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增进民生福祉(常州写好民生答卷)
来源:【常州日报-常州网】
10月12日下午,常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奋进新常州 建功新时代”人民生活专场新闻发布会,解读十年来常州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不断增强民生福祉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效。
市民政局和市人社局介绍了常州十年来民政事业发展和就业保障主要成果。市文明办、市公安局和市场监管局就常州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守护百姓平安、食品安全监管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写好“民生答卷”,擦亮幸福底色
十年来,常州全面建立了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救尽救。目前,全市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8131户11115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000元,较2012年增长141.78%;特困供养、孤儿养育等困难群体保障标准居全省前列。
常州积极推进社会救助制度与扶贫政策的有效衔接,全市3.41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中,有1.62万通过低保、特困供养等社会救助保障实现兜底脱贫。集中认定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2093户4486人,十年来实施临时救助6.55万人次;建成26个儿童“关爱之家”,实施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养护康”一体化服务。
常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系统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常有颐养”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共建成养老机构120家,养老机构床位2.5万余张,机构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达到68%;建有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956个,居家援助服务惠及15.8万老年人;建成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13个,为8300余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稳就业保民生,增进民生福祉
就业和社会保障,是群众心头的两件大事。十年来,市人社局积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市就业形势稳中有进;织密织牢社保网络,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十年来,常州城镇新增就业累计完成134.77万人,平均每年新增12万人以上;高校毕业生年末总体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比重提高到81.26%,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低位运行。
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技能劳动者、高技能人才规模不断扩大。十年来,全市新增高技能人才26万人。
就业质量持续提升。实施全民创业工程,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培训。十年来,建设市级以上创业基地62家,落实各项创业扶持资金超1.4亿元,支持成功自主创业17.72万人,创业带动就业71.99万人。
社保制度持续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参保范围持续扩大。到今年8月底,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在职参保人数达179.5万人,较2012年底(109.33万人)增长64.18%;失业保险在职参保人数达 150.23 万人,较2012年底(99.62万人)增长50.8 %。工伤保险在职参保人数达202.06万人,较2012年底(100.91万人)实现翻番。
争创“文明典范”,共享文明之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争创工作,多年来,常州在全国、全省的历次测评中,排名始终保持前列。
坚持德法相济,社会治理“软倡导”和“硬规矩”相得益彰。常州连续13年深化道德讲堂建设,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走向自觉、走在实处、走出新路。
广泛选树道德典型,8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33人获评省级道德模范及提名奖,中国好人107人,全国“最美人物”8人。
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全市建有5782支志愿队伍,共计122万余名志愿者,服务总时长2075万小时,6年来获17项全国“四个100”优秀志愿服务奖项,数量居全国地级市第一。
近年来,常州建成4个全国文明镇、18个全国文明村和14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创成4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5个省特色田园乡村。
筑牢安全防线,守护百姓平安
近年来,常州公安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做好保民安、护民利、惠民生、聚民力等各项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市违法犯罪总警情数和刑事案件发案数持续下降,公众安全感、满意度保持全省前列。常州连续四届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荣获“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称号,是全省唯一连续三次捧得“长安杯”的城市。
2022年,市公安局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确立为“一号工程”,着力打造有韧性的智能防控“生命体”,形成疏密结合、智能与传统互补的立体化感知天网,防范化解城市运行、公共安全、社会治安风险的“堤坝”得以进一步筑牢。
常州公安聚焦“快侦多破、高质打处”目标,坚持专业打职业、团队打团伙、创新赢主动,全面打造高效融合的专业打击体系。升级“智慧反诈平台”,预警劝阻71.6万人次,同比上升115.5%,全市电诈警情数、损失数同比分别下降11.5%、10.7%。
守护“舌尖安全”,呵护百姓健康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加强风险防控,强化监管执法,不断优化食品安全环境。
按照统一准入制度、统一快检室建设和统一经营信息公示“三统一”要求,常州建成“安心菜场”109家。
探索餐饮质量安全管理“阳光餐饮”常州模式。常州全面推行“互联网 明厨亮灶”,公开后厨加工过程,“阳光餐饮”单位稳定在2万家左右,约占餐饮单位总量的50%,绝对数量和占比均居全省首位。
强化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综合治理,常州成立全省首个“外卖送餐行业党委”,网络餐饮单位实施“阳光餐饮”4300余家;学校食堂和供餐单位100%建成“阳光食堂”“阳光餐饮”,优秀等级比例90%以上。(吕洪涛)
本文来自【常州日报-常州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