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天空的正东方什么星那么亮(新安夜空第106期方锦华)

新安

夜空

今晚天空的正东方什么星那么亮(新安夜空第106期方锦华)(1)

—用文学唤醒人生 让艺术点缀梦想—

今晚天空的正东方什么星那么亮(新安夜空第106期方锦华)(2)

清 水 源 头 话 洪 星

方锦华

古老的黟县有两大水系,以高耸入云的方家岭为分水岭,东面水系流入漳河,过率水进入新安江至杭州湾东海,是新安江源头之一;西面水系经清溪河、太平湖、桃花潭直达青弋江,于芜湖并入长江,被誉“青弋江”正源。清澈甘甜的山泉如同母亲的乳汁,不仅滋养了两岸无数百姓,更孕育了一方文明,奠定了极具特色的本土文化。

这是一条有故事的河流。

今晚天空的正东方什么星那么亮(新安夜空第106期方锦华)(3)

洪星乡就坐落在方家岭西面的山脚下,是黟县“山外”进入“黟西北”4个乡镇的第一站,也是青弋江源头第一个乡镇。俯视全乡,溪河纵贯,粉墙黛瓦的村庄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绿色之中,若隐若现,有形如八卦的大星村,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的奕村,有极具神秘色彩的湘口村,还有支援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补给工作的红光村和参加柯村暴动的杨家墩村……盘山公路宛然一条玉带将各个村落有序连接起来。置身其间,蓝天白云,满目青翠,山风徐徐,一首瀑布和溪流合奏的交响曲不绝于耳,美妙动听,使人沉醉于淳朴的自然环境,享受新时代的丰饶、祥和与宁静。

独特厚重的人文历史和民间传说,给山乡增添了一份厚重,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洪星乡是值得探寻的去处。

大星村——洪星乡政府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后设立的洪星乡,政府所在地就一直根植在这里,已历70余年。清乾隆年间县以下设都,黟县设十三个都,大星村属十二都,地处偏远山区的大星村,当时能成为一个都,在今天看来有点匪夷所思,不过待考证了它的地理位置,观看了形如八卦的村落,即可揣度到这里旧时人丁兴旺,物产丰富,街市喧闹的隐约景象和历史痕迹。翻阅清嘉庆年间的《黟县志》,可以找到十二都能人志士、达官显贵,历朝历代都相继出现。从这里走出去的徽商不计其数,从这里苦读入仕的清官廉吏亦不在少数,且颇有文字记载。我每至大星,走在蜿蜒崎岖的古道之上,俯瞰这座古老的村落,回望历史,不由得对这个曾经交通闭塞的弹丸之地重作审视。

奕村——洪星乡西南面又一座典型的深山村落。整座村落呈南北走向,隐于层峦叠嶂之中,历为李姓聚族而居。有史料记载,南宋绍兴年间,唐朝第十九位皇帝唐昭宗李晔后裔李奕,举家迁来此地构茅建村,后代即以先祖名字命村。奕村是黟县唯一建村800余年,而一直未受到战乱纷扰的皇族大姓村落。宋元之交,元明之际,明清交替,咸同十年,黟县县城及望族大姓村落都普遍先后遭受兵火,但只有奕村可以相安无事,繁衍生息,成为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后人考证这种现象,终不得其解。

今晚天空的正东方什么星那么亮(新安夜空第106期方锦华)(4)

时光荏苒,岁月嬗变。如今走进奕村,寻找过去岁月,完好保存的还有村边一树、村外一桥、村口一亭、村中一祠。

村外一树,为江南罕见的“榅桲”树,该树长在村边山麓的李氏祖茔旁,树形奇特,枝叶婆娑。多年前,奕村小学的李老师让我看该村的李氏族谱,探讨文中断句标点,以解文意,方知其中对这棵树有专门的记载,描述内容大意为李氏十四祖廷公外出经商,荣归故里,从国外带回榅桲树种植于祖坟,示人名贵,彰显祖宗的荣耀。并聘请西班牙树木专家管理三年至完全成活,距今约400年。一棵树能够出现在族谱中且附有图谱,直到现在我依然无法找到答案。村边一桥,名景溪桥,明代修建,历经500年依然横跨在村头河流之上,斑驳发黑的石块成为古村落悠久历史的符号,也是奕村的一大风景。村口一亭,名“里仁亭”,至今仍为一村之关钥,加上石刻亭赋伴随传承,文辞优美,堪称华章,百里古黟境内惟有奕村如此布局,可谓匠心独到。村中一祠,为李氏宗祠“仁寿堂”,祠堂占地1200多平方米,建于明朝,重修于清代,祠堂规划有度,结构严谨,依山就势,气势恢宏,与僻静的村落形成巨大的反差,使人不得不联想到皇室族裔以及徽商的鼎盛。

