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聪明的人越会抑郁(心理学过度自律)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众所周知,自律是一种难得的优秀品质,因为自律可以带给我们的东西太过于耀眼。

譬如,韩国女星泫雅就曾说过,只有运动不会背叛自己。她靠着自己超强的自律,一直保持着姣好的面容和漂亮的体型。

自律是生活状态的一种,有人会拼尽全力严格要求自己,希望能通过严苛的标准,促使自己更加自律,拥有自律。

但是想要自律我们就可能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压抑内心的欲望。

越是聪明的人越会抑郁(心理学过度自律)(1)

例如,正在减肥的人,今天极其想要吃炸鸡和披萨,但是自己已经把减脂减重作为了自己的目标,每天吃着寡淡无味的健康餐,尽可能少的摄入油荤,并且每天坚持一小时有氧运动加一小时无氧运动,如果这顿吃了,那好几天的努力都白费了。

就冲着想要对得起“自律”这二字,再苦再难,也肯定会战胜这样的欲望,转头继续吃自己的水煮鸡胸和西蓝花。


今天对抗了炸鸡和披萨,明天可能还需要同蛋糕奶茶做对抗,后天大概还得跟可乐汉堡作斗争。除了拒绝想吃的食物,还有想偷懒的心态、想熬夜玩手机追剧的欲望都是大问题。

面对这些内心的渴求,有的人无法压制这些欲望,但是自律的人能够克制这些欲望。

越是聪明的人越会抑郁(心理学过度自律)(2)

对于长期压制自己欲望,追求自律生活的人来说,他们其实面临着一个很大的挑战——致郁。

减肥的人每天吃不到自己想吃的东西,如果哪天有机会吃到了,肯定会暴饮暴食,体重反弹。如果能坚持一直不吃,也就意味着一直压抑自己内心的欲望,长期下去,就会变得不快乐。

人体本身就是欲望的集合体,欲望是由我们自身的本能所决定的。

也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本我概念。个体的欲望都是由本我自发产生的,是一种本能行为。无论是生理性的还是心理性的,本能结构的欲望,是可以无穷无尽的产生出来的。

越是聪明的人越会抑郁(心理学过度自律)(3)

在弗洛伊德看来,无意识是心理结构的基础,也是人类意识活动的动力中心,但是它处于原始冲动和欲望栖居的未知领域。

这也就意味着,欲望不靠理智生产,但靠理智克制。我们常说的自律,常常伴随着压制欲望的出现。

有一部分人,会在自律的漩涡里越陷越深,最后遭到反噬。

越是聪明的人越会抑郁(心理学过度自律)(4)

网上有人尝试了各种时间管理和自我管控的方法,过上了梦想中的充实日子:专注工作8个小时,每天健身,几乎不玩手机,并且在十一点前睡觉。

他的桌上贴了一张时间表,大致规划了每天的行程,甚至细化到了走路和坐公交需要的时间。

身边的人都夸他自律,他自认为也足够自律了,就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在某个清晨,他突然不想起床,不想上班,既不想吃饭,也不想跟人对话聊天。他什么都不想做,只觉得身心俱疲。


后来的日子,他的自律彻底断了线。他变得难以入睡,逃避社交,记忆力急速倒退。

很不幸,他患上了抑郁症。

医生告诉他,之所以患病,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过度执迷于“自律”和“高效”。

越是聪明的人越会抑郁(心理学过度自律)(5)

有些人不适合突如其来的变化和自律节奏,还有的人不适合长期通过压制内心欲望从而收获所谓的“自律”。而他,恰好就是这样的人。

通过成功压抑内心的欲望,收获无限的成就感和快感,很可能导致下一次变本加厉的压抑欲望。这不是自律,而是一种病态。

自律是平衡内在冲动和面对诱惑时所做反应的能力。它使人能够根据个体的长远利益,而非眼前的满足来做出注意力、情绪、行为或生物行为的反应。

越是聪明的人越会抑郁(心理学过度自律)(6)

有的人能以平衡内心冲动和外在标准,当这两个概念在个体内发生冲突时,总有一部分人会强制压抑自我。短期来看,工作和生活中自律带来的效果显著,并且自律个体也会感到满足。

但是长远角度来看,过分压抑内心所带来的愤懑和抑郁感,会不断攒起来,最后大爆发。

所以,如果今天极其想要吃甜品,那就满足自己的欲望。如果今天不想要锻炼,那就休息一天。

不要长期强迫自己拒绝内心的想法,更不要长期压抑自我。

- The End -

作者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Three Essays on the Theory of Sexuality》

第一心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