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因过程(如何正确归因)

(本文首发于“刘润”公号,订阅“刘润”公号,和我一起洞察商业本质),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归因过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归因过程(如何正确归因)

归因过程

(本文首发于“刘润”公号,订阅“刘润”公号,和我一起洞察商业本质)

知道错很不容易,知道错在哪同样不容易。

因为知道错在哪里,涉及到一个词,归因。

做错了,要正确归因,及时改正。

发现问题了,要正确归因,解决问题。

做对了,也要归因。找到做对的原因,才可以通过正确的事情重复做,达到可复制的成长。

今天我们来聊聊归因,什么是归因能力?如何正确归因。


1

我的汽车对香草冰淇淋过敏

关于归因。

我先给你讲个故事。

有个客户买了辆车。不久,售后的工作人员便接到了一个非常特别的投诉。

有多特别呢?这位顾客投诉说,他的汽车对香草冰淇淋过敏。看到这你可能和我一样好奇,什么?还有汽车对冰淇淋过敏。

这位顾客说,他每次去买香草冰淇淋,回来汽车保准打不着火。但是如果去买巧克力冰淇淋和芒果冰淇淋就一准没事。

因为这件事他一连投诉了五次。后来,他再去买香草冰淇淋的时候,一位工程师跟着他,看看他说的让汽车过敏的冰淇淋。

神奇的是,和顾客说的一样,买冰淇淋回来后,汽车确实打不着火,但是买芒果和巧克力冰淇淋就没事。

虽然这件事挺神奇。但工程师还是找到了原因,解决了问题。

问题出在哪呢?问题其实出在汽车的冷凝系统上。这款汽车的冷凝系统有些问题,需要5分钟左右才能冷下来。

但这位顾客去的香草冰激凌店因为生意不太好,所以不需要排队,每次3分钟左右就买完回来了。

但是卖巧克力和芒果冰淇淋的店生意火爆,每次都要排很久的队。等买完回来,汽车已经冷凝完毕,自然就不存在打不着火的情况了。

能不能解决问题,就看你能不能找到其中的规律。

所以解决问题有两点非常重要:

第一,知道错了。

第二,知道错哪了。知道错哪了,就是正确归因,但凡你归因错了,问题就不可能得到解决。


2

什么是归因能力?

什么是归因能力呢?

就是用关联的、整体的、动态的眼光看问题。

关联的眼光,就是看到要素之间的关系。

整体的眼光,就是把一系列的事物放在一块,把它变成一个系统。

动态的眼光,就是加上一个时间轴,不要光看到结果,而是要看到过去是什么导致了这个结果,以及未来又会是什么样。

我的本职工作是一名商业顾问,我接触过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发现他们中很多人面临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就是缺乏系统性的商业认知框架。

今天的商业界有一个说法很流行,“别跟我谈理论,只有在一线干过的人才知道。”

不重视理论,导致他们没有搭建起系统性的商业认知框架。所以就导致了他们的归因能力很成问题。

有的人可能不具备这种归因能力,他做了一件事,做成功了,但是他未必知道自己是怎么成功的。

比如,这个企业今年赚了1000万,如果你问他,你是怎么成功的?

他可能说,我遇到了两三件特别有挑战的事,我把它们攻克了,所以我成功了。

实际上也许不是这样,也许恰恰是他轻松跨过去的一道小坎,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只是因为他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恰好很强,才让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只留意了对他来说很困难的几件事。

这会导致一种什么结果呢?

