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持家是兴家之策(勤俭持家久家风代代传)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的习惯关乎大国与小家。而如今,伴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足,“勤俭节约”这一优良传统的内涵也得到了延伸和拓展,日渐成为一种时代“新风尚”。

在由江苏省文明办指导、扬子晚报和“江苏省文明单位”宁波银行南京分行共同主办的“学党史 扬家风”——百位“家庭好声音”征集活动中,多位读者为我们讲述他们家的“勤俭”家风故事。

“庄稼人就是要勤劳,不勤劳就活不了,因为粮食不会自己从地上长出来,更不会从天上落下来。庄稼活必须实打实地做,绝不能敷衍,如果你敷衍了一季,你就得饿一年肚子……”四川读者彭明凯一直牢记农民父亲的这句教导。在彭明凯记忆中,每次饭后,当放下碗筷时,父亲会一丝不苟地进行检查,倘若发现他们座位上或者饭碗里撒落或残留有一点饭菜,定会逼着我们吃下去,否则挨一顿打骂是不可避免的。渐渐地,彭家兄妹都习惯成自然了,每次准备放下碗筷前都各自打扫好自己的“门前雪”。父亲对大自然及孕育他的土地的尊重的态度、倡导勤俭节约精神熏陶和影响着彭家兄妹,甚至彭家兄妹对自己的“另一半”的首要标准就是勤俭持家。

节俭持家是兴家之策(勤俭持家久家风代代传)(1)

读者邵芍的妈妈60多岁,年轻的时候以缝纫的手艺为生。虽然物质生活好了,不再舍不得吃穿,可是,邵芍的妈妈却仍然保持着一份淳朴节俭的习惯,穿旧的衣服舍不得扔掉,经她的巧手修修剪剪,旧的衣物总能变出新花样:过时的背带牛仔裤,改成了购物环保袋;旧衣服上的卡通图案拆下来缝在孙辈爱破的裤子上;毛衣的袖子被“卸”下改成了冬天的护膝保暖“装备”;棉质的T恤成了收纳衣服的防尘袋.......在他家,到处可见母亲“巧手”的杰作,母亲时不时还拿出来边欣赏边打趣地对孩子说:国家现在不是提倡节俭嘛,我这是在响应国家号召呀!

如今,“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时代已经过去,街边已经很难寻到衣服鞋子的修补店,像邵芍母亲这样的老手艺人渐渐“消失”。“母亲却仍然坚守着心中的那份淳朴节俭的习惯,挂在家里的一件件的’艺术品’是母亲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的最好见证。”邵芍说道。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丁小叶

来源:紫牛新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