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革命先驱国父(民主革命先驱国父)
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先驱,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享誉“国父”。
本网编辑据【北京客家】了解:孙中山(1866~1925)幼名帝象,长名文,字德明,号日新,改号逸仙,光绪二十三年(1897)时在日本化名中山樵,遂以中山名世。孙中山祖上原籍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忠坝公馆村,康熙年间迁广东香山,所以孙中山为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人。孙中山8岁读书,教书先生是太平天国的最后幸存者,熏陶幼小的孙中山民主救国之志趣。1878年孙中山11岁随兄孙眉赴美国檀香山学习,接受了5年西方进步文化的教育。光绪十八年(1892)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后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并开始从事革命活动。光绪十年(1894)经上海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要求社会改革,因遭拒绝遂赴香山创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以“振兴中华”相号召推翻清政府。1895年设兴中会总会于香港,发动广州起义失败。后多次起义均告失败。失败后继续在国外开展革命活动。光绪三十一年(1905)八月倡建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为总理,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创立三民主义学说,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此后几年,领导革命民主派与保皇立宪派展开关于中国前途问题之论战,并多次组织发动反清武装起义。宣统三年(1911),孙中山回国,在武汉组织武昌起义,各省纷纷响应,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1912年1月1日孙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不久因革命党人与袁世凯妥协,2月13日被迫辞职。3月主持制定、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同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孙中山被选为理事长。1913年孙中山发动了讨袁的“二次革命”,因国民党涣散无力遂告失败。1914年6月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次年发表讨袁宣言。1915年为反对帝制复辟参加护国运动。1916年又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1919年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织护法政府,被推为陆海军大元帅,誓师北伐。护法失败后留居上海租界,创办《建设杂志》、发表《实业计划》、写成《孙文学说》,号召革命党人重视革命理论的建设。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帮助下,于1924年1月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采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使之具有更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内容,并实行国共合作,支持工农运动,准备北伐。因冯玉祥等电请入京决定北上。是年,孙中山认为时机已到遂亲自移师北伐扫除祸国殃民之反动势力。不料,正欲鸿图大展之际却因宿疾复发而于1925年3月12日溘然辞世,时年59岁。
孙中山先生作为伟大的革命家和革命事业的宣传鼓动家,一生不辞辛劳奔走呼号足迹遍天下。他致力于国民革命的40年生涯中,一半多时间都是在海外度过的。据有关历史学家和中山先生革命活动研究者进行的研究统计,中山先生先后到过14个国家和地区,从檀香山、横滨、东京到纽约、伦敦、巴黎,从南洋群岛到欧美大陆,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一生四次横渡太平洋、六次渡过大西洋、七次到檀香山、四次到美国、四次到英法、六次到越南、九次到新加坡、四次到马来西亚、两次到泰国、15次到日本,还有加拿大温哥华……总共航海约2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五圈。中山先生自己也说,“自1895年以后,便环绕地球周游列国,一面考察各国的政治得失和古今国势强弱的道理,一面做我的革命活动,约计每年绕地球一周,到武昌起义前,大概绕过了地球六七周。”中山先生所到之处多为客家人的地区,受到客家人的热情接待,客家人居住的地域是中山先生革命实践革命活动的广阔舞台。
孙中山以“以太”“生元”(细胞)解释世界和生命的起源;提出“行易知难”说,肯定可行在先知在后;强调“民生问题”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原动力”,倡言“国格”和“人格”的尊严,以及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著作有《总理全集》或《中山全书》多种,1956年又相继出版《孙中山选集》《孙中山全集》。孙中山享有“国父”之誉,孙中山的革命精神永远鼓励着炎黄子孙为民族的兴旺发达而努力奋斗。
备注:关于孙中山是否是客家人有争议,2011年辛亥革命百年之际,广东省河源市召集部份专家学者进行田野调查,笔者参加后写成论文《河源——孙中山入粤祖地》及《孙中山客籍考证》。笔者根据国际客家学术研讨会关于客家人的界定,考证孙中山家族包括孙中山、子孙科、孙女孙穗芳女士皆是客家人。 (近现代客籍闻人由冯秀珍编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