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鸡和魏氏熏鸡(铁公鸡魏氏熏鸡的起源)

在聊城众多的传统名吃中,魏氏熏鸡可谓独具特色。它那色鲜形美、余香深长的独特风味,使许多美食家赞不绝口。

布袋鸡和魏氏熏鸡(铁公鸡魏氏熏鸡的起源)(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说某个人抠门,总是开玩笑地说,“你个铁公鸡” !

其实,铁公鸡在聊城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不可多得美味——魏氏熏鸡。

在聊城众多的传统名吃中,魏氏熏鸡可谓独具特色。它那色鲜形美、余香深长的独特风味,使许多美食家赞不绝口。

要说这魏氏熏鸡,得从清朝漕运业兴盛时期说起。借助这运粮河的交通便利,聊城一年四季商贾云集。有了人气,这传统名吃一样一样的很快便发展起来。清朝嘉庆年间,聊城北关的魏永泰也把自家“魏家扒鸡店”的牌子挂了出去。因为魏家早就有一套制作扒鸡的秘方,加上魏家人以诚待客的祖训,扒鸡店很快就红火起来,无论制多制少,头晌午早早地就销售一空。高兴之余,魏永泰又琢磨起如何延长扒鸡保存时间的点子。平日里他忙完家里忙店里,收摊以后他就闷在一个屋里搞实验。扒鸡好吃不好放,原因水分多。如果让多余的水分蒸发掉,扒鸡就肯定能保存更长的时间。这时,他想到了木工为了去掉木板中的水分,而用锯末蒸熏的办法。

而魏氏熏鸡还有一个更贴切的名字——铁公鸡。这个称呼可是老舍先生送的,这事要说到1935年。著名教授肖涤非在青岛收到一位在聊城任教的朋友寄来的包裹,打开来一看是4只做熟了的整鸡,黑乎乎、瘦骨嶙峋,而且干巴巴的,怪不起眼。当时天气已热,这些熟鸡在邮寄途中又捂了多天,却没有变味。

一天,老舍先生邀肖教授下馆子小酌,肖教授就把鸡带去交给堂倌切开装盘。谁知,那鸡一经切开装在盘中就大为改观了,不再显得那么黑、干、瘦得难看了,而是色泽光亮,香味扑鼻。老舍先生在品尝中直唤:“别有风味,生平未曾尝试。”他问肖教授这是什么鸡,肖教授说不出。老舍先生略一思索,便说:“这鸡的皮色黑里泛紫,还有点铁骨铮铮的样子,不是很像戏里那个铁面无私的黑包公吗?干脆,就叫铁公鸡!”接着,又引申开来,从济南大明湖铁公祠说到铁铉铁汉子的故事,说道:“山东既然有这一名胜古迹,管它叫铁公鸡,不也就表明它是山东的特产了吗?”此事一时广为流传成佳话,聊城魏氏熏鸡也因此而被人们唤作“铁公鸡”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