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雷民谣地位(赵雷火了心理学告诉你)

赵雷民谣地位(赵雷火了心理学告诉你)(1)

赵雷——《成都》

2月4日,赵雷上了一趟湖南卫视的《歌手》节目,唱了一首娓娓道来的民谣《成都》,在一直都以高音炫技的舞台上,竟意外地拿到第二名。

这有可能是现场观众听腻了那种华丽的流行音乐,又或许是赵雷的这首《成都》确实唱出了许多人的故事。

总之,赵雷又再一次火了,民谣继《南山南》之后又再度被刷上音乐头条。

赵雷民谣地位(赵雷火了心理学告诉你)(2)

“赵雷”的百度指数趋势

“成都”的百度指数趋势

对比一下“赵雷”和“成都”这俩关键词,最近7天的百度指数趋势,就能领略到赵雷这次真的是火得一塌糊涂呀!

“赵雷”的百度搜索热度在5日那天直接飙升10倍呀,而“成都”的搜索热度也提升了将近7倍。

于是这时候,很多赵雷的粉丝就纷纷在网上直呼,“赵雷火了,简直就如小时候玩具被其他小孩拿走的感觉,有种说不出的失落感!”

赵雷民谣地位(赵雷火了心理学告诉你)(3)

微博热门截图

其实,每一次当民谣刷上各大音乐平台头条时,总会有粉丝大呼“舍不得”、“有点失落”......

可能有些新粉丝就纳闷了,凭什么就你能粉民谣,而我就是伪民谣粉呢?

当我们在面对此种社会现象时,会觉得很纳闷。其实这早就被外国社会心理家 Spears 列为其研究课题了。而这恰恰说明了这种“自私”现象不只我们有,人家国外也存在着这种现象。

由社会心理学家 Spears 牵头的一项针对荷兰大学生的调查测试显示,他们对于诸如政治等观点,更喜欢成为大群体中的一员(虚假普遍性);而对于诸如音乐偏好等品位方面,他们却更喜欢成为小群体中的一员(虚假独特性)。

社会心理学家把这种独特性称为虚假独特性效应(false uniqueness effect),简单理解就是,我们总是倾向于把自己的才智和品德看成是超乎寻常的,以此来完善自己的自我形象。

因此,我们也就很容易理解民谣这种小众音乐的粉丝为什么会有这种“自私”想法了。毕竟,喜欢的人太多,民谣就显得不那么酷了,我可是有独特音乐品味的人,秒杀你们这群渣渣。

赵雷民谣地位(赵雷火了心理学告诉你)(4)

小众音乐粉丝的狂欢

事实上,我们不仅仅是在音乐品味上认为自己是独特的,在日常生活上,很多人都倾向于认为自己在很多方面都是独特的。

例如,我们当中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比周围的普通人是更聪明的,更帅气或美丽的,且更没有偏见的。当有人真得超过自己许多时,我们往往倾向于把对方看成是天才,是天生丽质。

又如,当我们在评价自己的工作能力或学习能力时,总是认为自己的能力是高于整体的平均水平的,尽管现实中我们是排在倒数。因为我们认为自己只是不在乎名次而已,你们这群渣渣。

赵雷民谣地位(赵雷火了心理学告诉你)(5)

魔镜的故事

读到这里,我们可能会发现,这种自我偏差有时还真挺令人觉得沮丧的。因为,这会让我们把成功归于自己的努力,却把失败归咎于外界情境的影响。就如 Galeazzo Ciano 伯爵说的,胜利总能找到上百个老爸,而失败却是孤儿。

当然,我们不能一概否决这种自我偏差。毕竟相信自己比同伴拥有更多的天赋和积极的品质,能使我们对自己保持良好的感觉,而且这种对自己的正性评价能为我们提供应付日常生活中压力环境所需的资源,保护人们免受抑郁的伤害。

不然,你想象一下一旦自己失去这种自我偏差后,产生的低自尊行为的可怕生活。其实很多人就是因为低自尊而患上抑郁症,从而自杀的。

所以我们还是要庆幸自己拥有这种自我服务偏差的,不过我们仍然需要对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反思,因为这是避免自己踏入人性陷阱的必要保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