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按察使相当于现在什么官(古代为何要设置陪都)

陪都,又称副都或者辅都,可以简单理解为第二个首都在世界范围内至今仍然有很多国家存在陪都,例如荷兰的海牙和南非的开普敦、布隆方丹等等中国的陪都起源很早,炎黄时期还没有形成正式的国家形式前就已经有陪都的存在了国外的陪都大多是具有极强经济作用或者象征意义,又或者是国家分裂前的预兆中国的陪都也有部分以上的作用,但更多的是出于政治需要,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古代按察使相当于现在什么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古代按察使相当于现在什么官(古代为何要设置陪都)

古代按察使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陪都,又称副都或者辅都,可以简单理解为第二个首都。在世界范围内至今仍然有很多国家存在陪都,例如荷兰的海牙和南非的开普敦、布隆方丹等等。中国的陪都起源很早,炎黄时期还没有形成正式的国家形式前就已经有陪都的存在了。国外的陪都大多是具有极强经济作用或者象征意义,又或者是国家分裂前的预兆。中国的陪都也有部分以上的作用,但更多的是出于政治需要。

一、古代陪都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最早的关于陪都的记录发生在炎黄时期,比有组织的国家形式出现的还要早。炎黄时期的陪都可以说是典型的“两都制”,即两个首都。出现原因是以炎帝和黄帝为代表的两个部落实际上是一种联盟的关系,虽然炎帝部落在一定程度上是附属于黄帝部落的,但在具体的实际事务上还是各自主政,形成了两个决策中心。

夏、商两朝国家的组织形式正式形成,但因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很弱小,无法有效的改善自然环境,所以在面对自然灾害尤其是洪水时往往束手无策。所以夏、商经常以迁都的形式来躲避自然灾害。当然其中也有一些政治原因,例如宗室内部发生政变等因素,但总体来说还是为了躲避洪水。这就造成了当时频繁迁都而形成一国多都的格局。

1、陪都的正式形成

具有真正政治意义的陪都制度是在商朝末期的商纣王时期产生的。《史记·殷本纪》记载“纣时稍大其邑,南距朝歌,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

商代的都城在殷,而纣王在朝歌、邯郸都设立了离宫别馆,这是出于对外军事行为的便利,因为纣王时对北方的鬼方以及南部的九苗、东夷经常进行大规模的战争。尤其是对南部九苗、东夷的战争,一直持续到商朝灭亡还在进行。这也是纣王长期在朝歌居住的原因。

周武王趁商朝南征、国内空虚之时消灭了商朝,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分封制。为了方便统治距离本国国都丰镐较远的地区,更为了就近监视商朝的残余势力,周公旦主政时在雒邑建成了副都成周。雒在古时就是玄鸟的意思,而玄鸟是商的图腾,象征着商朝,也是商朝残余势力集中居住的地方。将此地改名为“成周”,就意味着商代的图腾被周取代,也可以对他们实行集中控制。

2、陪都的发展

从春秋战国一直到南北朝时期,是陪都制度的发展时期。这一段历史时期内陪都不断被赋予不同的政治需求和作用。随着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变化,陪都的选址标准和主要作用也在起着不同的变化。

春秋战国时各诸侯国出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需要,不断在本国范围内设置陪都。以齐国为例,先后设立了五个国都,即临淄、即墨、莒、高唐、平陆。除了临淄是齐国的首都外,其他四个陪都都具有征缴赋税、招募军队、抵御外敌的作用。这几个城市都城高墙厚,城内驻扎大量军队和战略物资。五国伐齐时齐国丧失七十二城,最终还是凭借着即墨和莒两城复国成功。

秦汉都实行两都制,即长安与洛阳并称都城,东都与西都。东汉还在南阳设立南都。三国时曹魏把五个城市设置为都城,即洛阳为首都,长安、谯、许昌、邺共为陪都,皇帝随时都可以到这几个陪都。

例如曹丕和曹睿在位期间就为了军事行动的需要而驻临过谯、许昌和长安。东吴的首都也在武昌和建业之间不断更换。三国时的首都和陪都大多是为了军事目的。其后的两晋南北朝也大多以军事目的设置陪都。

二、陪都制度的成熟

从隋朝起,对于陪都的设置更多是考虑到政治上的作用而非出于军事。无论是隋、唐、元、明、清等大一统王朝还是宋、辽、金等相互对立的政权,甚至于五代十国等地方割据也是以政治需要为主设立陪都。陪都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在王朝政权中发挥着极大的意义。

1、隋、唐的两京和临时驻跸

在历史上隋、唐十分类似于秦、汉。前者都是较为短命的王朝,却创造了诸多功绩、确立了新的制度,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都达到了一定历史时期的巅峰。在陪都制度上隋、唐也是反映了这一特性。隋朝统一后建立两京制度,以长安和洛阳作为国家的两个首都。

