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穿上西装的时候你已经输了(他穿上了蓝制服)

从河北到兰州,从一个普通的公益社团成员到甘肃蓝天救援队紧急医疗队队长,他从事志愿服务的九年不乏困难与迷茫,与此同时也充满了予人玫瑰的幸福。时间充盈了他的知识,更让他的志愿“版图”不断扩大,变成一种坚定的信仰。

陈刚,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2019级遗传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同时也是一名工作经验九年以上的志愿者。2018年,他加入甘肃蓝天救援队——这支经甘肃省民政厅批准注册成立的民间公益紧急救援组织,也是甘肃省首个注册的公益类人道救援组织。目前在甘肃蓝天救援队和甘肃省红十字会中,陈刚分别担任甘肃蓝天救援队紧急医疗队队长、甘肃省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队长。

一路走来,不论台前还是幕后,陈刚坚持与一批热爱公益的人一道,在耕耘中传递细小的关怀,在服务中传递志愿的温暖。

当他穿上西装的时候你已经输了(他穿上了蓝制服)(1)

志愿者的助人情怀

“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每个进入医学殿堂的大一新生,都将这誓言作为自己的使命。

刚进大学的陈刚尚未精通医术,但医者情怀自本科起就陪伴着他,促使他在那时就主动加入了志愿者行列。提及原因,他回忆起了自己儿时的军校梦——保家卫国的理想虽没能实现,但通过医学知识服务大众也算是一种“曲线救国”的圆梦。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也给陈刚树立了一个标杆:他长大后一定要像当警察的父亲一样,不辞艰辛,执着追求,救助他人于水火之中。

读本科期间,陈刚在学校社团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奔走于各个志愿服务场合。“那时我们的时间还算充裕,所以觉得多做点这种事也是很有获得感的。”一年又一年,志愿服务工作从河北做到了近100公里之外的北京,陈刚对往返于两座城市之间的路不再陌生,谈起那段时光也难掩少年意气。“我们在没课的时候抽空组织,做了很多宣传工作,以社区为单位向大家介绍医学知识,鼓励大家加入献血行列,还普及了器官捐献的有关知识等。”后来,陈刚自己也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网站上注册成为一名器官捐献志愿者。

考研回到甘肃,陈刚的学习节奏变得加倍紧张,但这并没有阻碍他与甘肃蓝天救援队的相遇。2018年,他申请加入甘肃蓝天救援队。

然而,要想成为正式的队员,通过培训考核是第一关。首先是紧凑的培训,“培训至少需要两个月,内容包括各个事故发生后的自救与救人措施,比如地震时如何保证自己安全并且援救他人,如何使用工具打捞溺水人员,水下的声呐雷达要怎么使用……修满课程、通过培训的最终考核才能成为一名正式队员。”

当他穿上西装的时候你已经输了(他穿上了蓝制服)(2)

各种意外发生的场合都需要救援人员出色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支撑,因此,陈刚等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进行训练,没有因为已经拿到了专业证书而有丝毫懈怠。“转正”后,他一方面精进学业,一方面利用自己的医学专业知识和培训所学培训他人,“让更多的人知晓急救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团队组织的专业性让陈刚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大学社团那样小型的志愿组织——蓝天救援队可以充当消防队的援助,可以是救护车的先行者,也可以是及时的补给站。这一时期,他不忘硕士期间的实验,但也尽可能不让自己错过每一场救援活动。正是这样一次次的实践,让他面对每个现场都能快速反应,也让他对于生活中的安全隐患更加敏感。

当他穿上西装的时候你已经输了(他穿上了蓝制服)(3)

医学生的医者仁心

新冠疫情爆发后,很多医学生沉下心来思考:“我能做些什么?我应该做些什么?”总有一天,在校读书的医学生会穿上白大褂,这时的他们能否完成一次次未知的考验?

