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之王字 字都是怎么解释的
提及“王者之风”势必会想到为王者的风范。那么何为“王”?应有什么样的风范?这些似乎可以从文字形音义的角度做出更好的诠释。
作者:高兴全
一般来说,“王”最早是指对殷周时代帝王的称谓,建立在这种文化基础之上,遂之默认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到了秦代以后,帝王改称为皇帝,而“王”成了封爵中的最高一级。同时又引申为在某一地域或某一领域最高领袖的称谓。那从文字学上来讲,在出土文献最早成系统的文字甲骨文中可以得知,“王”的形体像一把斧头,下部分像斧刃;金文的形体基本与甲骨文相同,只是将斧刃部分的面状形象加强;小篆的形体是在金文的基础上更加规整以及线条化;隶书的王形体依于小篆;从部分金文的形体来看,已经形成我们现在同行的楷书形态,三横一竖。其中我们在小篆的形态上需要注意的是“王”与“玉”的区别。“王”字中间一横靠上;“玉”字中间一横处于中间位置。
版面截图
然而,根据字形来看,由斧头引申为王者,正说明了在上古时代称王者是靠武力来决定的,而不是靠道德层面或天命之所为而称王。以至于形成在几千年的朝代更替中无不是“文治武功”,以武打天下,以文治天下的现象。因为道德评判标准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根据人的意志、要求逐渐形成的。那么在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对王的解读为:“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意思是“王”的三横分别代表天、地、人,中间的一竖表示身为王者可以将三者贯通。是在说王者可以上通天,下达地,中治民。王是真命天子,能够代替天说话。作为臣子,只能服从上天的指示。在班固《白虎通义》中:“天子者,爵称也。爵所以称天子者何?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由此可看,许慎对王的解读是建立在当时特定时代中儒家传统思想之上,这种思想以董仲舒所治《公羊传》为代表,核心思想着重于阐发儒家思想。他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这些无不说明,王最具有发言权,同时也是建立在为统治者服务思想基础之上。而许慎的《说文解字》恰恰是在这大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
另外,许慎所说的“天下所归往也”,往音与王近,《诗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正反映了天下归于王,而归往也。“王”一般作为名词。同时也可以作为动词使用。作为动词的时候读作wàng,如《诗经·大雅》:“王此大邦,克顺克比”。
由此,我们从出土的甲骨文字形和古籍记载中将“王”字背后的文化做了诠释。“王”本指斧头,而用武力统治国家。同时,后世对“王”的解析,也恰恰说出了何为“王者之风”。王者要參通天地人三才,同时要以道德的高度使臣民信服。
(原标题:“王”者之风)
来源:北京晚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