入思巴推荐给忽必烈,深受元朝三代皇帝的赏识和尊崇。

入仕元朝40余年,他终生致力于中尼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开创了“西天楚相”艺术流派,培养了大量艺术人才,对后世影响深远。史料记载,他一生完成了3座大塔、9座寺院,铸造、绘塑作品更是不计其数。

阿尼哥的艺术成就是中尼两国交往史上的精彩篇章,因其为中尼文化交流作出的重大贡献,被尼泊尔人民誉为民族英雄。

白塔为何是藏式喇嘛塔(北京750余年历史的白塔)(7)

嘉宾在观看首博藏元代佛像。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750余年历史的白塔是中尼文化的见证

妙应寺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因院内建有白塔,又称白塔寺。

北京白塔寺始建于元朝至元八年,即公元1271年。同年忽必烈采用汉法,改国号为“大元”,统一南北,形成多民族融合、多元一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新格局。得益于元朝中央政府实现对西藏地方的全面施政,这座融汇了尼泊尔、西藏、蒙古、中原建筑艺术精华的白塔得以在元朝都城兴建。它除了被寄予护持国祚昌隆的厚望,更在历史上切实密切了中央政府和蒙藏地方的政治联系,成为西藏和内地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白塔为何是藏式喇嘛塔(北京750余年历史的白塔)(8)

燕京八绝非遗传承人在展示技艺。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白塔是北京地区现存唯一完整的元代文物遗存,它既是祖国统一、民族融合的象征,又是中尼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因其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1961年3月4日,妙应寺白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塔与元大都城同时期建造,并称“金城玉塔”,是中外学者公认的研究元朝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艺术、建筑等方面的权威实物证据,历史悠久、意义非凡。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白塔寺这一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先后9次对其进行抢险修缮。

近年来,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首都文博持续推进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工作,全面推进新时代文物事业发展。已有750余年历史的白塔作为北京老城的重要历史见证,凝聚着老北京的深刻记忆,承载着展示古都风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国家和首都国际交往,特别是服务首都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重要使命。

新京报记者 张建林

编辑 陈静 校对 李立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