湘口村——洪星乡杨家墩行政村管辖的一座自然村落,位于“黟七”公路旁,距洪星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介于洪星乡与美溪乡之间,乾山河绕村而过。2020年大年初二的清晨,我还在睡梦中,湘口村的一位老者给我打来电话,告诉我湘口村对面山上有一座“天子坟”,安葬的主人是明代建文帝朱允炆,当时我非常惊异,待静下来且不敢相信,怀疑或许是一段民间讹传。朱允炆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时至今日朱允炆的下落仍是一桩悬案。还原历史,虽然谁也不能肯定他在靖难之役中是否真的被烧死,但也无证据证明他活着。后来对他的帝业抱同情心的历史学家们都说他乔装成和尚逃离南京,却又无法说出去向。600多年来,全国自称发现建文帝墓的地方不下100处之多,传说纷纭,最终朱允炆真正命运仍然还是一个谜。

朱允炆只是一个动人的传说,但发生在这里的红色故事,一直是这片红色土地上的骄傲与自豪。

时间回到1934年8月中旬,黟县地下交通员曹丫头从美溪拜祭堂去新棚给中心县委书记储汉仪送信,在杨梅坞遇上国民党壮丁队,身上密信被搜出。中心县委根据突变情况,决定把暴动时间提前到8月21日,指挥部设在拜祭堂。21日深夜到翌晨,从洪星乡杨家墩到柯村一带,全面进行了暴动,参加群众有3200多人,党员百余人。到8月底,东起黟县方家岭,西至石台县城安,南到祁门县历口,北达石台县七都。东西50公里,南北60公里的范围内掀起暴动高潮。暴动推翻了柯村、洪星周围地区国民党的乡、保基层政权,建立了“皖南苏维埃政府”,史称“柯村暴动”。

今晚天空的正东方什么星那么亮(新安夜空第106期方锦华)(5)

1934年12月18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进入柯村苏区进行3天休整后,于12月22日撤离柯村,朝着黟县、祁门、休宁、歙县等方向迂回转战,在转战中数次途经洪星乡的大星、红光、龙岸等地,历时9天,行程150多公里,红军在洪星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传播革命火种,在群众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上抗日先遣队征战途中,由于敌情严重,筹集粮食和物资十分不易,在红光村墩上设置补给站。红军筹集粮食和物资,虽然有着一系列详细、严格的制度和程序,但没有当地良好的群众基础依然是艰难的。洪星乡临近皖南柯村苏区,曾有许多村民参加过柯村暴动,群众基础相当好,村民不仅积极主动为红军筹集粮食、棉布等物资,形成北上抗日先遣队的补给站,而且还选调了一批优秀游击队员补充到先遣队。

如今,红光村当年的红军补给站吴氏祠堂被改建成红光村村史馆,馆中陈列着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历史遗存。当我凝视着一张张当年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将士浴血奋战的图片,还有红军当年战斗的枪支、器械和生活用具,敬意油然而生。从这些遗存中,我们看见红军在洪星乡播撒的革命火种,并没有随着时间而熄灭,而是穿透历史尘烟,开放出一片红色的花海。这的确是老区人民的骄傲与自豪。

山涧匆匆,往事如烟,清溪河依然奔流不息,沉淀下厚重的文化,诉说着红色的历史,见证着今天洪星人民昂扬向上的拼搏精神。

山涧匆匆 往事如烟

清溪河依然奔流不息

沉淀下厚重的文化

诉说着红色的历史

见证着今天洪星人民

昂扬向上的拼搏精神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在黟县林业局工作,对洪星乡有着深刻的印象,1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森林覆盖率高达94.7%,成为全县森林覆盖率最高的乡镇,毛竹、茶叶种植广泛,是黟县木材、毛竹和茶叶的主产区。由于当时木材属紧俏商品,市场需求旺盛,靠出售资源的洪星乡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乡”。然而,随着科技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逐步提高,木材被许多新型材料取代,茶叶和农产品的粗加工也无法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质量和品位,大山里的洪星一些乡村相继落后于时代的步伐,甚至出现了贫困村。然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然是山民赖以生存的依托,也依然是他们致富的源泉。关键的是如何解放思想,敢想敢干,在变化中求发展,再筑致富路。

今晚天空的正东方什么星那么亮(新安夜空第106期方锦华)(6)

森林与河流一直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和孕育的摇篮,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因子。洪星乡党委政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从思想上、认识上、实践上找到了发展新路径,提供了生态保护新样本。

