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为什么普遍弱(为何会被西方称赞为)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朝代,虽然有钱,但是中国历代对其的评价,都是:丧权辱国、内忧外患、积弱无能等等,这样贬义的词汇。可是,就是中国人如此不喜欢的宋朝,却被西方大加赞赏,甚至称其为——中国最伟大的时代。这究竟是为何呢?
宋朝的经济繁荣
这就需要看看,宋朝的哪些闪光点,和西方的价值观有了重合,才被西方学者如此称赞。第一,自然就是宋朝牛到让人汗颜的经济发展。中国著名的史学家邓广铭,在《北大宋史专题课·第一课·宋朝在中国的历史地位》中,提出: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而且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其高度,放眼整个中国封建史,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存在。
光是宋代咸丰三年,一年的经济总收入,就已经高达265.5亿美元,占据了当时整个世界经济总量的22.7%。对比如今的经济大国——美国,就能够更直观地看出宋朝的经济有多厉害。2018年,美国的经济总收入世界第一,在世界经济总收入的占比是24%。如此来看的话,当时北宋的经济实在是值得人瞩目,虽然宋朝在军事上被评价为"积贫积弱",但是富庶的经济,还是让西方史学家们惊讶。
而西方文明的崛起,自古以来,就与经济的发展有莫大的关系。欧洲的早期文明——雅典文明,就是一个典型的工商业城邦,以经济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依托。甚至,让整个欧洲步入近代史的"文艺复兴运动",其爆发点,也是因为意大利的经济大发展下,促生了的新兴市民阶层、银行家,他们对教会制度的不满,想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享受,最后,才爆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而他们的底气,就是他们的经济基础。所以,西方人对经济的重视,才使得西方学者将目光投向了经济发达的宋朝。
宋朝文化繁荣
其次,宋朝的政治开明,文化繁荣。宋朝时期,最典型的文化成果,自然是大名鼎鼎的程朱理学。但是,今人提起它,往往会被一句"存天理,灭人欲"而遮蔽了双眼,没有看到它的历史价值。因为,程朱理学的诞生,是中国文人对于古代君权的最佳制衡。在程朱理学下,因为"天地君亲师"的人之大伦,君主不再是唯吾独尊的存在,除了虚无缥缈的以"天地"为代表的神权,还有"师"来抑制君权。
因为,历代皇帝没有文盲。而知识的来源,自然是老师,不管是太傅还是少辅,担任"帝师"的人,本就是德高望重的大臣。他们的存在,就是对皇帝的制衡,在师长授课之时,没有君臣,只有师生,而古人对于师长的态度,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说得非常清楚"俯身倾耳以请"。如此的耳熟目染,即便是帝王,也会对自己的师长心存敬畏。
比如,朱熹做帝师之时,就曾直接要求不喊天子、不称臣。"程朱理学",是对于君权的限制,而这和西方的"三权分立"思想,异曲同工,只不过,中国以文化伦理来抑制君权,而西方用"三权分立"来抑制所有的手握重权之人。
宋朝政治开明
更牛的是,宋朝的政治非常的开明。比如,宋代澶渊之盟签署之前,宰相寇准,甚至能够逼迫宋朝的皇帝亲临战场,皇帝临危胆怯之时,寇准甚至拉着皇帝的袖子逼他登城楼,给将士们助威。在辽国的主将被杀,宋朝与辽国决定坐下来和谈之时,在宋真宗给谈判的官员下令谈判所花的钱可以多到一百万两时,又是寇准直接对谈判的官员说,如果谈判的结果,岁币多于三十万两,我就杀了你。于是澶渊之盟下,宋朝才用了连自己一年经济总收入百分之二都不到的钱,换来了两百多年的边境和平。
可见,宋朝的政治有多开明,皇帝会被宰相所限制,可见宋朝的文官地位有多高。而文官的地位高,则意味着君权的受限,自古以来,中国的大权争夺,都是文官和皇权间的博弈。而这种文官对皇权的限制,和西方的"君主立宪制"简直是跨越时空的相似。都是对君权的限制下,来推动社会的发展。所以,西方史学家才会对宋朝大加赞赏,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
总结
综上所述,西方史学家之所以对宋朝如此大加赞赏,是因为他们站在了西方历史发展的脉络,横向对比了中国的宋代。发现宋代已经有了现在西方相似的政治文化观念,价值观的相似,才会有对宋朝的大加赞赏。而中国人对宋朝的评价,则是带着中国人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的,宋朝军事不强,澶渊之盟前,宋朝打了胜仗的情况下,还给了辽国每年三十万的岁币,这是不符合国人的价值观的。文化背景的不同,才导致西方和国人对宋朝态度的不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