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虽苦心里却甜(日子就像蜜一样)

核心阅读自2016年起,福建省开展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通过多项措施助力贫困残疾人脱贫多方合力,构筑社会保障体系;发展产业,提升自我造血能力;培训技能,增强贫困残疾人就业信心……随着一项项政策措施的落地,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已全部脱贫,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日子虽苦心里却甜?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日子虽苦心里却甜(日子就像蜜一样)

日子虽苦心里却甜

核心阅读

自2016年起,福建省开展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通过多项措施助力贫困残疾人脱贫。多方合力,构筑社会保障体系;发展产业,提升自我造血能力;培训技能,增强贫困残疾人就业信心……随着一项项政策措施的落地,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已全部脱贫。

截至12月15日,福建省城镇新增残疾人就业5538人,农村新增残疾人就业15875人;贫困残疾人家庭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447.5元增长到2019年的11738.2元……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是近年来福建省多部门联动的努力,更是全省残疾人不息的奋斗。

2016年,福建省启动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计划,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加强技能培训、增强产业扶持、促进就业帮扶等多项措施助力贫困残疾人脱贫。截至2019年底,55508户66284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脱贫。截至今年9月底,受疫情影响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3223户4176名残疾人全部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住房就医有保障

基本生活兜住底

才刚出院没几天,家住三明市明溪县雪峰镇的廖妹便拉着丈夫蔡天伦在自家的早餐店忙活了起来。早晨6点开门,中午12点左右收摊。拌面、油饼、米线……虽说早餐种类不多,但也能有三五十元的收入。“一个月营业10天左右,有几百元的收入了。”廖妹笑着说。

廖妹一家四口,其中3人残疾。原本蔡天伦在外务工,2010年底,被查出股骨头坏死,此后行动不便,没有了稳定的收入。廖妹一家被纳入了低保户。

近几年,政策扶持力度越来越大,一个月的补贴收入相比往年增加了不少。“现在,低保金加上残疾人的各项补贴,全家一个月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廖妹说。

出了早餐店向前走十几米,有一座小白房,那是廖妹一家3年前建起的新房。为了改善贫困残疾人住房条件,福建对全省贫困残疾人家庭住房进行了安全等级鉴定,并将需要修缮、新建的住房纳入危房改造或“安居工程”项目。2017年,廖妹一家的老木屋也被纳入其中。“危房修缮补助了4000元,住建部门补助了1.45万元。”摇晃的老木屋变成结实的砖瓦房,廖妹没怎么操过心。

住房有保障,基本的生活也有兜底。廖妹患有哮喘病,近两年,病情变得严重,住院的次数越来越多,但医疗的花销却越来越少。原来,为加大扶贫力度,福建将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以及省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等制度保障范围。“住院一次,自己只需要花不到100元,其他的费用医保都直接报销了。”廖妹算了一笔账。最让廖妹担心的子女教育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孩子原来每年有500元的助学金,今年升入高中,助学金也增加到了1000元。”

近年来,福建省出台多项举措,多部门合力共同构筑社会保障兜底体系。“我们不仅在全省范围建立了‘一户多残’家庭专项补贴和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制度,还对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提标扩面。”福建省残联教育就业部部长朱森来说。

扶贫基地兴产业

多方参与助增收

50箱蜂产蜜800多斤,市场销路挺好;50只鸡,减去成本,每只也不少卖……临近年末,武平县桃溪镇新兰村贫困户李先锦在家门口算起了今年一年的收支账。“再减掉一些七七八八的开支,今年少说能存这个数!”说着,李先锦眼睛眯笑成一条线,伸出两根手指比划了下。

“2万?不少啊!”“是啊!多亏了养这蜂!”李先锦笑着直点头。靠养蜂,去年年底,老李顺利脱了贫。

因为身患先天性小儿麻痹,双腿无法正常行走,今年59岁的李先锦一直是村里的贫困户。可想脱贫,光靠政府救助也不行。“别人能干的我也能干!”2017年,听说邻村肢体三级残疾的刘成生通过养蜂挣了不少钱,老李心动了,开着三轮车,直奔刘成生家请教经验。

“我从合作社购买蜂种养,技术他们支持,产的蜜他们也保价回收。”刘成生介绍。近几年来,福建省残联大力推广“专业合作社 ”“扶贫基地 ”“农村电商 ”等形式,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就业增收。作为武平县残联指定的扶贫基地,梁野仙蜜养蜂合作社通过采取政府补助1/3、公司扶持1/3、农户自筹1/3的“三三制”帮助贫困残疾人通过养殖蜜蜂创收。

“一个蜂箱360元,我只需要出120元。”老李一口气购买了10个蜂箱。一开始,老李也不知道怎么养殖,合作社的技术人员和刘成生就天天上门指导。不仅如此,县残联和合作社还多次举办养蜂技能培训班。“培训期间,包吃包住还给报销车费。”从最初的10箱到今年的50箱,几年下来,老李也变成了一个养殖大户。“日子就像蜜一样,甜!”

助力贫困残疾人脱贫,既“输血”更要“造血”。“通过‘三三制’扶贫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贫困残疾人投资难、技术难掌握、产品难销售等问题,还极大地增强了残疾人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意识。”朱森来说。

免费培训学技能

助力就业增信心

“运营直播账号,前期要做好预热宣传,制作一些预告视频和海报。”在泉州高级技工学校的残疾人电子商务培训班上,杜加兴紧盯讲台上的PPT,一字一句地记下课堂要点。这是杜加兴辞职创业后参加的第一次培训,也是他自工作以来参加的第十次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

今年6月,34岁的杜加兴结束了自己8年电商客服的工作,回到家乡——泉州市洛江区马甲镇,创办了自己的电商公司,主要帮助企业运营网络商铺。

公司创办才不过半年,成绩却不一般。“光儿童睡衣,我们一个月就卖出了8000单。”最近杜加兴想带着职工一起尝试直播卖货,“刚好泉州市残联和市人社局组织了直播带货的电商培训班,我就来免费学技术了。”对杜加兴来说,每一次的培训不仅带动了他技能的提升,更给他带来了走出去的勇气。

技能培训为杜加兴的事业不断添加动力。2012年,凭借自己打字快的优势,他在晋江市一家鞋厂找到一份电商客服工作。可时间一长,自己的短板也显露了出来:由于不熟悉办公软件的使用,每月末的对账工作,杜加兴总比其他同事完成得慢。2013年,福建省残联举办了全省残疾人电脑实用技术培训班,在泉州市残联的推荐下,杜加兴成为第一批学员。此后,关于计算机和电商运营相关的培训班杜加兴一次都没落下。

2015年,杜加兴参加了一场美工制作的培训。这次培训后,他不仅被聘为全省残疾人电商培训班的助教,更通过结课后举行的专场招聘会找到了新工作。“工资比以前高不少,最多的时候一个月能拿到1万多元。”如今,杜加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想带动更多像自己一样的残疾人提升技能、实现价值。

“职业技能培训班的举办,不仅提高了残疾人的就业能力,更增强了他们的就业信心。”福建省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主任黄东才介绍,每年,残联都会根据需求举办多场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涵盖电子商务、面点制作、手机维修等专业技能及粮食作物、果蔬、家禽家畜等农村种养项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