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支付骗局大总结(315关注)

不知从何开始,任何创新的事物都可以成为传销的卖点,O2O、区块链、虚拟货币等概念无一幸免。近年来,中国移动支付快速发展,传销也盯上了支付创新技术和模式。在这315消费者维权日,我们一起来看看传销盯上的支付。

扫码支付骗局大总结(315关注)(1)

在进入正文之前,请读者记住传销三特性:

1、缴纳入门费取得加入资格;

2、发展下线组成层级关系;

3、层层返利形成多层次计酬。

满足以上三条,就可定义为传销。

1、指纹支付传销

自从苹果手机支持指纹之后,指纹支付逐渐普及,生物识别也大火。于是,传销也盯上了指纹支付。

近日河北网信管理执法发布了区块链、指纹支付等一批涉嫌传销、非法集资的案例,据悉一家名为恋指团的公司打着“指纹支付”的旗号涉嫌传销被曝光,目前已有多名受害者举报。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该机构声称代理商每发展一个类似于下线的代理商,可以从对方缴纳的8000元中提成30%;另外发展商家使用“指纹支付”软件也会给代理商利润提成。

据了解,代理商有两个工作要做,一是发展类似于下线的代理商,二是动员更多的商家下载使用指纹支付的软件,以后凡是使用这个指纹支付的消费者,代理商都有固定的消费利润返还。

一方面,发展下线,另一方面利用支付的分润机制,进行消费利润返还。借助指纹支付热门概念,恋指团仍然涉嫌传销。

2、无感支付诈骗

2018年是无感支付如火如荼的一年,这同样被诈骗所盯上。一些诈骗企业,利用人们对新技术不够了解的特点,从事诈骗行径。也有很多借无感支付这个新概念包装的资金盘非法集资项目泛滥。在互联网大肆推广,以高息高回报来诱导投资。

其实能够做无感支付的机构并不多,微信支付、支付宝、银联均有相关方案,如果该企业没有授权,基本做不了,在了解无感支付公司,进行投资时,可以通过电话到微信支付、支付宝、银联等相应的机构进行官方核实。此外,附加查询企业资质、企业背景、技术能力、落地项目等方面进一步确认项目真假。

3、智能代还传销

滋生于套现产业,由于许多人会有无法还款,或者需要延时还款。智能代还就出现了,通过不断的把信用卡余额套现出来用于偿还当期账单,从而达到将账单无息延期的目的,500元额度经过19次套现之后,可以还清9500元账单,这一灰产也滋生了传销的玩法。

据移动支付网了解,某智能代还应用的拓展机制,就拥有分级机制。

该APP注册之后,需要缴纳198元才能够开通智能代还功能,此外需要绑定信用卡,提供异常敏感的身份证、卡号、CVV码、有效期等信息,存在信息泄露,进而盗刷的可能。通过不断邀请好友加入,可以进行会员升级,获得更高的分润,和更低的代还费率。

4、手刷传销

手机刷卡器可谓是中国移动支付发展的关键设备之一,从2011~2012年期间开始,中国开始兴起手刷热,由于中国的金融环境尚不成熟,套现成为了手刷的刚需应用场景。存在巨大的套利空间,让手刷被传销盯上。

据成都商报报道,在2017年,眉山市警方就破获了一个以手刷为基础的传销案,只需缴纳1700元购买POS机注册成为公司会员,并发展下线形成金字塔式的层级关系,就能按薪酬奖励制度获取提成。

警方介绍,该传销组织会员分为普通会员和高级会员,高级会员又从低到高分为一星董事至七星董事,根据会员数量的多少每月可以获得相应的POS机手续费分润。仅一年时间,注册会员账号就达到了21万余个,涉及POS机近20万台。

由于收单行业拥有分润机制,被传销所利用,产生违规的多级分润,形成了传销。在许多支付相关的传销案中,都有相似之处。

5、聚合支付传销

不仅仅是注册交会费,多级分润容易促成传销。传销组织也利用资金二清,非法集资。近年来,聚合支付的火热,也同样吸引了传销的“青睐”,甚至出现了携款跑路的情况。

2017年8月,移动支付网曾报道“信掌柜”聚合支付平台疑似跑路的事件。

从“信掌柜”的盈利模式来看,采用了缴纳入会费、发展下线、层层返利的方式,吸引了不少人的加入。比依靠支付的分润机制进行传销更可怕的是,传销组织获得资金清算能力,资金池足够大时,传销头目则会跑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