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熊阿尔德里奇(谢泼德和米尔恩共同缔造了)

顾真

“噗噗,你保证永远不忘记我。甚至我一百岁的时候也不忘记。”

噗噗想了一会儿。

“那时候我多大?”

“九十九。”

噗噗点点头。

“我保证。”他说。

在《噗噗角的房子》(The House at Pooh Corner)的结尾,克里斯托弗·罗宾即将告别伙伴们,离开百亩森林,不能再做他最喜欢做的“没事”(Nothing),因为“他们不让”。他要去哪儿?我们猜,也许他要回城市了,也许他要上学了,总之,罗宾要长大了。但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不知道,只有维尼,罗宾相信:“不管发生什么,你都能明白的。”无论他要去向何方,在森林里的那块“魔地”上,小男孩和他的小熊会永远在一起。

白熊阿尔德里奇(谢泼德和米尔恩共同缔造了)(1)

《小熊维尼的世界》(套装四册),[英]A.A.米尔恩著,[英]E.H.谢泼德插图,单益义、张文逸、薛绮玮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噗噗角的房子》出版于1928年,现实中的克里斯托弗·罗宾·米尔恩生于1920年,那年八岁。对小熊维尼的诞生年份一直存在几种观点,有人说1924年2月13日的《笨拙》(Punch)杂志上发表的诗歌《泰迪熊》是维尼第一次出场,普遍的看法则将《小熊维尼》(Winnie the Pooh)一书出版的1926年定为维尼的生年,而在克里斯托弗·罗宾·米尔恩看来,既然外界总把故事中的罗宾和真实的自己划等号,那维尼就应该是生于1921年——那年罗宾的一岁生日,父亲送了他一只小熊玩具,就是后来维尼的原型。按照这个说法来算,今年小熊维尼整整一百岁了。

白熊阿尔德里奇(谢泼德和米尔恩共同缔造了)(2)

A.A.米尔恩、克里斯托弗·罗宾·米尔恩和罗宾的小熊

A.A.米尔恩的“小熊维尼”系列共有四部作品,两本故事书《小熊维尼》和《噗噗角的房子》,两本童诗集《当我们很小的时候》(When We Were Very Young)和《现在我们六岁了》(Now We Are Six)。故事书讲的是小熊维尼和好朋友小猪、跳跳虎、野兔等在百亩森林里的趣事,童诗集中维尼鲜少露面,更多围绕克里斯托弗·罗宾展开。

《当我们很小的时候》中的十一首诗最初发表于《笨拙》,杂志委托E.H.谢泼德为这些诗配了插图,图文并茂,加之杂志开本比普通书籍大,十分醒目,引起热烈反响。诗集正式出版于1924年底,其中有首诗名为《下到楼梯一半》(“Halfway Down”),写克里斯托弗·罗宾坐在楼梯上喃喃自语,但并没有提及他的玩具。谢泼德的插图里却出现了一只玩具小熊,它平静地躺在最高一级台阶上,脑袋探了出来。这是谢泼德的插图里第一次出现接近维尼的形象。

白熊阿尔德里奇(谢泼德和米尔恩共同缔造了)(3)

《下到楼梯一半》的插画

其实,《笨拙》最初提议让谢泼德为米尔恩的儿童诗配插图时,米尔恩热情并不高,他或许想找一位名气更大的画家来合作。一战前,米尔恩曾是《笨拙》的编辑,那时谢泼德还是个年轻画家,经常给杂志投稿。米尔恩不太认可他的水平,甚至对看好谢泼德的同事说:“你到底觉得他有何过人之处?他完全没有希望。”多亏梅休恩出版社的负责人卢卡斯(E.V.Lucas)大力说服,他才同意让谢泼德来完成这项工作。那十一首配有精彩插图的诗在《笨拙》上发表后,米尔恩才完全相信了谢泼德的才能,而《当我们很小的时候》的热销,更是让他下定决心:自己以后的儿童文学作品,都要让谢泼德来插图。

白熊阿尔德里奇(谢泼德和米尔恩共同缔造了)(4)

E.H.谢泼德

谢泼德共为“小熊维尼”系列创作了四百余幅插图,和米尔恩一起创造了小熊维尼和他森林中朋友们的不朽形象。为这些插图,他付出了大量时间和心血。米尔恩的乡间住宅位于萨塞克斯郡哈特菲尔德的考奇福德农场(Cotchford Farm),谢泼德驾车去拜访他时,会带着素描本走进百亩森林的原型阿什当森林(Ashdown Forest)漫步,因为虽说这片森林正是米尔恩为笔下故事设置的场景,他却并没有用文字详细描述过林中景色的细节。谢泼德为了画出令人满意的插图,势必要置身其中去观察,去感受,去“沉思地”整理想法。他画了许多素描,也拍摄了罗宾和罗宾玩具的照片。

白熊阿尔德里奇(谢泼德和米尔恩共同缔造了)(5)

小熊维尼噗噗就以这样一种方式登场了。

“爱德华熊下楼来啦。他在克里斯托弗·罗宾后面,后脑勺磕在楼梯上‘砰、砰、砰’地响着”——小熊维尼噗噗就以这样一种方式登场了。“维尼”本是伦敦动物园里一头深受孩子喜爱的黑熊,“噗”(Pooh)则是小罗宾在旅行时给一只天鹅起的名字,因为他不会发“熊”(bear)的读音,就管维尼叫“噗”了。至于森林里的其他小动物,小猪、跳跳虎、驴子依遥和袋鼠的原型也是罗宾的玩具,猫头鹰和野兔则是米尔恩想象出来的。

