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经济开发区官网(奋斗新安庆桐城)
桐城派、六尺巷、近3000名博士、近20名“两院”院士,位于安徽中部的桐城市,自古就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勤劳智慧的桐城人从蹒跚起步到阔步向前,在传承文脉的同时,又逐渐创造出民营经济的辉煌,成为桐城经济发展的顶梁柱。近年来,桐城市着力推进实业强市,助推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加大整合资源要素,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有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持之以恒,
连续39年“一号文件”聚焦支持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活,则经济活;民营经济兴,则全局兴。从1981年到2019年,连续39年,桐城市的‘一号文件’都是聚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桐城市副市长桂稳成在讲述民营经济对该市的重要性时说。
1970年代开始,桐城民营经济崭露头角。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乡镇企业开始快速发展,桐城人踏遍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道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创造出民营经济的初始辉煌,也打造出桐城工业体系的雏形。1995年,桐城跻身全国乡镇企业百强县。
1997年桐城乡镇企业改革改制以及2000年的二次改革,桐城市创新求变,私营企业遍地开花,被称为“安徽的温州”,民营经济也迎来第二次发展的春天。
近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桐城市委、市政府因时而动、顺势而为,致力于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开拓,智能制造、节能环保两个首位产业日益壮大,印刷包装、机械制造、塑料加工、家纺服装、建材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不断提升。
目前,桐城市有大小企业5000多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400家,上市(挂牌)企业22家;8家民营企业进入全省50强,15家企业进入全省200强。而桐城市综合实力也连续多年位居安庆龙头、全省第一方阵。
优化环境,
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创造新高度
“我一生只做这一件事,塑料软包装这个行业有什么新技术、新动向,我削尖脑袋也要去了解。”安徽金科印务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许幼平说。
上世纪70年代,桐城工业进入小袋子、小刷子、小盖子、小配件“四小时代”。改革开放之初,桐城千家万户从事塑料包装生产,号称“十万大军”在外推销塑料袋。金科印务起步于2003年,入行算是比较晚的。
许幼平回忆,当时自己带着一帮下岗工人东拼西凑创建公司,2003年赶上发展机遇,在政府的支持下,企业入驻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当时乡镇企业比较发达,但小、散的问题日渐明显,2001年市委市政府成立桐城民营经济开发区,集聚市内传统优势产业,包括包装印刷、家纺服装、机械电子、医药食品等。”桐城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吴新宇介绍,因民营经济发展突出,开发区成为安徽省唯一的省级民营经济开发区,2013年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良好的基础设施,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产业集聚效应,让金科印务发展迈上新台阶。2004年投产后,当年销售收入达到2000多万,2005年这一数字就翻了一倍。此后,金科印务紧随行业发展大势,不断转型升级,2018年销售额达2.7亿元,成为桐城市塑料软包装制品的龙头企业,在安徽省同行业内也是排名前列。
十多年来,桐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利用政策引导和倒逼机制,创新平台引领和服务机制,推进园区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步伐,通过实施“机器换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在机械制造、家纺服装等行业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智能制造模式,持续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其中安庆汇通公司刚刚获批全国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专注一个领域,金科印务成为桐城民营经济发展的佼佼者
招大引强,
央企合作助推企业快速发展
牵手央企,鸿润羽绒发展迈上快车道
鸿润家纺起步于村办企业,如今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羽绒被生产和出口企业,出口量占全国总量的25%以上。
“最早成立羽绒厂,就是为了吃饱饭。后来去参加广交会,外国人排队等我们供货,让大家意识到市场前景非常好。”鸿润集团常务副总裁夏毅介绍,公司最早只做国际贸易,属于典型的“墙内开花墙外香”,在国外拥有很高知名度,但国内却鲜为人知。
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2007年,鸿润集团开始进军国内市场,短短几年,实现了从外贸市场到国内外市场的成功转型。与此同时,公司不断加大投入,推动工艺升级、技术创新以及环保设施建设。
“集团发展经历了几个关键节点,比如1996获得商务部批准的自营出口权,2016年9月26日与中国青旅实业集团签订增资扩股协议。”夏毅介绍,在中国青旅实业集团的支持下,公司新建家纺生产大楼、产品研发科技大楼,新上羽绒水洗智能化生产线等生产设备,取得了快速发展,其中2017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8%。
鸿润集团与中青旅事业的合作,开创了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本土企业与央企合作的先河,也为桐城市以建链补链壮链为重点招大商引强企做了有益探索。
“鸿润集团是做羽绒被的,而中青旅与诸多酒店有业务交往,产业互补性很强。”桐城市副市长桂稳成介绍,此后,桐城市不断谋取与央企合作,截至目前,已与中建材、中核、中车、中青旅等18家央企签约合作项目20个,总投资221亿元,成为安徽省央企合作示范基地,也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来源:人民网 韩震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