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观察会影响双缝干涉实验(为什么说双缝干涉实验可怕)

想必很多人在中学时期,都曾接触过很多有意思的物理实验,虽然有些物理实验在当时看上去并没有什么,但是如果回过头来往深了考虑。这些实验中隐藏的“玄机”,远比我们想象中都更多。

其中,著名的电子双缝干涉实验就是最为典型的一个例子,甚至说,这个实验的存在,还让无数科学家莫名感到诡异!为什么会这么说呢?电子双缝干涉实验的诡异之处,到底又在哪呢?

为什么观察会影响双缝干涉实验(为什么说双缝干涉实验可怕)(1)

中学时期,我们所了解到的双缝干涉实验,是最基础的“光的波粒二象性”实验。实验内容是将平行的单色光,投射到一个拥有两条距离相近的狭缝的挡板上,当平行的单色光照射在挡板上时,我们便会发现一个神奇的现象。透过两条狭缝的光源,此时会因为相互之间的干涉,而相互叠加变成数条平行的光。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双缝干涉现象了。

为什么观察会影响双缝干涉实验(为什么说双缝干涉实验可怕)(2)

这个实验证实了光是具有波动性的,而这项简单实验的物理学原理则是波的干涉。为了让大家对波的干涉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在这里,我们举个生活中类似的最常见的例子,如果我们在平静的水面上,同时投下两块石头,两块石头激起的涟漪,在相互碰到之后,也会因为彼此之间的干涉,而相互叠加变成更多微小的涟漪

为什么观察会影响双缝干涉实验(为什么说双缝干涉实验可怕)(3)

看到这里,似乎我们并不能从电子双缝干涉实验里,察觉出什么异常,这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物理实验而已。起初,进行此项实验的科学家也同样如此,觉得这项实验并不存在什么特殊的地方,但是随着实验的不断深入,诡异的现象的确发生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为什么观察会影响双缝干涉实验(为什么说双缝干涉实验可怕)(4)

通过简单的双缝干涉实验,科学家证实了光是具有波动性的,而再将这样的结论推广开来,则可以得知不仅光是具有波动性的,就连微观世界的质子、电子和其它基本粒子,也同样都是具有这种特性的,它们既是一种粒子也是一种波。

而为了对微观世界粒子的这种特性进行验证,科学家则又选定了更容易观察的电子,来进行更进一步的实验,而这一实验也就是开始提到的,著名的电子双缝干涉实验了。

为什么观察会影响双缝干涉实验(为什么说双缝干涉实验可怕)(5)

跟普通的双缝干涉实验一样,科学家用电子束射向挡板后,后面同样出现了若干条干涉条纹。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若干电子之间的互相干涉所致。但是,当科学家采用单个电子射向挡板时,这项实验却也依然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对此,科学家的解释是,电子跟光一样,同样也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特征,所以实验中发出的单个电子,是以波的形式同时穿过了双缝,自己和自己干涉后,才形成了屏幕上的两条不同的条纹。

出于好奇电子是如何同时穿过的双缝,科学家于是决定用探测器,对它穿过双缝的过程进行更进一步的观察。然而,在观察的过程中,诡异的事情却发生了。

为什么观察会影响双缝干涉实验(为什么说双缝干涉实验可怕)(6)

原本应该穿过双缝,在屏幕上形成两条条纹的电子,在有探测器的观测的条件下,竟然意外地只穿过了一条缝,而屏幕上也仅能看到一条条纹。起初他还以为,可能是实验器材出现了故障,但经过了多次的重复实验之后,却发现并不是实验器材的问题。

问题的本身,其实出在电子的身上,它就像拥有了自己的“意识”一样,只要发现被观察了,便不会通过双缝,而只要不被观察,则又会通过双缝!如此诡异的实验结果,无疑让科学家大跌眼镜。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为什么观察会影响双缝干涉实验(为什么说双缝干涉实验可怕)(7)

事实上,这个问题又回到了薛定谔那只“死了又活着的猫”上,我们只要不去打开容器,这只猫就有一半活着的概率,但是我们只要一打开容器,里面的猫必然会立刻死去。要想确定它究竟是死的还是活的,可能最好的办法就是等上一段时间,确定它已经被饿死后,再去定义它的死活了。

但是现在却存在这样一个限制条件,必须在它可能活着的时候来定义,这样一来,我们便彻底束手无策了。薛定谔的猫反映在微观世界里,就是量子的叠加原理,这使得我们永远无法预知一个微观粒子未来的状态。正如爱因斯坦说的那样,上帝不玩骰子,但是量子力学让我们不得不相信,上帝似乎是玩骰子的

为什么观察会影响双缝干涉实验(为什么说双缝干涉实验可怕)(8)

电子双缝干涉实验也同样如此,通过双缝的单个电子,跟叠加态的量子一样,跟薛定谔的猫也一样,它是一个电子,但它同样也可能不是“一个电子”。比起科学来说,这样的实验结果似乎拥有更浓的哲学味道,但事实却是如此。

至于其中最根本的原理是什么,谁也不知道,但我们能够得出一个启示,我们所看到的一切,未必就是真实的,未来的一切或许也并非命中注定的安排,而是综合了一切因素之后,上帝玩骰子掷出的随机结果。但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