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年龄段都会少两个生肖(秦代十二生肖有两个鸡年)

考古发现,十二生肖在秦代就已经存在了,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每个年龄段都会少两个生肖?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每个年龄段都会少两个生肖(秦代十二生肖有两个鸡年)

每个年龄段都会少两个生肖

考古发现,十二生肖在秦代就已经存在了。

除“辰虫”“巳鸡”外,其他生肖与现代的十二生肖相同。这样,秦代的十二生肖中就有两个鸡年。

记者查阅资料得知,出自《诗经》的“吉日庚午,即差我马”一句诗将“午”与“马”相对,是已知关于十二生肖最早的记载。南北朝时期,十二生肖已普遍使用。如南朝梁代诗人沈炯曾创作了一首《十二属诗》:“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虎哺坐空谷,兔月向窗开。龙隰远青翠,蛇柳近徘徊。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猴栗羞芳果,鸡跖引清杯。狗其怀物外,猪蠡窅优哉。”

对十二生肖的起源,目前众说不一。

鞍山市博物馆副馆长李刚告诉记者,有的学者认为十二生肖是古人依照十二种动物的生活习惯和活动的时辰进行排序的。

夜间11点至次日凌晨1点,属子时。此时夜深人静,老鼠胆量最壮,频繁活动之时,称“子鼠”。

凌晨1点至3点,属丑时。牛习惯夜间吃草,农家常在深夜起来挑灯喂牛,而此时正是牛“倒嚼”最细、最慢、最舒适的时候,故称“丑牛”。

凌晨3点至5点,属寅时。此时昼伏夜行的老虎最凶猛,古人常会在此时听到虎啸声,故称“寅虎”。

清晨5点至7点,属卯时。天刚亮,兔子出窝,喜欢吃带有晨露的青草,故为“卯兔”。

上午7点至9点,属辰时。此时一般容易起雾,传说龙喜腾云驾雾,又值旭日东升,蒸蒸日上,故称“辰龙”。

上午9点至11点,属巳时。大雾散去,艳阳高照,蛇类出洞觅食,故作“巳蛇”。

中午11点至1点,属午时。古时野马未被人类驯服,每当午时,四处奔跑嘶鸣,故称“午马”。

午后1点至3点,属未时。有的地方称此时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时候,故称“未羊”。

下午3点至5点,属申时。太阳偏西了,猴子最喜欢啼叫,声音拉得最长,最洪亮,故为“申猴”。

下午5点至7点,属酉时。太阳落山了,鸡开始进笼归窝、夜宿,故称“酉鸡”。

傍晚7点至9点,属戌时。黑夜来临,狗守夜的警惕性最高,看得最远,听得最清楚,一有动静,就汪汪大叫,故为“戌狗”。

夜间9点至11点,属亥时。这时候猪睡得最酣,发出的鼾声最洪亮,全身肌肉抖动得最厉害、长肉最快,于是称作“亥猪”。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十二生肖与天干地支相配,中国很早就开始用地支表示时间,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由于十二地支容易记混,民间便用十二种动物代替,与地支相配,也就有了现在的十二生肖。

李刚介绍,早在秦代,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就和现在差不多,并且和地支有关,秦朝人应该就有了属相。在考古发掘中,这一说法也得到实物印证。

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竹简中有一篇《日出·盗者》的文章,记载着用生肖占卜盗贼相貌特征的文字,其中记载有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巳虫、午鹿、未马、申环、酉水、戌羊、亥豕。这里只漏写了辰的属相。

1986 年,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秦代墓葬中出土的竹简也有一段类似的记录:“子,鼠矣。丑,牛矣。寅,虎矣。卯,兔矣。辰,虫矣。巳,鸡矣。午,马矣。未,羊矣。申,猴矣。酉,鸡矣。戌,犬矣。亥,豕矣”。该记录中生肖与地支的对应关系与今日十二生肖相比,除“辰虫”“巳鸡”之外,其余完全相同。

由此可见,十二生肖文化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对应的动物也差别不大。

新媒体编辑:王晓领

责任编辑:王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