一度停滞的学习生活和志愿项目并没有让陈刚失去方向,他看着前线医生勇敢地与死神搏斗,内心感慨自己未来也要发挥医者的力量。那时,陈刚一边忙实验忙论文,一边继续从事器官捐献、抽烟危害等方面的科普工作。“我之前了解过,发现很多本科生的急救知识都是比较缺乏的,包括一些医学生。比如,很多人都认为老人意外摔倒后搀扶挪动,其实不是的,而是应该不去挪动,让他保持摔倒的姿势,然后做一点诸如语言安慰鼓励、盖衣服等人文关怀,因为老年人的骨头较为脆弱,你不知道他在摔倒的时候有没有骨盆骨折,随意挪动摔伤者的身体往往会诱发更大的危险。”

相比起参加紧急救护大赛,近距离的医疗普及有更实在的获得感。但陈刚也曾遇见说不动的无奈情况:“有些居民嘴上说着都知道,但不一定能记在心里,所以该唠叨的还是得多唠叨一点,而且以后具体的方式还需要继续改进。”带着这样的思考,陈刚应邀在电视节目中以风趣幽默的科普方式,用媒体的力量传递安全小知识。通过情景再现和视频等方式,他在《问安陇原》节目上向群众普及CPR(心肺复苏)及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可用于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等相关知识。他相信,只要多一个人看到并记住,一切的努力便都值得。

2021年下半年兰州发生新冠疫情期间,陈刚带领甘肃蓝天救援队城关消杀组党员突击二队,为城关区部分集中隔离点进行物资配送。突如其来的封闭管理让大家感到焦虑,陈刚以最快的速度联系甘肃省红十字会为各消杀单位以及集中隔离点协调各类防疫物资及方便食品,并组织甘肃蓝天救援队城关消杀一组对我校基础医学院及相关区域进行义务消杀。脱下了日常穿的白大褂,换上了蓝天救援队的蓝色制服,陈刚必须展现出专业的水准。即使每日披星戴月,陈刚和队友们始终严守纪律、规范操作、全面消杀。

不仅校内,陈刚等人还在校外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消杀工作。截至11月21日19时,队伍共计派出队员6205人次,已对兰州市内32个街道,154个社区,1043个小区、464个商场、火车站等公共聚集区域、1193所学校和培训机构、263单位、4271辆车辆进行了全面消杀,协助引导3万余人有序进行核酸检测,在封控小区为267户提供帮助,劝返群众1100余人,共计志愿服务时长59640小时,消杀总面积为9883.41万平方米,为社会贡献公益价值折合人民币约为1246.39万。

对于他们而言,每一个有病毒隐患的公共场合都无异于“战场”,不论是穿着防护服站在“战场”中央,还是脱下防护服联系物资,陈刚延续着志愿服务的初心。

当他穿上西装的时候你已经输了(他穿上了蓝制服)(4)

当他穿上西装的时候你已经输了(他穿上了蓝制服)(5)

一群人,一件事

和队友们在甘肃蓝天救援队参与了一年多志愿服务后,陈刚发现了蓝天救援队的弱点——没有医疗服务队。“我们去救援的时候往往和消防队、120等配合行动,在120赶到之前如果有人能进行一点基础的院前急救,可能效果就能大不一样”。

陈刚萌生了成立紧急医疗队的想法,这刚好与甘肃蓝天救援队队长於若飞的想法不谋而合。2019年年底,在优化改革的契机下,甘肃蓝天救援队首支紧急医疗队(EMT,Emergency Medical Team )成立,陈刚担任队长。对急救包等工具和一系列应急知识,陈刚早已不感到陌生,但成为队长后,他的责任又重了几分。

经过两年的发展,陈刚与各界人士积极联络,将紧急医疗队规模从一个“光杆司令”发展到现在十多人的规模,“其中有各大医院的医生、护士,有医学生,也有热心志愿服务的非专业人士”。利用摩托车机动性强、反应速度快、不受堵车等因素制约等特点,陈刚在紧急医疗队又下设组建了一个“救寻EMT”小组——由于队里几位队员每天都会骑摩托车上下班,那么在120还未赶到的情况下,这些队员可以“第一时间赶过去,进行基本的院前急救工作,然后等待120的到来” 。除此之外,“救寻EMT”还能引导汽车队伍,为救援开路。

