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掉孩子最快的一句话(毁掉一个孩子的最快方法)
作者:当归尾(爸妈进化论主笔)
电视剧《以家人之名》迎来了大结局!
其中,有一幕真实又戳心:
25岁的齐明月满心欢喜跟妈妈说:“妈,我们台里有个特别好的机会,要派两名年轻记者,去北京办常驻,所以我就想去北京看……”
可谁曾想,话还没说完,就被妈妈硬生生给打断了。
妈妈一脸愠色:“那不行,北京太远了,而且人多车多,空气也不好,人生地不熟的,我可不放心。”
无论明月怎么跟妈妈解释,这个工作机会有多难得,自己有多想去,妈妈都听不进去。
回看明月的成长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从小到大,妈妈从来都没有尊重过她的意愿:
买衣服时,女儿喜欢白颜色的衣服,妈妈偏偏要求女儿买粉色的;
在交朋友方面,要求女儿必须跟成绩好的同学玩;
更过分的是,连女儿大学读什么专业,都必须听她的。
当明月开始工作后,妈妈依旧是如此。什么时候吃水果,什么时候睡觉,穿什么衣服,该做什么工作,都要求明月听她的。
妈妈总是将“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挂在嘴边,并渗透到女儿的日常生活中。
本来拥有无限可能的明月,渐渐变得像一个“提线木偶”,从不敢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最伤人的话,莫过于“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所有的“为你好”,本质上是边界感的缺失。
无论事无巨细,父母都要强加干涉,这样做只会伤了与孩子的关系,将孩子越推越远。
一个家庭里,如果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界限感,亲子关系往往会陷入越界、失衡的困扰。
父母要明白这一点:对孩子的爱必须恰到好处,表达需要界限和分寸。
控制欲过强的父母,往往没有边界意识
《邪恶人性》一书中,讲过一个故事:
安吉拉有一个控制欲极强的妈妈,她规定安吉拉卧室的房门永远都不能关上,方便她随时进入。
安吉拉的一举一动都在妈妈的监视下,跟透明人没两样,没有自己的专属的空间,更别谈隐私了。
11岁那年,妈妈想把安吉拉的头发染成金黄色。
安吉拉不肯,她喜欢自己那一头乌黑亮丽的黑发。
可妈妈还是执意将她的黑发染成了金黄色,全然不顾安吉拉的苦苦哀求。
结果,安吉拉30岁那年,突然失声了。她本来是一名教师,可以流畅地站在讲台上跟学生讲课。
而这讲不出话背后,是每当安吉拉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妈妈都会一一反驳她的想法,命令她闭嘴。
30岁的年纪,本可以大有一番作为,却因母亲强烈的控制欲,导致悲剧收场,令人唏嘘!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多少父母理不清与孩子的界限,将孩子视为自己意志的延伸呢?
又有多少父母为了满足自己的控制欲,以爱为名行伤害之实呢?
密不透风、压力巨大的爱,会毁掉一个孩子。
心理学家李雪说:“无论对孩子还是自己,守住界限都是重要的觉知方向。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也只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做一个清醒的有限责任人。”
控制欲过强的父母,往往没有边界意识,所谓我是爱你的,所以请你按照我喜欢的方式做事,只会令孩子窒息和想逃离。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都应该是完整的,爱不应该是控制和干涉,接纳和尊重才是爱。
缺少界限感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灾难
在《不好说特想听》节目里,有一期请来了这样一对母子。
27岁的儿子声泪俱下控诉着母亲的行为,他说:“你有没有感受过从小没有门锁,只留下两个洞,为了的就是监视你的一举一动。”
对于他而言,从小到大,没有丝毫隐私可言,天天过着透明人的生活。
房间没有锁,母亲经常在他洗澡的时候就进来了;连写的日记、用的手机母亲都要详细查看。
直到他长大成人后,母亲还会跟踪他,想时刻了解他在做什么。
母亲希望儿子永远备受控制,不离视线,所以全方位干涉他的生活。
她说:“我想知道我儿子在做什么,我不该那样去做吗?”
母亲的种种行为让儿子痛苦不堪:“我每天活得像傀儡一样,在外面带着面具工作,回到家我还要带着面具生活,因为我要伪造成我妈想要的样子。”
如今他27岁,可他仍然摆脱不了母亲给他带来的伤害和影响。
界限感在亲子关系中到底有重要?
界限感是一种尊重,它意味着,承认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主意识,可以决定做什么和不必做什么,不必一味听令和顺从。
父母出于爱而养育子女,却常常以爱为名,将子女吞噬。
《相处的艺术》一书中说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都是有边界的。”
无论以何种方式教育孩子,都要记住爱可以亲密,但不能越界。
孩子不应该是父母的附属品,一段健康且良好的亲子关系要保持适当的界限感。
那些看起来是爱孩子的行为,可能会一步一步葬送掉他的一生。
给孩子生命最好的滋养,是要守得住与孩子之间的界限,让孩子在爱的流动中自由生长。
真正的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为人父母,是一场关于爱和分离的修行。我们既不能让孩子感到童年的贫瘠,又不能让孩子感到成年的窒息。”
深以为然!
我国著名画家、教育家丰子恺步入知天命之年,便与子女立下“约法”,其中强调最多的就是子女独立:
“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更无供给子女之义务。”
“大学毕业后倘能考取官费留学或近于官费之自费留学,父母仍供给其不足之费用,至返日为止。”
“子女婚嫁,一切自主自理,父母无代谋之义务。”
从这份约法中不难看出,丰子恺给儿女平等的爱,鼓励子女独立,并在恰到的时机退出,与儿女分离。
在他的教育下,子女都各有所成。
恰恰印证了这样一句话:父母之爱子,应为之计深远。
当孩子年幼时,我们要看见真实的孩子,满足孩子的需求,及时回应他,跟他同频,用爱为孩子去融化他内心的无助和恐惧,为他筑起一道道安全的防线。
当孩子长大后,父母又要适时退出,舍得让孩子去尝试,在磨砺中成长,孩子才敢独自面对风雨和挫折。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西尔维亚曾说: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真正的爱,其实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北大才女赵婕这样说:
“我钦佩一种父母,她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照顾和分离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
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可没有界限的爱,不但剥夺了孩子的成长权利,只给孩子带来无尽的痛苦,长大后也难以适应社会。
父母适时退出,及时厘清亲子界限,孩子才能成长为独立的个体,去体验属于他的无限可能。
做进退有度的父母,尊重和接纳自己的孩子,让他以自己的方式绽放,相信每一个孩子都值得父母骄傲。
爱是如孩子所愿,而非如己所愿。
育儿路漫漫,和孩子一起成长!
作者简介:当归尾,富书专栏作者,富书写作营第4期学员,富书投稿变现营学员,用我手抒写我心,本文首发爸妈精读,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图片所有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