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字经摘抄关于孟母的句子(三字经里的家教心语)
接着来讲《三字经》的家教心语:
第三条,“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这句话讲了一个故事。孟子很早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孟母就把家搬到了离父亲的墓地附近,以自己知道的知识教育孟子。因为周围是墓地,经常有人哭哭叫叫,孟柯也学着那些人,他们走来走去,孟柯也跟着他们。孟母见了,想:“这个居住的地方不是很理想的地方。于是,孟母又一次搬家,搬到集市边上。因为小贩们都想赚钱,拼命招揽生意,孟柯也学着小贩们一样大喊。孟母见了,又想:“这个居住的地方不好。”孟母又一次搬家了,这次,她搬到了学堂,因为经常会有文人来学校作揖拜跪,孟柯就向孟母提出要上学读书,孟母说:“这才是理想的地方。”
和许多孩子一样,孟柯很贪玩,有一次,他逃学回到家中,孟母生气地说:“还没放学,你怎么就回来了?”孟子不敢作声。孟母生气地把织布机上的梭子拆断了。她说:“梭子断了,布就不能织了,学习也一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才能获得成功。”孟子听了母亲的话,从此努力读书,成为了一个伟人。但试想,如果母亲放下手中的活,直接怒吼孩子,或者把孩子打一顿,甚至类似以前老师的做法,让孩子罚抄课文100遍,那能培养出好的孩子吗?
这句话不仅告诉了我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也告诉我们作为母亲,要把孩子的成长看得很重要,孩子才能有所作为。历史上经典的母亲教育案例有,岳母刺字,孟母三迁,欧阳修的母亲画荻教子。他们把教育孩子当成自己一生的事业,一生的追求,所以他们的儿子都能彪炳千古。
在这里,我思考了一个问题。难道现在我们也要对母亲要求相夫教子吗?缺位的父亲难道真要有母亲才能弥补教育的问题吗?我比较佩服的一个父亲是宋耀如,他教出来的三个女儿宋蔼龄、宋庆龄、宋美龄,分别嫁给了孔祥熙、孙中山和蒋介石。关于他的故事,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
第四条,“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首先我们看看窦燕山是什么人。窦燕山,原名窦禹钧,五代后晋时期人,他的老家是蓟州渔阳,也就是今天天津的蓟县。过去,渔阳属古代的燕国,地处燕山一带,因此,后人称窦禹钧为窦燕山。
窦燕山出身于富裕的家庭,是当地有名的富户。据说:窦燕山为人不好。以势压贫,有贫苦人家借他家粮食时,他是小斗出,大斗进,小秤出,大秤进,明瞒暗骗,昧心行事。由于他做事缺德,所以到了 30 岁,还没有子女。窦燕山也为此着急,一天晚上做梦,他死去的父亲对他说:“你心术不好,心德不端,恶名张注天曹,如不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不仅一辈子没有儿子,也会短命。你要赶快改过从善,大积阴德,只有这样,才能挽回天意,改过呈祥。” 从此,窦燕山暗下决心,痛改前非,缺德的事再也不做了。 一天,他在客店中捡到一袋银子。为找到失主,他在客店里整整等了一天。失主回到客店寻找,他原封不动地将一袋银子归还给失主。 窦燕山还在家里办起了私塾,延请名师教课。有的人家,因为没有钱送孩子到私塾读书,他就主动把孩子接来,免收学费。总之,自那以后,窦燕山就象是换了一个人似的,周济贫寒,克已利人,广行方便,大积阴德,广泛受到人们的称赞。
后来他的妻子连续生下了五个儿子。他把全部精力用在培养教育儿子身上,不仅时刻注意他们的身体,还注重他们的学习和品德修养。 在他的培养教育下,五个儿子都成为有用之才,先后登科及第:长子中进士,授翰林学士,曾任礼部尚书;次子中进士,授翰林学士,曾任礼部侍郎;三子曾任补阙;四子中进士,授翰林学士,曾任谏议大夫;五子曾任起居郎。当时人们称窦氏五龙。
我们常说“五子登科”就是说他的五个儿子。
我一直没能理解什么是“义方”?但据我观察,必须广泛涉猎古今中外的教子良方才能设计出一套符合自己孩子发展的义方来。(待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