去年冬天,我去洪星乡大星村采访扶贫工作队队长的先进事迹期间,与洪星乡党委书记朱丽琴有过短暂接触,想听听她对洪星乡未来发展的谋篇布局。这是一位有秀外慧中、有担当作为的女性,行事干净利落,百姓赞她工作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和山民走得很近,深爱大山。据她介绍:生态优先,保护前行,绿色发展,和谐共生是洪星乡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把“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十字要求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强化绿色经济建设,切实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水环境治理,贯通“两山”转换新渠道,聚力打造洪星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

前不久,《新安晚报》的记者丰吉和芜湖的一位作家李圣祥一同找到我,说是筹备出版一本《青弋江》的书籍,需要探寻源头的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问我是否能够引荐或陪同一起去洪星乡采访领略?我欣然应允。在采访十九大代表、红光村党支部书记金玉琴的时候,记者方知洪星乡近年来对青弋江源头生态保护力度之大,措施之多,令人鼓舞信服,并能依托绝佳生态环境发展旅游和“五黑”产业,目前单种植香榧林已有2000余亩,开辟有机生态茶园1万余亩。红光村创建“黟金茶叶”品牌的闻名和产品的畅销就得益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洪星乡在“两山”转换过程中不仅推动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百姓更是受益匪浅。丰吉目睹洪星乡的变化之后,深受震撼,认为洪星乡的绿色保护和发展确实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新样本。通过采访,丰吉改变了《青弋江》的创作顺序,原先准备从青弋江汇入长江口的芜湖开篇,逆流而上,现在他确定从源头洪星乡开篇,顺流而下,因为“清水”毕竟惯看了粉墙黛瓦的徽派民居,浸染着厚重深远的徽州文化。他认为唯有清源、才有活水!

今晚天空的正东方什么星那么亮(新安夜空第106期方锦华)(7)

去岁秋冬时节,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用文学力量助力红色老区奋力前行,黟县作家协会联合黄山市作家协会组织50多名作家走进革命老区“黟西北”洪星乡开展大型文学采风。尽管山里初冬飕凉,但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温暖着大家的,依然是一个绿色的洪星、美丽的洪星、幸福的洪星、活力四射的洪星!

作者简介

2022

5/12

今晚天空的正东方什么星那么亮(新安夜空第106期方锦华)(8)

方锦华,1962年出生,黟县作家协会主席,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银行作家协会安徽分会理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黄山日报》《新安晚报》《安徽法制报》《安徽工人报》《金融时报》《作家天地》《度假旅游》《清明》《当代诗歌散文精选》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近年来在国家级、省级网络媒体发表纪实文学作品若干,主编《黟山文学》《黟县五黑故事》《空桑》等。

摄影作品:仲 晓 胡棣华

黄山日报

文创设计|神兽工作室

策划|胡青丝

制作|徐悦悦

征稿邮箱|hsrbxayk@163.com

联系方式|13685591385

(微信同步)

·新安夜空

本栏目面向全社会征稿,题材不限。只要您有打动人心的瞬间,请务必记录下来,投给我们。可配图!可配乐!可搭配一切美好的元素。要求:原创首发!要有正能量!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稿件一旦被采用,作者将获得保底稿酬 阅读量对应比例奖金。

值班编辑:程红妹

责任编辑:胡玉琪

二审:徐海生

终审:肖平

【新安夜空】第83期|高莉莉: 副刊生涯琐忆

【新安夜空】第84期|王力: 远去的呼唤

【新安夜空】第85期|焦水奇:做一棵雪松

【新安夜空】第86期|黄良顺:天上玉屏

【新安夜空】第87期|李欢: 格桑花

【新安夜空】第89期|洪振秋:徽州小吃

【新安夜空】第91期|汪远定:一杯黄山茶的春天

【新安夜空】第92期|汪华华:通往春天的徽路

【新安夜空】第93期|谢清如:长安春晓

【新安夜空】第94期|盛祥贵:塔川爱情故事

【新安夜空】第95期|黄良顺:黄山:云海和宝光

【新安夜空】第96期|洪波:徽风入梦春似海

【新安夜空】第97期|张 严:我美黄山美 我在平安在

【新安夜空】第98期|一度:黄山,望一眼就是世界

【新安夜空】第99期|胡靖:目连戏,为你而歌

【新安夜空】第100期|胡景明 张天天:潜口感怀

【新安夜空】第101期|吴顺辉:黄山,“黄帝之山”

【新安夜空】第102期|方鹤影:屯溪入海流

【新安夜空】第103期|黄华英 :舌尖上的记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