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一天三四次大便的现状(今天我们讲一个很斯文的事)
我们知道,食物经过小肠的消化吸收后,剩余的残渣就会进入大肠。而大肠内几乎没有消化活动,其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暂时贮存食物残渣,形成并排出粪便。
大肠液及大肠内细菌的作用
大肠液由大肠黏膜表面的柱状上皮细胞及杯状细胞分泌,富含黏液和碳酸氢盐,pH值为8.3~8.4。大肠液的主要作用是保护肠黏膜和润滑粪便。
大肠内有许多细菌,占粪便固体总量的20%~30%。大肠内的细菌主要来自食物和空气。细菌对食物残渣中糖及脂肪的分解称为发酵,产生乳酸、醋酸、CO2、沼气等。细菌对蛋白质的分解称为腐败,产生氨、硫化氢、组胺、吲哚等。其中有的成分由肠壁吸收后到肝中进行解毒。细菌还能利用肠内较为简单的物质合成维生素B和维生素K,它们在肠内被吸收,对人体有营养作用。
大肠的运动
大肠的运动少而慢,对刺激的反应也较迟缓,这些特点适合于大肠暂时贮存粪便的功能。
袋状往返运动 空腹时最多见,由环行肌不规则的收缩引起,它使结肠袋中的内容物向两个方向作短距离的位移,但并不向前推进,作用是促进水分的吸收。
分节或多袋推进运动 一个结肠袋或一段结肠收缩,将内容物推移到下一肠段。进食后这种运动增强。
蠕动 大肠的蠕动是由一些稳定向前的收缩波组成,推动力量强大。大肠还有一种进行很快且前进很远的蠕动,称为集团蠕动(mass peristalsis)。它开始于横结肠,可将一部分大肠内容物推送至降结肠或乙状结肠,常见于进食后。
排便
未消化的食物残渣经过细菌分解后形成的产物,加上脱落的肠上皮细胞、大量细菌、肝排出的胆色素衍生物,以及由肠壁排出的铅、汞等重金属共同构成了粪便。
平时直肠内没有粪便。当肠的蠕动将粪便推入直肠时,刺激了直肠壁内的感受器,冲动经盆神经和腹下神经传至脊髓腰骶段的初级排便中枢,同时上传到大脑皮质,引起便意。如果条件许可,排便反射启动。盆神经的传出冲动增加,使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收缩,肛门内括约肌舒张;同时,阴部神经传出冲动减少,肛门外括约肌舒张,粪便排出体外。此外,腹肌和膈肌也发生收缩,腹内压增加,协助排便。
如果大脑皮质经常抑制排便,会降低直肠对粪便刺激的敏感性,不易产生便意。粪便在直肠内停留过久,水分吸收过多而变得干硬,导致便秘。如果排便反射的反射弧受损,大便不易排出,称为大便潴留。如果脊髓腰骶段与大脑皮质的联系中断,排便反射仍可进行,但失去了大脑皮质的随意控制,称为大便失禁。
我是壹个医,将持续为您带来有价值的医学科普。欢迎关注、转发和点赞。
#健康科普挑战赛# #科学大V养成计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