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到底有多厉害 陈赓到底有多厉害
陈赓看上了监狱里一名死刑犯,为了让他出来工作,不惜向彭总求情。众所周知,彭总可是铁面无私之人,但最后竟然同意了,为何会这样?
死刑犯当时被关押在北京第二监狱,进去请他的人也是经过几道铁门后才见到他。这种情况表明:其一,犯人的身份特殊,可能曾经担任过一定职务;其二,犯人所犯下的罪行极大,故而特殊对待。从他出来后的工作情况可以断定,犯人应该是罪行极大,说不定是死刑犯。当工作人员进去时,他本能地叫了一句“你们不会要枪毙我吧”。当被带出来时,彭总提了一句“走向坟墓”,这意味着他当时罪孽深重,极有可能会被处以极刑。不过死刑犯不是一般的人,而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毕业,而且还是学弹道学,高科技人才。在当时,大学生本来不多,像他这种海外名牌大学出来的更是少之又少,而且专业还是社会急需的,可以说死刑犯是人才中的大熊猫,极其珍贵。一向求贤若渴的陈赓来怎么会放过他。他当时可是哈军工的校长,主管军工教学工作,急需要这种人才。不过当时人家出了大事,可能会被处决,而能帮到他的只有彭总。
陈赓跟彭总非常熟,当年两人都在湘军干过,彭总是连长,而陈赓是战士,关系还不错,后来都离开了湘军,又参加革命,再次成为战友。抗战时期,彭总是八路军副总指挥,而陈赓当时是129师386旅旅长,关系更是好的不得了。这么多年的感情,陈赓打个电话跟彭总说一声,不就行了?但他没有这么干,而是邀请彭总到哈军工视察,现场办公。当时彭总要求陈赓电话里说事,但被拒绝了,而是坚持让他到现场办公,为何会这样了?此事非常特殊,让死刑犯出来工作影响太大,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如果在电话里直接跟彭总说,也许那个人出不来。陈赓打电话给彭总,属于公事,肯定会有记录的,说不定两人谈的内容都会记录在案。由此放死刑犯出来的事会传出去,恐怕会激起流言蜚语,到时候恐怕难以收场了。另外哪怕当时没有发生这种现象,也不排除以后会有人借此做文章,对他和彭总都不怎么好。当时情况特殊,对有价值的死刑犯如何用,可能尚未有相关规定,由此只能根据以往的规矩定,但显然对陈赓不利。因此最后的定夺还得根据实际情况。陈赓反映的情况彭总可以同意,也可以拒绝。法理上拒绝没有问题,但情感上似乎应该同意。如果在电话里谈,理可能会大于情,说不定公事公办,最后直接了当地拒绝了。
不过以陈赓的情商,应该能说服彭总。如此一来,可能会有损彭总的威严。另外此事真的要办,按照规定,彭总还得需要走其他程序,一顿操作下来,没有个几年恐怕难以办下来,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陈赓之所以让彭总到学校现场办公,无非是想特事特办,尽快放他出来工作,哈军工当时急需要这样的人才。他请彭总到哈军工办公,在宿舍都没有直接开口提这个人,只是在笔记本上写了一下。可见他不想让第三人知道,仅限于他和彭总之间。哈军工可是陈赓负责的单位,在那里他是校长,连在自己宿舍都没有直接说,保密工作真的做到家了。三十年代,陈赓曾经在上海特工干过,情报工作一流,所以知道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心里还是非常有底的,而且在保守秘密方面,那可是一流的。他这样做,既是保护自己,也是维护彭总的权威,当然更是想让死刑犯出来工作。
为了让彭总来哈军工现场办公,陈赓大打感情牌。在电话里,他提到了哈军工和彭总的关系,当年在朝鲜战场,也是彭总提议要办的。言外之意,学校也有你彭老总一份。现在发展面临问题,是不是也要解决一下,而且还特意提到了彭总的侄子启超,并且还提议让他到北京亲自接,不过被拒绝了。陈赓当然知道彭总的性格,之所以提起他,也是想说孩子在这里上学,你这个做伯伯的是不是也应该过来看看。彭总没有孩子,他把启超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对其也是非常重视。事情办完后,还特地问起最近的学习情况。身旁的陈赓夸奖道“孩子学习非常努力,这次门门功课都及格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彭总马上意识到了问题,“每门功课都及格”说明学习能力不行,资质一般,所以彭总最后说“要是不行就退学,别给彭家丢脸”!这让陈赓有点尴尬,说了一句“不要吓唬孩子”!彭总还是希望启超能有出息,可见对他也非常看重。这点陈赓心知肚明,否则也不会让他过来陪陪彭总。通过启超,拉近他跟哈军工的感情。另外陈赓深知彭总的口味,而且对家乡感情非常深,所以来哈军工后,特意将两瓶小鱼干拿出来慰藉一下彭总的思乡之情。这两瓶鱼干是学校教员从老家带回来的,他跟彭总是老乡,不过当时送给了陈赓。品尝完小鱼干再谈事,果然奏效了!
通过多层铺垫,陈赓成功地从彭总手上要到了人,而且也没有让对方难堪,不管情商,还是智商,都没有瑕疵,非常完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