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邑穆店满仓(鹿邑芹菜富一方)

进入11月,地处豫东平原的河南省鹿邑县任集乡的田野间又一次变得热闹起来来自北京的客商张先生在这里已经待了3天,他以每亩1.3万元的价格,买下了30亩的露地“鹿邑芹菜”,“到明年3月份前,我将是任集的常客”,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鹿邑穆店满仓?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鹿邑穆店满仓(鹿邑芹菜富一方)

鹿邑穆店满仓

进入11月,地处豫东平原的河南省鹿邑县任集乡的田野间又一次变得热闹起来。来自北京的客商张先生在这里已经待了3天,他以每亩1.3万元的价格,买下了30亩的露地“鹿邑芹菜”,“到明年3月份前,我将是任集的常客。”

11月初,鹿邑县保健西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习敬牵头组织10多名村民,对芹菜进行采收。只见三四个村民一组,熟练地砍割、截茎、套袋、装箱、称重、封口,再由承运人员分批从地头搬运到主路的大型货车上。“任集乡的西芹营养价值高,品相好,我们年年都来。”张先生说,这批货,第二天一早便会出现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丰富首都人民的菜篮子。

在客商组织货源时,张习敬不时与任集乡的经营户联系,他们先后送来了包装用的纸箱、泡沫箱、瓶装冰块,一条种采销一体的产业链已经成熟。“经过近40年的发展,‘鹿邑芹菜’逐渐形成一个大产业,承载着我们的小康梦。”张习敬是鹿邑西芹产业的尝试者、见证人,他向记者讲述起西芹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发展历程。

1982年,高中毕业的张习敬回乡务农,一直想着在土里淘“金”,他感觉种菜是个好路子,便与西芹结下情缘。靠着勤劳和肯钻研的头脑,摸索着种植大棚芹菜,成为村里最早富起来的一批人。1984年,他从河南省农科院引进西芹种子,并反复尝试种植方式,通过合理密植、分期追肥,使亩产稳定在1万斤以上,品相品质也越来越好。

小康是群众的梦想,也是各级党组织共同奋斗的目标。鹿邑县将张习敬立为农村致富带头人,任集乡聘他担任技术员,在全乡推广日光大棚和芹菜种植技术。不到三年,该乡大棚芹菜发展到5000多亩,很多种植户家里盖起了小洋楼。小康生活是几代人不懈奋斗的结果。勤劳智慧的任集人民抱团发展,成立各类种植专业合作社近百家,流转土地1.5万余亩,拥有蔬菜大棚1200座,配套储存冷库13座,形成以冷庄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15个行政村的蔬菜扶贫产业园,把西芹产业做得风生水起。

任集乡在靠种植芹菜走上富裕之路的同时,先后荣获全国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国四大西芹生产基地,被誉为豫东西芹第一乡。西芹产业的蓬勃发展,让任集群众跟着受益。有的参与到西芹的田间管理、采收、储运等环节,有了土地经营和就地务工的双层稳定收入;有的从事种子、农资、农机服务,有的经营起包装、冷藏、运输等附加产业……兴旺的农业产业也有力拉动了任集乡的餐饮、住宿等产业。

“全面实现乡村振兴,让村民增收致富,是我们乡村干部的头等大事。”任集乡党委书记刘伟说,我们积极做好精准服务,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尤其是对各类机井进行改造提升,积极做好蔬菜种植特殊需求保障工作;搭建电商服务平台,拓宽销售渠道;配合农业部门做好全程技术服务,鼓励兴建现代化冷库,着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近几年,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助力西芹产业发展,一是全面提升‘鹿邑芹菜’的品牌价值,二是扩大西芹产业的覆盖面。”鹿邑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丁保迪介绍,“鹿邑芹菜”已实现统一标准种植、统一标准销售、统一使用地理标志标识的全程标准化生产模式,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目前,该县种植面积达3.5万亩,并通过露地与大棚相结合,分期种植,错茬上市,满足冬春蔬菜供应。

陈海棠 王利军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范亚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