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时候中秋有假期吗(唐朝也有黄金周)

唐朝之所以开创了中国文化精神的历史高度,也是因为它以开放、多元、包容的姿态,吸收着古今中外的一切文化,在宽松自由的文化氛围里,接纳着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人,释放每一个人的才情活力,让所有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假期文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古代假期最早叫“休沐”,西汉时期就确立了休假制度,据《汉律》记载,“吏员五日一休沐”,就相当于官员每五日可以休息一天。这个休假制度一直延续至隋唐时期。唐朝永徽三年(652),唐高宗李治将“五日休沐”改为“十日休沐”,也称为“旬休”,那时官员每十日休假1天,分为上中下旬各一天。

唐朝的时候中秋有假期吗(唐朝也有黄金周)(1)

唐朝的“黄金周”

唐朝除了常规假期,也有“黄金周”,每逢春季、冬至、清明各休七天,中秋、夏至分别休三天假,中元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休假一天。在一些重要的节假日,除了放假休息,皇帝还会宴请群臣。唐德宗时期,已经将上巳节等节日赏宴形成了制度,不仅颁布诏令放假,时间上给予保证,而且规定还予以金钱赏赐,让大臣们吃好玩好。

唐朝的时候中秋有假期吗(唐朝也有黄金周)(2)

当然,有弛就有张,皇帝给官员放这么多假,还发补助,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工作。因此,一旦“上班”了,官员就得尽职尽责,勤勉为政。如果再有懈怠,就会有律法伺候。《唐律疏议·职制》中规定:“诸官应值不值,应宿不宿,各笞二十,通昼夜者,笞三十”;“诸官人无故不上(班)及当番不到,若因暇而违者,一日笞二十,三日加一等;过杖一百,十日加一等,罪止徒一年半,边要之官,加一等。”

重要节气也可以放假?

唐朝是一个农业大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的保障,为了人们有充足时间从事农业生产或进行农事休整,每逢重要的节气或年底,唐朝便会放假,让官员,士兵,工商业人员去支援农民以保障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这样的节日个数达到了八个之多,他们分别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腊、膢(立秋)、小岁会、岁除。

有的唐朝人可以提前休假,例如私塾先生和学生,一般腊月二十就能放假,正月二十才开课,放假整整一个月。有的人永远没有固定的休假,像农民,必要的时候,大年初一也要到庄稼地里挥汗。孟浩然有一首诗叫《田家元日》,田家就是农民,元日就是初一,这首诗里有两句:“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说的就是大年初一那天,还能见到农民劳动。

唐朝的时候中秋有假期吗(唐朝也有黄金周)(3)

充满人文关怀的假期

除了大家统一得到休息的旬假、节令假,唐朝还有不少给人生重要时刻放的假,显得相当人性化。综合《唐六典》、《唐令拾遗》及《太平御览》的记载,以一位出生、成长于南阳,但在洛阳上班的唐代公务员为例,假如其十七八岁就参加了工作,二十岁时举行成年加冠礼时,上司会给假三天,并且“给程”,也就是来回路上耗费的时间不计算在内;将来,他要是参加五服之内亲属的冠礼,也会给假一天,但不给程。

如果这位官员年轻有为,被上司提拔到比较远的地方去锻炼,会给一个为行程做准备的假,叫做装束假。其长短视路程远近而定,

“一千里内者四十日,二千里内者五十日,三千里内者六十日,四千里内者七十日,过四千里八十日”。

唐朝疆域广大,玄奘的父亲就是在漫长的上任路上遭人谋财害命,所以出趟远门要带足东西,还得留神安全问题,得好好准备准备。

假如这位官员二十二岁结了婚,会有九天的婚假,给程;有亲属结婚,也会依据亲疏远近,享受一至五天的假期。回乡祭祖,给假五天,给程;给亲人扫墓也有假,但只有任期超过五年的官员才有资格享受,五年有一次10天或15天的拜扫假。

考虑到很多公务员远离父母,在外地工作,不便团聚,唐朝还制定了省亲假,每三年给官员一次回家探亲的假,时长为一个月或三十五日。但是这种假,五品以上的官员必须奏请上司同意,不能说走就走,毕竟时间太长。

再往后,如果遇到父母、亲戚以及授业恩师去世,会有丧事假。老师去世,给假三天;父母去世,官员一般要解官,三年侍丁。除去这些,日常工作中,有时难免会有私事要抛开工作去忙,不要紧,每月可以请两日事故假。

考虑到唐朝官员已经拥有账面上的113天假期和不定期的辍朝假,再算上个人能休的各种事假,唐朝公务员每年的休息时间可能已经超过了今人。

由此看来,唐朝可谓是货真价实的“ 放假王朝”,到了元代后,随着官方休假政策的步步收紧,官员可享有的休假天数则大幅度减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