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心得分享大全(论语学习笔记276)

【原文】13.27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论语心得分享大全?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论语心得分享大全(论语学习笔记276)

论语心得分享大全

【原文】13.27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译文】孔子说:“刚强、果敢、质朴、谨慎,这四种品德接近于仁德。”

现代汉语有两个大家一看就懂还经常使用的常用词语:刚毅、木讷。本章既是这两个词语的出处。孔子说具有“刚、毅、木、讷”这四种品德的人比较接近于仁德。孔子讲的是四个词语,刚、毅、木、讷的意思分别是刚强、果敢、质朴、谨慎。后世按照词性归类,慢慢就变成了“刚毅”和“木讷”两个组合词语。刚毅的意思是刚强坚毅。木讷的意思是为人质朴而不善辞令。

刚、毅

《礼记·中庸》中说:“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宽裕温柔,足以容纳天下的事物;发奋图强刚正有毅力,足够可以执掌政局的。“有执”是有所为,要掌握政局,或者延伸为要把握全局,需要刚毅的性格。《史记·李斯列传》“长子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史记·秦始皇本纪》“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合五德之数。”

孔子说“刚”是修养仁德的好品德,但他却发现很少有人真正具备这个“刚”的品德。《公冶长》篇: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强的人。有人回答说:申枨就是刚强的人啊。孔子说:申枨这个人欲望太多,怎么算得上刚强呢?在孔子看来“无欲则刚”。欲望过多的人是不可能真的刚强的,人在追求利益的时候就会失去了刚强的品质。所以刚的本质是无私无欲。《阳货》篇中,孔子在给子路讲“六言六蔽”时说:“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一个人如果喜欢刚强,却不喜欢修行,那他就会生出狂妄的性格特征,这就开始远离仁德了。所以“刚”只是修养仁德的必要非充分条件,还需要好学才行。

《泰伯》篇中,曾子对“毅”与“仁”的关系做了更进一步的诠释:“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修行君子,推行仁义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做一个合格的士人就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因为追求仁德之路是遥远的。把推行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途还不够遥远吗?一个没有毅力的人在困难面前难以坚守,不能够肩负传播仁德这样的重任。

中国人非常喜欢刚、毅这两个字,你身边一定有很多人的名字里含有这两个字之一。刚和毅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被大家所认同。

木、讷

木讷意思是为人质朴而不善辞令,跟刚毅一样,在本章是两个词,后世就慢慢变成了一个组合词。很有意思的是人们都喜欢“刚毅”,却并不喜欢“木讷”。这一点从人名的用词上就可以看出来。中国人的名字中“木”、“讷”这两个字就很少见。如果有幸见到了,不用怀疑,他的家学一定很深厚,他的前三代先人中肯定有文化底蕴深厚之人。现在的社会,如果你夸奖谁“刚毅”,对方会很高兴,但要是夸奖谁“木讷”,对方不但不会高兴,还可能会生气,认为你是在贬损他。这两个同源之词,却走向了完全不同的结局。人们不愿意成为质朴而不善辞令之人,究其原因还是这样的人在事功上很难有所成就,往往会成为别人欺侮的对象,在社会上总是吃亏上当。虽然中华文化认同“吃亏是福”,但人们内心深处真实的意愿却是不愿意吃亏上当。从修行的角度来讲,就正好相反,木讷之人比刚毅之人更能够接近仁的本质。

《论语》中虽然没有其它地方用“木”来形容人。程颐说:“木者,质朴。”“木”就是本质纯朴。质朴是一种自然状态,形容一个人的天真自然,心无旁念。如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实性》中说:“此皆圣人所继天而进也,非情性质朴之能至也。”“木”很接近《论语》中的“质”,指人的纯朴的本质。《雍也》篇中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卫灵公》篇中,孔子还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修行君子,不能丢掉了纯朴的本质,也就是本章所言的“木”。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孔子说修行君子行动要敏捷,言语要谨慎。这也就对木、讷的解释。在《论语》中与“讷”对应的反义词是“佞”,佞就是强词夺理,能言巧辩。孔子反复强调修行之人不可以有“佞”。孔子还强调“为帮”之人要“放郑声,远佞人。”因为“郑声淫,佞人殆。”(《卫灵公》)孔子反对“佞”,倡导“讷”,就是要修行之人要从内心深处去思考自己与“仁”的距离,搞清楚阻挠自己近仁的真实原因,而不能强词夺理,用巧辨获得一时的快感而使自己离仁德越来越远。

近仁不是成仁

孔子大学培养的是治理国家的人才,传播仁德的社会精英。学生毕业了就可以成为士人,就有了出仕为官或者开馆教学的资格。成贤成圣是儒者的终极追求,孔子深知能称得上“仁”的贤圣之人时非常难得的,但我们可以先做个合格的士人,做个君子。“成仁”很难,但每个人每一天都可以去“近仁”,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你的品行要“刚毅木讷”,刚强、果敢、质朴、谨慎的品质可以帮助我们一步步去接近仁的本质。杨氏曰:“刚毅则不屈于物欲,木讷则不至于外驰,故近仁。”

道客村曰:

无私无欲方为刚,任重道远毅者行;

修行为近仁之本,木讷可见真性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