隋末杨玄感反叛前李密所献三策就有“长安故都,形胜天下,可以为霸业之本”和“东都洛阳行政之所在,百官皆列于内”的言语,可见当时两都都有完备的行政机构和中央系统。而当国家发生动乱时隋炀帝杨广长期驻跸在扬州,扬州实际上就发挥了陪都的作用。因为扬州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基础都特别重要,在当时已经是国家重要的城市中心之一。

隋唐时因经济中心南移和地区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产生了“一扬二益”两个经济中心城市。而隋朝驻跸扬州之后,唐朝天宝年间发生“安史之乱”后唐玄宗也是逃到成都,再次与隋炀帝组成了另一种形式的“一扬二益”。

在两京相继失守的情况下隋、唐的两代君主都驻跸于当时的经济中心城市,组建临时的战时陪都,并不是仅是就近的因素和军事上凭借天险易于防御,还有利用当地的雄厚经济来组织军事力量进行反攻的意味蕴含其中。

2、宋元明清时期的多京制

经济学上有一种说法,就是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宋、元时期的王朝政权大都符合这一点特性。北宋、辽、金在建国后都出于政治上的民族问题、经济问题等方面的综合考量设立了“五都”,朝廷中枢的机构也都相应的分布在其中,并不集中于一地。

就连西夏也是如此,虽然只占据了河西走廊,也实行了两京制,将权利中心并别安置。元朝则是在长城内外分设首都,进入长城就是大都,回到草原就以上都开平府。每年元帝都要在两都之间往来,便于统治广大的国土和两种不同的文化群体,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

明朝开国时定都南京,又以开封为陪都,再以朱元璋的老家凤阳为陪都。明成祖永乐年间迁都北京,以南京、凤阳、安陆为陪都。清朝入主中原之后在盛京设立陪都,康熙年间兴建的承德用以召见蒙古各部落首领,实际上也起到了陪都的作用。

三、陪都的政治作用和政治意义

1、陪都的政治作用

陪都从最开始的军事作用为主发展到政治作用为主,是从西周开始萌芽、秦汉时形成、隋唐最终确定、明清时最终成熟的。作为国家都城的附属,陪都在历史上多次发挥了巨大的政治作用,甚至挽救国家于危亡之中,真正起到了兴亡继绝的重要作用。

首先陪都大多设有与中央相同的行政机构,可以在首都出现突发的意外情况时立即形成国家行政组织,保证国家不会处于失控状态。例如北宋和明,都是首都被敌人攻破造成政权灭亡的。但北宋的皇子赵构流落于外,在陪都之一的南京应天府稍作准备即可登基称帝延续王朝。

大明被农民起义军攻破北京后,福王朱由崧即在南京称帝。再比如清朝,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攻占了北京,咸丰帝以“木兰秋狝”为名逃往陪都盛京,虽然再也没有回到北京,却依然对全国实行着有效的统治。

其次陪都和临时驻跸所在大多是对行政力度密集的区域所进行的一种政治手段,即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一定程度的行政升级,可以保证王朝的经济命脉。两汉时的两京、大明的南京都是起到了这种作用,可以确保赋税的有效收缴和运转,对国家财政收入加强了控制。

第三陪都可以设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政策实施前的舆论宣传作用。北魏孝文帝为了实行汉化改革,就计划将首都迁移到洛阳,并宣称以洛阳为基地向南方的割据政权发动军事进攻。金朝时海陵王完颜亮在准备对南宋发动侵略时也是先将开封设为陪都南京,以作为前沿阵地以及统一金朝内部王公大臣思想的作用。

最后陪都可以对政权的首都统治范围进行补充和加强。古时受生产力、科技水平等因素影响,无法向今天一样对全国范围内实行有效的治理和调度,而陪都的出现就是为了弥补这种缺陷。两汉的两都就是对关内和关外分别进行有效统治的典型。

2、陪都的政治意义

许多王朝和政权兴起的地方并非适合作为国都。例如项羽就将首都定于自己的家乡彭城,使其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都不利于逐鹿天下,最后被刘邦击败。所以王朝和政权对于首都的选择都是慎之又慎。

但将兴起之地作为陪都却可以在不影响政权行政正常运转的同时起到团结部下、鼓舞人心的作用,也可以向天下证明统治者是不忘本的人,可以增加政权的合法性。所以许多王朝政权都将龙兴之地设置为陪都,例如唐代的太原、明代的凤阳等。

结语

陪都在历史上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现代依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以美国为例,将首都定为华盛顿,中央行政机构却设立在纽约,不仅可以分化政治风险,还能确立政体的权威,减少因政府部门过度集中引起的地方区域内人口过于密集的问题。可见陪都在今天仍然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