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李翀等先进典型学习(何福龙坚守驻于心)
在工程院对集团公司所属各电厂的生产调试应急专业队伍中,有这样一位技术过硬、细致耐心、始终抱有刻苦钻研精神的“老革命”——他就是工程院环保专家何福龙。
历经磨砺 宝剑始锋
初次见到何福龙,是在电厂轰鸣的机器声中。只见他一边拿着仪器认真研究排查各类设备,一边不时停下来擦擦头上的汗,挠挠被安全帽压实的湿漉漉的头发。在同事眼里,他是一个工作特别专注、为人特别谦和的“技术大拿”。
2006年,初到工程院的何福龙正值不惑之年,那时的他意气风发且干劲十足,参与了集团公司成立初期几个电厂的基建调试工作。2008年工程院环保所成立,他开始独自带队从事环保工作。专业所初创,缺少专业设备和技术资料,他带领四名年轻的同事一头扎进电力环境保护领域,对电力环保设施工艺原理及相关标准、规范、设备调试和性能试验操作规程等进行了彻彻底底的研究探索,最终形成了成套的技术操作指南。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后,他便开始单独负责国电兰州热电厂烟气净化环保装置调试。当时的他一心钻研、不怕苦不怕累,圆满完成了调试任务,各项指标均为优良,得到甲方的一致好评。他多次对锡林热电厂脱硫设施脱水困难、吸收塔浆液恶化等故障进行诊断,提出了优化运行建议及解决方案。今年以来,他还为锡林热电厂进行了喷氨优化技术指导,为电厂安全生产助力。
十多年的现场实践经验和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让何福龙拥有了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慧眼。2012年在对某电厂脱硝可行性研究和脱硫初步设计进行审查时,他及时发现了重大缺陷,为该电厂节约投资1000多万元。作为电力环保行业专家,他的专业技术水平得到系统内外的充分认可。
迎难而上 勇挑重担
作为工程院的技术专家,经常会有一些特殊紧急的生产任务需要他去处理。
一次,他负责某电厂的环保设备调试,半夜两点,一个紧急的求助电话响起,“卸氨管道的阀门漏了,您马上过来帮忙处理一下吧!”他穿起衣服立即跑到现场,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这样的情况在他多年的工作中时常发生。
今年8月29日17点40分,一个求助电话从锡林热电厂打来,2号机组脱硫石膏脱水系统的水环真空泵抽真空度不够,3、4号机组脱硫二级塔高负荷时液位无法控制,需要工程院派专家紧急支援。
接到任务后,何福龙没有丝毫耽搁,立即启程奔赴现场。来到电厂后,他不顾舟车劳顿,首先向负责脱硫运行和检修的管理人员了解现场情况和脱硫系统运行方式,然后到现场查看2号机组脱硫水环真空泵,爬入烟道和脱硫塔内检查4号机组双脱硫塔之间烟道内及脱硫塔内情况,对4号机组脱硫塔设计进行研究分析。凭借多年为电厂生产服务过程中积累的技术经验和专业知识,他对问题出现的原因作了分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也是今年以来何福龙接到的第5个紧急生产服务任务。
甘作人梯 传帮带新
每次接到集团公司所属各电厂的求助电话,工程院总是以最快的速度派出最精锐的专家团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分析诊断问题,提供处理建议。
而专家团队破解技术难题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成的,需要数十年的现场经验和扎实的专业功底。为了很好的延续这种能力,工程院秉持“传帮带新”的原则,老专家在处理问题时,让新员工在旁学习,确保新老交替,扎扎实实地传承真本事、真技能。跟随何福龙解决技术问题的经历,让青年员工切实感受到了工程院专家团队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更深刻体会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作为工程院专家团队的一员,一方面,何福龙毫无保留地把环保专业知识和处理问题经验传授给青年员工,并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指导,力争使他们尽快掌握技术要点,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专业人员;另一方面,他经常以身作责,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总是冲锋在前,做出表率。多年的工作,何福龙已经习惯了“忘我”,他没有感天动地的豪言壮语,只有躬身前行的不懈努力,用智慧和汗水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着动人的劳动者之歌。(袁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