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六种礼器(历史悠久的射礼)

“礼、乐、、御、书、数”是中国周王朝(公元前1046)贵族教育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在冷兵器时代,古人十分重视六艺之中的“射”。

古代的六种礼器(历史悠久的射礼)(1)

男孩儿一出生,父亲就在门上挂一张弓,并用箭向天地、东南西北六个方向各射一支,视天地四方为男子毕生事业之所在。祈愿男孩成人后顶天立地,志在天下,然后才喂养这个婴孩。

一个男孩子对于“射”的练习,不但是为了保家卫国,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体育活动。射礼要求 “射者,仁之道也”(射箭蕴涵仁道的大学问)、“射求正诸己,己正而后发”(先正心修身,心正身直而后才发射)、“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输的人要懂得自我反省而不是埋怨胜过自己之人)、“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内在心志正而专一,同时身体亦要正直。然后持弓扣箭、开弓审靶、稳固果断。唯有如此,方可有射中之把握。所以说,在举行射礼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射者之德行修养如何。)

自天子、诸侯及至大夫、士,在各大宴会上都要进行射礼。由备礼人员先做一番前期准备,主人(包括陪同人员)在场地外迎接宾客的到来,相互行揖礼、入场登堂而立,准备射箭。

古代的六种礼器(历史悠久的射礼)(2)

射矍相圃《孔子圣迹图》 清同治十三年孔宪兰刻本

在整个过程中,见识的是各方射手的修养、风度、礼节。射礼活动结束之前,身份高者还要依次向下进行酬酒,所以射礼是国礼

当今世界,各国迎接外国元首到访,多以三军仪仗队欢迎。仪仗队的军人配长枪长刀,有时还鸣枪鸣炮,这与古人放箭迎宾异曲同工,见证了人类文明进程的演化射出去的箭,表示的就是互致敬意

到了春秋末年,奴隶主阶级开始堕落腐化,许多人拉不开弓甚至手无缚鸡之力,焉能施射箭之礼?为了避免尴尬,也就只得改为以手投掷。箭镞何用?所以后来投壶之箭,无镞,就把射箭改成了投壶。

投壶,就是把没有箭头的箭杆投到装满红小豆的酒壶中去。装豆是为了防止箭弹出。这样就省力很多,用不着费劲拉弓,也不需要平时多加练习,到时拿起箭杆就投。各国诸侯于是就用投壶代替了射箭礼仪。

古代的六种礼器(历史悠久的射礼)(3)

东汉 投壶画像石,南阳汉画馆藏 东汉 投壶画像石,南阳汉画馆藏

秦汉以后投壶便成为一种宴宾的文雅娱乐。对酒设乐,必雅歌投壶。以“雅歌”助兴“投壶”,这一时期投壶技巧百出,有背向反投者、遮目盲投者、隔了屏风越投者,或用各种舞蹈技艺投壶者等,不一而足。此时此处的投壶逐渐演化为一场雅集游戏。

既然已成娱乐,逍遥的晋人就在壶口两旁增添了贯通的短管双耳壶耳是与壶口并列,箭矢也可投入其中。

比如,投入左耳或右耳的箭,箭身斜倚在耳口形同腰间佩剑的情况,叫做“带剑”。箭身斜倚在壶口的叫做“倚竿”。投的箭“圆转于壶口”,停止后成为“倚竿”的,叫做“狼壶”;箭尾先入壶口的,叫做“倒中”,等等。而时人之所以要给投壶的各种情况起这些名字,是因为不同情况得分是不一样的。

古代的六种礼器(历史悠久的射礼)(4)

古代的六种礼器(历史悠久的射礼)(5)

唐宋元明清,投壶普及为大众游戏,中元节灯会中随处可见民众投壶行酒。就连岳飞将军,也是个投壶迷

《宋史·岳飞传》载“好贤礼士,雅歌投壶,恂恂如儒生”,意思是岳飞尊重贤能礼遇士人,平时唱唱雅诗,玩玩投壶,谦逊谨慎得像个读书人。

明代还有高手可以“三箭齐发分中三孔”。

古代的六种礼器(历史悠久的射礼)(6)

男女杂坐投壶行酒是市井玩法 雅歌投壶则是士大夫玩法

投壶直到清代仍十分风行。《孽海花》第二十回:“说话未了,忽然微风中吹来一阵笑语声。一个说:‘我投了个双驍,比你的贯耳高得多哩!’一个道:‘让我再投个双贯耳你看。’ 小燕道:‘咦!谁在那里投壶?’”

民国时期社会剧变,孔家店倒塌。投壶因为“浸淫封建礼制” 从此日渐不为人所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