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怎样才算过度消费(从课堂走到户外)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张明海

学生怎样才算过度消费(从课堂走到户外)(1)

诗里田园景区开展的露营活动

10月4日上午10时,位于成都郫都区三道堰镇的诗里田园景区,除了日常的近郊游客外,涌来了一大批从城市里来的小学生与幼儿园小朋友——他们在这里割稻子、摸鱼,正进行着一场特别的农事体验。

学生怎样才算过度消费(从课堂走到户外)(2)

在常青藤亲子社团,小朋友体验搭建房子。

同一时间,常青藤亲子社团独立创始人青乔带领的,由十多个家庭组成的自然教育体验团队,正在阿坝州的羌寨和大山里亲近当地民俗和大自然风光。

在这个国庆假期,自然教育热度攀升,开始成为消费市场新宠。“双减”政策实施后,孩子空余时间多出来后,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让孩子从课堂走到户外。

消费“72变”,教育消费是其中一环。自然教育这一新兴教育消费市场,到底怎样?记者进行了调查。

学生怎样才算过度消费(从课堂走到户外)(3)

在诗里田园景区,孩子们进行“考古”活动。

自然教育开始成为市场新宠

作为一名九岁孩子的母亲,三年前,因为关注跟自身孩子一样小朋友群体的成长,青乔带领团队投身于自然教育课程的开发,目前已经有2000多个固定家庭,成为其团队的忠实“粉丝”。

同样的火爆,在诗里田园也体现很明显。

作为郫都区当地打造的一个田园综合体,诗里田园景区于去年年底开始试运行,今年3月正式对外开放,目前开放面积300亩。诗里田园景区渠道经理彭敏介绍,景区运营以来,以家庭为主的亲子游明显爆满,周中时每天一般是上千人,暑假或者周末高峰期单天曾达到1.2万人次。

这些蜂拥而至的家庭,都前来体验什么自然教育?

“我们以农事体验为主,春季可以插秧、赏花,秋季可以收割稻谷、摘向日葵、捉鱼、逮泥鳅,日常体验以考古、造纸术、雕刻等非遗文化为主要内容,基本上一年四季都有活动。”彭敏说。

学生怎样才算过度消费(从课堂走到户外)(4)

在常青藤亲子社团,小朋友伐竹制作用具。

除了依托在成都近郊自建基地进行的农事体验外,青乔的常青藤亲子社团则还开发了与德阳民间剧团英英川剧团合作的川剧体验、羌寨深度民俗文化体验、夯土、搭建简易房屋、社区调查等课程。

突然出现的自然教育,为何这样火爆?

北二外成都附小教师郑敏认为,这跟“双减”的实施有一定的关系。“我们注意到,‘双减’之后,孩子们在周末有了大把时间,家长开始把眼光转向农事教育、乡村徒步这样的自然教育,来填补孩子的周末时间。”

这与青乔的观察不谋而合。“我明显地感觉到,‘双减’之后,前来报名和咨询的量至少有15%-25%左右的增长。”青乔告诉记者,“双减”之后,学科培训减少了,光是兴趣班满足不了家长的“需求”,在兴趣班之外,周六周日半天的“空档期”成为家长选择“自然教育”的理由。

学生怎样才算过度消费(从课堂走到户外)(5)

常青藤亲子社团开展的川剧体验中,小朋友需要几天时间完成一台演出。

自然教育机构运营方式各有不同

记者调查发现,在自然教育兴起的背后,自然教育机构的运营方式各有不同。

作为景区,诗里田园主要资源是在地优势,即拥有大片的农事体验园区。彭敏介绍,该景区已经与四五十个亲子机构达成深度合作,同时在挖掘周边多所私立幼儿园、小学资源,以及大量的散客。

“我们这里是开放性的景区,不收门票,我们的体验活动是单独收费的。”彭敏告诉记者,实际上一天上千人次的客流量中,有一大半是散客,“活动体验只是一个方面,我们主要是通过活动人气来带动景区的餐饮、购物等消费”。

常青藤亲子社团的模式,则是固定的“粉丝效应”。“我们做的是精准客群,在2000多个家庭中,很多是从幼儿园一直跟着我们到小学,大家一起成长起来的,形成了充分的信任与支持。”青乔告诉记者,其客户家庭家长一般以教师、律师、公务员等职业为主,“对于教育的理解,大家会有一致的共鸣和默契”。

