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第二批非遗保护名单 东莞科普人物④

编者按:

2022年,东莞提出“科技创新 先进制造”的城市定位,将科技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在建设科创强市的道路上,东莞离不开大量的科学研究“生力军”和“懂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近日,南方 推出《东莞科普人物》栏目,专访在东莞从事科普教育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记录东莞发展高质量科学普及事业、打造科普强市的故事。

今年东莞全国科普日现场,一张展柜前人头攒动、赞声不绝。只见在遥远的月球之上,身穿白色宇航服的宇航员身戴现代化通讯设备、手拿国旗,向身穿华裳的嫦娥、吴刚献上月饼。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人偶”均为手工制作,而制作技艺正是来自濒临失传的茶山镇民俗特色美术工艺品——茶山绸衣灯公。

东莞市第二批非遗保护名单 东莞科普人物④(1)

“茶山绸衣灯公”是什么?它为何濒临失传?又为何奇迹般的出现在今年东莞全国科普日的活动现场,引起众人惊叹?近日,南方 记者专访了广东省非遗项目茶山绸衣灯公代表性传承人李翠薇,听她讲述抢救性传承茶山绸衣灯公背后的故事。

“阿妈生我一双手,不是用来摆设的”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李翠薇还是个小姑娘时,“茶山绸衣灯公”作品便闯进她的生活中,让她眼前一亮。

“小时候,我跟随温雄先生学习古诗词,先生家里便有一尊嫦娥绸衣灯公作品。”李翠薇坦言,第一次见到嫦娥绸衣灯公时,她的心情如同现在的孩子首次邂逅芭比娃娃一般,激动又好奇。

东莞市第二批非遗保护名单 东莞科普人物④(2)

李翠薇在制作绸衣灯公作品。

但是,童年的惊鸿一瞥并未将李翠薇带往传承茶山绸衣灯公的道路,成年后,李翠薇从事古村落研究的工作,大量的调研、走访、文献阅读占据着她的生活,让绸衣灯公沉睡在了记忆深处。直到2012年,李翠薇在《茶山乡志》上发现关于茶山绸衣灯公的记载,这时,茶山绸衣灯公已濒临失传。一番纠结后,她毅然开始长达3年的寻找茶山绸衣灯公传人行动。

“茶山绸衣灯公起源于宋末。景炎元年,南宋皇族林天与迁居茶山,成为茶山上埗林屋村开基始祖,上埗林村人以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查开祥四位爱国英雄为原型,以唐宋时期‘磨喝乐’的制作工艺,制作出一套四个身穿绸缎铠甲、人称‘四兄弟’的茶山绸衣灯公,并以传统民俗‘开灯’为借口,祭奠这四位爱国英雄。这就是茶山绸衣灯公的由来。‘四兄弟’当中的查开祥是我们东莞茶山人。”李翠薇说,“茶山绸衣灯公起源于宋末,发展于明清,兴盛于民国,后来随着模塑公仔的兴起逐渐式微。至2015年,这一项传承了近七百年的传统老手艺濒临失传,这样一门优秀的传统工艺如果断在我们手中,是多么不负责任。”

东莞市第二批非遗保护名单 东莞科普人物④(3)

苦心人,天不负。2015年,李翠薇终于寻到一位老手艺人林炯恩,他是当时唯一一位可以从头到尾、独立制作茶山绸衣灯公的传人。不凑巧的是,82岁高龄的林炯恩老先生此时已身患重病,不愿将技艺传承下去。

“玩泥巴而已,有什么好说的?”面对林炯恩的强硬态度,李翠薇没有反驳,而是用耐心和智慧去打开老先生的心门。她选择粤剧、中国古典小说等老先生感兴趣的话题来搭讪,日复一日,老先生的态度有所松动,紧接着又向她抛出第二个问题。

“做公仔很辛苦的,一到冬天手指就会开裂出血,你受得了吗?”听到这句话,李翠薇的好胜心被激发出来,她回答:“阿妈生我一双手,不是用来摆设的。”老先生哈哈大笑,随即收李翠薇为徒,称为“小五”。

如今,林炯恩老先生已故去,但他一流的制作技艺和高洁的人格品质依然影响着李翠薇。“做人也好,做公仔也好,最重要的是有心有骨。”提起这句师训,李翠薇动容不已。为了不负恩师期望,将茶山绸衣灯公传承发扬,近年来,李翠薇走上了保护非遗的创新之路。

让“非遗”飞入课堂、展览、科研院所

“爸爸,这个是什么?看起来有点可怕。”年前展出绸衣灯公作品现场,一名小朋友的无心之语让李翠薇陷入深思。

原来,茶山绸衣灯公的造型以仿真人偶为主,加上传统的绘画技艺和布料搭配,较容易引起“恐怖谷效应”(该理论是关于人类对机器人和非人类物体的感觉的假设。由于机器人与人类在外表、动作上相似,所以人类亦会对机器人产生正面的情感;而当机器人与人类的相似程度达到一个特定程度的时候,人类便会产生负面和反感情绪)。

“传承非遗光几个人认同是不够的,要让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怀着这个念头,李翠薇对绸衣灯公进行一系列创新抢救,其中,“守护茶园十二将军”和“中秋探月”是有代表性的举措。

怎么让绸衣灯公摆脱“恐怖谷效应”?一群华南师范大学的学子借暑期实习的机会为李翠薇出谋划策。“我们可以把绸衣灯公做成动物的样子,动物憨态可掬,孩子们一定会喜欢的。”“我们还可以让绸衣灯公进学校,教孩子们简易的制作流程,培养他们对非遗的兴趣。”

一个个的想法从脑海中冒出,李翠薇说干就干,她将传统的十二生肖动物与粤剧文武生的服饰元素相结合,制作出“茶园十二将军”,并为每个将军命名。名字取好之后,李翠薇就给“将军”们创编故事。但是她发现,自己的故事已经不适合现代的孩子们了,怎么办呢?

“老师,我们可以帮茶山绸衣灯公做些什么吗?”华南师范大学的学子就这样加入到“茶园十二将军”故事创编的队伍中来。在群策群力之下,故事《守护茶园十二将军》这一作品面世了。

李翠薇和华南师范大学的学子将故事设定的十分有趣:相传东莞有一个茶园茶叶连年丰收,声名远播。不料,有两个猛兽化身为食茶饕餮“红毛”和“绿毛”,夜间潜入茶园偷食茶叶,面对食茶饕餮,茶园土地公公无计可施,求助于天庭。十二将军被派遣至茶园,各显神通与食茶饕餮斗争,共同守护茶园。

东莞市第二批非遗保护名单 东莞科普人物④(4)

这十二将军借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十二生肖的概念,造型憨态可掬,设定丰富有趣。比如,取自生肖“鼠”的“福米将军”头脑灵活,随身携带“福米袋”,取出一粒米就可以变成一个锦囊妙计。

“守护茶园十二将军”推出后便受到中小学生的欢迎,中小学生对“十二将军”爱不释手,进而萌发对绸衣灯公的兴趣。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李翠薇又在今年东莞全国科普日展览现场推出“中秋探月”作品,让更多市民了解到绸衣灯公。

值得一提的是,李翠薇还为中国散裂中子源中心专家学者78人传授茶山绸衣灯公技艺,让茶山绸衣灯公走进科研院所。“非遗是民族的文化瑰宝,我们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要把非遗‘玩’起来,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李翠薇说。

【记者】唐卓

【作者】 唐卓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