百亩森林里的世界很美好,小动物们的性格各不相同,噗噗憨厚却睿智,小猪胆小而热心,兔子狡猾,跳跳虎莽撞,猫头鹰故作高深,驴子依遥忧郁悲观,连生日都愁眉苦脸。他们一起建房子,一起寻找“北极”,一起玩“噗噗棍”游戏(Poohsticks),一起战胜洪水。“小熊维尼”故事虽只薄薄两册,却几乎每一个章节都有温暖人心的片段。

白熊阿尔德里奇(谢泼德和米尔恩共同缔造了)(6)

“噗噗棍”游戏(Poohsticks)

噗噗常说自己笨,也承认别人都比他聪明,可他总能解决貌似更有脑子的同伴无法解决的难题。猫头鹰会拼写“星期二”,野兔不用教就能看懂依遥用树枝摆的字母“A”,但维尼会因为急于营救落水同伴而无意间发现“北极”,能依靠逆向思维和对蜂蜜罐的共情在大雾中找到回家的路。他是随性而发的诗人,是大智若愚的哲学家,他一直能得到好运的眷顾,在于他拥有一颗最懂得爱人的金子般的心。在《小熊维尼》的第三章,噗噗和小猪误把两人的脚印当成大臭鼠(Woozle)的脚印,当发现闹了笑话时,噗噗很不好意思,说自己真是太傻了,是一头“压根儿没有脑子的熊”,罗宾安慰他的那句话也是所有热爱小熊的人想对他说的:

你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熊。

米尔恩的儿童故事充满神来之笔,但“小熊维尼”系列之所以能历经百年依然得到广泛喜爱,插画家谢泼德的功劳或许并不逊于作者。他俩虽称不上关系亲密的好友,却是合作无间的伙伴,引领了儿童文学的新风尚,影响深远,正如詹姆斯·坎贝尔(James Campbell)在《小熊维尼的诞生:欧内斯特·霍华德·谢泼德的标志性插画》一书中所说:“谢泼德和米尔恩打破了常规,促使公众以一种不同的方式看待文学,尤其是儿童文学。这些书驱使作者和插画家为儿童而写,而不是为读给儿童听而写。”

白熊阿尔德里奇(谢泼德和米尔恩共同缔造了)(7)

谢泼德草图

谢泼德有个习惯,不管走到哪里,始终随身携带着一本小巧的素描本和铅笔。他有着极强的形象思维能力,以“照相式记忆”把成长中的一幕幕录进头脑里。他晚年写过两部自传,《画自回忆》(Drawn from Memory)和《画自生活》(Drawn from Life),据说他都是先绘出脑海中的具体画面再落笔为文。从他留下的大量为“小熊维尼”系列绘就的草图中,我们能体会到他对细节的追求和将文字演绎成图画的丰沛想象力。

白熊阿尔德里奇(谢泼德和米尔恩共同缔造了)(8)

谢泼德草图

“小熊维尼”系列的初版收录的都是黑白插图,线条灵动,富有诗意,一直是受人追捧的经典版本。谢泼德晚年应出版社之邀,以九十多岁高龄为所有插图上了色,让这四部作品带上了缤纷的童趣。上世纪六十年代,迪士尼公司买下了“小熊维尼”系列中所有人物的版权,经过对小熊维尼和朋友们的形象改造和大量周边产品的开发,噗噗成为了一头全世界家喻户晓的熊。从商业传播的角度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成功,但那头更胖、更稚气的小熊早已与谢泼德的原作相去甚远,“缤纷的童趣”或许还在,“诗意”大概是全然淡了。

克里斯托弗·罗宾·米尔恩长大后回忆道,父亲写“小熊维尼”,更多的是为了取悦他自己。这话或许带着几分私生活长期受打扰的怨怒和父子关系疏远的偏见,却也多少道出了儿童文学创作的真谛:创作者首先应该葆有一颗赤诚的童心。米尔恩也好,谢泼德也好,都不是心智幼稚的人,作为艺术家的他们拥有的是这样一种可贵的能力——能够在创作时唤起自己的童心,以孩子的眼睛来观察,以孩子的头脑来思考。

百亩森林里的生活日复一日,简单纯粹,但罗宾终究要走向那扇绿色木门后面的世界。当他逐渐掌握拼写,我们知道,那一天近了。森林里的时间是停滞的,就像噗噗家里的时钟一样,永远停在十一点差五分的位置,停在“应该吃点什么的时候”。但罗宾却不能不长大,即便他是那样留恋森林里的一切。《噗噗角的房子》的最后一张图,也是“小熊维尼”故事的最后一张图,意味深长,是维尼和罗宾手牵手奔向未来的背影,告诉我们,无论我们身在何方,无论我们到了多少岁,只要我们的童心依旧闪亮,就永远能够回到属于我们的那片百亩森林。

白熊阿尔德里奇(谢泼德和米尔恩共同缔造了)(9)

《噗噗角的房子》一书中的最后一张图

责任编辑:方晓燕

校对:丁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