除了景区和亲子社团之外,还有一部分,是开始“转型”的旅游机构。一位某旅游公司的从业人员透露,在“双减”之后,该公司开发里一系列亲子游活动,在武侯祠、东坡故里等传统景点之外,“还针对现在特别火的三星堆,开发了考古一日游,让孩子参观的同时,自己去挖出‘古董’来,体验考古文化”。

同时,各个机构收费差异也很大。

记者发现,一般来讲,农事体验是最便宜的,一个人大概在每人50元上下。“包括散客在内,对于园区摸鱼、割稻谷等农事体验,很多家庭是非常愿意尝试的,毕竟一个人才40元。”彭敏介绍,对于单个人来说,多个活动体验下来,也是一百多元。

“除了常见的农事体验外,我们的深度课程,一般为300元左右每人每天,这在行业内,也只能算是中等水平了。” 青乔告诉记者。

“目前自然教育这类研学旅游市场产品良莠不齐,价格有时会差别很大。”一业内人士举例说,一些旅游机构打上“外教”“营地”等“高大上”的元素,“收费甚至可能会达到八九百元一天”。

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自然教育?

对于兴起的自然教育,家长们在追捧的同时,也有着自己的忧虑。

“在我看来,自然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孩子人生课堂中的重要一环。就像我自己农忙时候,就经常带小孩回老家帮忙干些农活,体验劳动的同时,也让孩子知道‘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成都市民刘玉林,是一位二年级孩子家长。

今年以来,刘玉林也帮孩子报了一些自然教育课程。他坦言,自己支持孩子参与自然教育的同时,也为目前“五花八门”的各种自然教育课程而迷茫。“有时候,感觉一些课程太闹了,就好像是出去旅游观光一天,然后疯玩一天就结束了,这跟自己带娃出去耍,有什么区别?”

到底该选择什么样的自然教育?

青乔认为,关键是一个理念的转变。“自然教育,应该是一门课程,而坚决不能是旅游产品。每一个课程的研发,要有教育的情怀,要针对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进行开发,要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们实现自我突破、相互协作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青乔告诉记者,为保证质量,常青藤一般只开15个家庭以下的小班,保证一比五的老师和学生配比。团队给每个还在建立个人档案,在三四天的营期结束后,除了照片、视频、推文等传统“动作”外,每个家庭的家长还会收到一份由带队团长撰写的关于孩子的2000字左右的“营期报告”,给家庭一个观察孩子性格缺点、自我改进、问题建议等方面的“第三方报告”。

作为一名已经工作十多年、多次担任过班主任的资深教师,郑敏特别提醒,在选择自然教育机构时,家长一定要加强甄别,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课程,“不能胡乱给孩子报课程,只为来填充课余时间”。

同时,郑敏特别强调,家长一定要准确理解“双减”的含义,“双减”减轻了孩子的作业量、减掉了课外机构的辅导,但“千万不能陷入如同以前校外学科辅导班的困境,反而让自然教育成为孩子的新负担。是不是真心喜欢、学到东西、体验了经历,这才是关键所在”。

【记者手记】

读万卷书 更要行好万里路

张明海

这个国庆假期,朋友圈非常的热闹。家长们纷纷晒出照片,除了美食和旅游之外,还有很多进行农事体验、徒步露营等精彩的瞬间。

自然教育已不可阻挡地兴起。作为一种新兴教育消费市场,在“双减”之后,开始呈火爆之势,越来越多的孩子利用假期和周末,走出课堂、来到户外,体验大自然的美好。

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里,很难得有深度亲近大自然的机会。看着孩子们在田野里、在野外自由奔跑的身影,满脸的汗水,灿烂的笑脸,让人欣慰和感动!

这是自然教育兴起的市场需求所在。

然而,如何行好万里路?这并不简单。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无论是从业者、教师,还是家长,都表示出了这样的忧虑。不能是把自然教育,打着“全面培养”的旗号,变成另一种变相的“课外学科培训”,从而成为孩子的负担。同时,也不能简单地将自然教育等同于旅游产品,在增加家长经济负担的同时,将自然教育变为“单纯的疯玩”。

对于回应家长和孩子实在需求的新兴事物,我们乐于见自然教育发展壮大。我们也希望其健康成长,从“良莠不齐”“春秋混战”的现状,尽快成长为一个健康有序的市场,让大自然变成孩子们热爱的又一个大课堂。

(受访对象供图)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