尽管如此,陈刚依然发现在应急救援方面还存在短板:“即使是医生或医学生,也不是哪一方面的医学知识都精通的,碰到比较麻烦或少见的情况,队员往往会感到棘手”。建立一个云上救援专家团队的想法萌生了,“如果有这样一个团队,我们在碰到不会处理的情况时,可通过卫星、电话等方式联系云上救援专家团队的专家指导”。云上专家团队的专家来自兰州市各大医院不同科室的骨干医护,他们会提前录一些医疗培训课程,“这样在我们没有时间的时候,云上救援就能派上用场了”。

这恰好与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的想法又不谋而合,双方一拍即合,开始合作云上救援队的筹建工作。“2020年初疫情之前已经做了一些工作了,后来因为疫情搁置了,最近疫情好转后我们又在慢慢做起来。”目前,已有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成员、兰大二院急诊医学科主任等近十位专家入库。如果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云上医疗队的建立模式将会逐步向全省其余分队以及全国进行推广,让愈来愈多的民间力量转变为专业的救援力量。

由陈刚带领的志愿团队,在近两年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由他带领的应急救援队曾前往山区或者危险的河湖地带,开展野外救援。“5•22”白银马拉松事故发生后,陈刚也利用自己的学术素养,高效整理后方数据并确定遇难者位置,向政府相关部门和总部发送简报,从当天晚上一直工作到第二天中午。后续救援队的力量凭借常规医疗队、“救寻EMT”和云上医疗队的壮大,将会辐射更多区域,让“救援”这件事变得更加高效。

当他穿上西装的时候你已经输了(他穿上了蓝制服)(6)

一个人,一堂课

相比于马拉松事故等意外事件发生后的紧急救援,知识普及与培训不需要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回忆起来也没有那么轰轰烈烈,“但这个的重要程度也不应该被低估,对于每一场培训,我都是竭尽全力去对待的”。

2020-2021年间,陈刚为甘肃省消防救援总队、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等单位及兰州市各大、中、小学及幼儿园组织举办院前急救及防震减灾类讲座十余场,受益人数达2000余人。每一次站上讲台,陈刚的身份就转变为一个“教师”——虽然已经上了很多遍“安全课”,他仍不厌其烦地带着最饱满的热情,反复强调那“万分之一的可能”。

现在,陈刚的课程足迹也不仅仅限于兰州市区了,农村地区的卫生普及课也被提上了日程。

陈刚在参加共青团甘肃省委举办心理健康咨询项目时,从一位老师的口中了解到了周边地区留守儿童的问题。老师说道,留守儿童的问题不仅是没有父母陪伴而产生负面情绪,还有生理卫生知识的欠缺所导致的问题。当被问到能否到临洮县某中学去给该校的孩子们讲一下生理卫生课时,他立刻答应了。

“去了之后才发现孩子们由于缺失基本的生理卫生知识而埋下的健康隐患有那么严重。这里很多老师受保守思想影响,不在课堂上进行性启蒙和生理卫生教育,祖辈也不会在意这些事情,这往往导致了很多问题。”这时正确的引导就格外重要。“以往他们也邀请人去做过类似的讲座,通常是男女生分开来讲,但是将男女分开更加重了两性之间的隔阂,无法使青少年科学的认识自己、面对异性,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于是我们与校方商讨后决定尝试男女生集中混合宣讲。”这一次活动并没有出现起哄等预想的情况,讲座效果非常好。

今年,陈刚希望在生理卫生之外更多普及疾病的预防知识,守护更多的孩子健康成长。多讲一次课,小孩们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就能少一分,这也许就是它的意义所在。

九年的志愿服务,被镜头或文字记录下的也许只是寥寥几笔,但每一次奔走,都是抹不去的收获。也许有一天昔日的队长会卸任,一线的紧急救援逐渐变成幕后的鼎力相助,但只要穿上白大褂与蓝制服,志愿服务的初心就永远不会褪色。现在的陈刚已然不关心自己的志愿时长,不需要“拍照打卡”来证明志愿的意义,不在意所谓的头衔或荣誉,他怀揣着一名医学志愿者的责任与担当,以“守护健康”的初心指引方向,在闪闪发光的年纪“将志愿服务这条路一直走下去”。

当他穿上西装的时候你已经输了(他穿上了蓝制服)(7)

内容来源|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采访、文字|张径舟任妍

来源: 兰州大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