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皇帝是溥仪吗(光绪帝得知下一任皇帝是溥仪)
马哲指出事物的发展都是呈现出螺旋向上的趋势。盛极而衰,阴晴圆缺,最是正常不过了。朝代更迭,盛世兴起之时便也是衰败之时。
载湉作为清朝最后第二任皇帝,亲眼目睹,清朝逐渐衰败,政权颓靡、自救屈辱、变革求新,一腔励精图治、力挽狂澜之心气却也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中被无情倾覆、碾压。
变法失败,幽禁于瀛台之殿中,日夜交替,是有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壮志未酬之哀叹,还是南唐后主李煜的《浪淘沙》那般满是“独自凭栏,无限江山。别是容易见时难”的囚徒生活、物是人非的哀怨。
光绪帝的心境无人得知,而对于慈禧太后钦定的继承大统的溥仪,其言或是故日重现或是感慨万千,看似委婉,却似赠言,赠己也赠人。
大清帝国的幕后之人“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汉宫秋》一曲一词道尽了王侯世家的哀叹无奈,言是至高皇权,天下归一,却也一地一人一情也守不住。
“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历经繁华,出身世家的曹雪芹同样是道出皇族世家不尽的纠葛。
盛世如此,衰世应何,衰败清廷、列强分割、皇权旁落,变法失败,继位他定,虽是皇帝却似傀儡。
回顾往昔,皇权更替,同治无子,承继无人,皇权架空,开始就早已旁落,幼年登帝,垂帘听政。
慈禧虽对光绪知情冷暖,却也同样痴迷于熏天权势,对载湉施加了诸多的条条框框,不仅在朝堂之前严加规范也于日常生活中处处叮嘱,虽有教导之名同样也是行监束之心。
其野心在光绪亲政之时,已然昭然若揭,未肯放权,借以训政干涉朝局,又以内侄女作为皇后,随时监视着光绪的一举一动。
光绪帝剧照
恩威并施,收拢朝中重臣,通过问安施政彻底架空了载湉,成为真正的统治者。
救国图存,无力回天保护侨民,图谋领国,剑指中国,日本以此作为转移国内矛盾和经济困局,开始了甲午战争。
虽无大权,但耳濡目染,光绪帝也同样一针见血地窥见了日本的真实意图,实是蓄意滋事,意识到清朝必有一战。
反对李鸿章提出的制衡之策,指出列强调停是错误之举,提议筹备军资,整顿军事,全军以待。为保证军资稳定,冒着与慈禧对抗的风险,意图制止慈禧挪用军费以资修颐和园的事。
事与愿违,大权旁落,李鸿章同样不愿得罪这个幕后的掌权人,颐和园修建、海军惨败、草签收场,落得“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的似是旧日重现的既视感。
俱已往矣,兵临城下,危机四伏,光绪帝对《马关条约》的签订日夜思虑,对内斡旋慈禧,协调百官,对外指出与日本周旋。
然而这一切不过是黄粱一梦,慈禧高压,强令批准,最终也是签订下这丧权辱国的条约。最后的反抗
师夷长技以制夷,在甲午战争中付之一炬,证实了政权颓靡,强军也不过是富了官僚,由此才真正地正视起了日本的崛起,认为政治制度的变革才是图强谋存的首要之路。
在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的策划和光绪帝的鼎力支持下,浩浩荡荡的百日维新开始了,一道道法令的颁布,证实了光绪帝的决心和民族危机的觉醒。
这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风俗各个方面的改革,既是官僚维新派的新高度也是其最后的终点。
对政治改革的不彻底和对军政权利的失控,势必让维新派走向深渊,走向终点。不可否认的是这场变法,对于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破旧立新,重立新规的重要作用。于社会军事等方面同样开启新时代之路。
旧势力的顽固和强大以及维新派的软弱和无权注定了这场百日维新走向失败,百日法令在强权政治下终究变成了一纸空文。
逐出总理衙门以阻止李鸿章干扰新政,试图联合各国公使无效,而将寄托与袁世凯这个冉冉升起的新军之主,刺杀慈禧种种,光绪帝竭尽全力,却也无力回天。
最终因希望而绝望,常常朝会却也郁郁寡欢,闭口不语,于外面看来,已经完全抛弃了自己无尽的热情和救国强国的政治抱负。
生不逢时,没有辛弃疾笔作长戈,把人生道尽、把军旅写遍,也没有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自信,留下满腹心酸,空留尽殿寒霜。
哪怕是慈禧让载湉颁布变法之策依旧是兴趣寥寥,无法亲政,无力掌权,救国无望,让得光绪将心思放进了各国律法以解心中幽愤和无奈。
最终在其在位三十四年后重病不起,然而慈禧并未对此有任何怜悯,唯一让她紧张的是寻找一个更加听话,更易掌控的傀儡,以继续满足她的权欲和物欲。
在慈禧钦定的下一任继位者便是醇贤亲王之孙,溥仪。时年三岁,甚至比光绪帝继位还要小,被乳母携带入宫,开始了自己道是传奇同样也充满屈辱和辛酸的一生。
继位之事终究还是被光绪帝得知,“找一个大一些的岂不是更好?”和“太后的旨意谁敢违抗呢?”,两句问句看着是问句,却是肯定了太后的实权在握,以及自己被傀儡操作一生。
看似对溥仪过小继位的质疑,实则是对溥仪今后同样有名无权,甚至承受比自己更多无奈和辛酸的同情。
看似对于太后的旨意的无不遵从和尊重,却是表达自己一生反抗无果,郁郁而终的愤懑和怨怼。
结语人生如梦,还酹江月,相较于光绪终其一生,自小受制于人,听从摆布,虽热爱律法,精修政论,意图施展其强国抱负。
其梦想和满腔热情却也在国内国外各种新旧势力的重压下灰飞烟灭。在无数“把栏杆拍遍、登临意、无人会”中怀古伤今幽禁而死。
而历经辛亥革命,红色涌动,特赦归国,成为政协委员却也是梦幻,这富有戏剧性的人生,可能载湉也未能料想到。
从某些方面上看,他的一生比光绪来得更加精彩和幸福多了。这让昔日之言,更成自身辛酸之语,令人心绪起伏,慨叹万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