当他再遇到同样的情况的情况时,就没法持续取得成功。

比如,当他面临转型或者重新创业的时候,那些不具备归因能力的人,可能就比较难获得二次成功,因为他不知道到底什么才是使他真正成功的原因。

而那些获得二次成功甚至是三次成功的企业家,通常都被认为是战略家,因为他们具备基础的商业认知框架,能做正确的归因。

虽然有些人做完一件事之后也会总结,并且用这次的经验去指导下一次行为。但是经验是很难指导成功的,因为经验中容易忽略前提。

比如,处理上一件事的时候是白天,所以不需要手电筒,而下一次是在晚上,就必须要开手电筒了。

所以,必须能够从经验中把前提原因提取出来,抽象成理论,这才是真正需要掌握的方法。这样的方法能够帮助你理解商业行为的规律,系统地搭建商业认知框架。


3

如何正确归因?

归因能力很重要。那怎么更好地归因呢?

分享几个方法。

5WHY法。

什么是5WHY法?简单来说,就是追问5个为什么。“追问5个为什么”作为一种思考工具,最早是由丰田公司的大野耐一提出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问:“丰田汽车的质量为什么会这么好?”他说:“我碰到问题,至少要问5个为什么。

从问题出发,不断追问为什么,告别直接原因,路过间接原因,最终找到根本原因。

比如,有一个很经典的故事,也可能是真事。

“为什么杰弗逊纪念馆的外墙班驳陈旧?”

“因为清洁工经常使用清洗剂进行全面清洗。”这就是它的“直接原因”。

你当然可以责令清洁工减少清洗,这个问题也许也会立刻得到解决。但这仅仅是“紧急处理”的方法,就像止痛针一样,缓解痛感,但治标不治本。

所以你要“追问”:又是什么导致了这个直接原因呢?

“因为有很多鸟在这里拉屎。”“那为什么又有很多鸟呢?”“因为这里非常适宜虫子繁殖,这些虫子是鸟的美餐。”

你注意,这些就是导致直接原因的“间接原因”了,但它们还不是“根本原因”。

你要接着追问:为什么这里适合虫子繁殖呢?

“因为那一排窗,太阳把房间里照射得非常温暖,很适合虫子繁殖。”

原来,那一排没有窗帘的窗,才是导致外墙班驳陈旧的“根本原因”。

那怎么办?挂上窗帘。问题就解决了。

营销达人李叫兽,在他的文章里,也总结过类似的方法。

比如,多维归因。

什么意思?就是要一层一层,剥洋葱式地把问题剖开,才能找到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

比如,有个人说他牙疼,第一时间想到要吃止疼药,但是药劲儿过去还是疼。去药店呢,人家说这是牙齿发炎,得吃消炎药。吃完消炎药没几天,牙又疼了。没办法去医院,大夫说牙齿里有食物残渣,所以会反复发炎。理所当然,他就想到吃完饭以后要用牙线剔除残渣。

但这不是根本原因。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是找到根本原因。好端端的牙齿为什么会发炎,因为牙齿里塞了食物残渣,为什么牙齿里会塞食物残渣。因为牙齿有个洞。

通过多维归因。找到牙痛的原因是牙齿有个洞。只有找到了真正的原因,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比如,不要为了答案找答案。

很多时候,当我们犯了一个错,做的事情出了问题。我们的第一反应不是找到真正的问题,而是去找一个能撇开自己责任的答案。

这能理解,人大多是趋利避害的,从心理上来说,承认我错了,这个问题是因为我的失误造成的,并不容易。

所以会为了回答一个问题,去找一个对应的答案。

比如,今年项目赔了100万。

然后,你发现今年行情不好,再加上疫情的影响,整个行业都不景气,这是个原因。

项目经理离职了,找不到合适的人,导致耽误了项目进度。这又是一个原因。

所以,赔了一百万的原因,一方面是行业大环境造成的,另一方面是项目经理的不负责。

你为出现的问题找到了原因,而且这两个原因看起来都和你没有关系,你不用承受做错事的愧疚。

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呢?

项目经理为什么离职?因为底下的员工不好管理。

底下的员工为什么不好管理?因为员工越级汇报,而你也默认了这种行为。

导致项目经理觉得自己说的话没有分量,项目成员不愿意积极配合。

所以项目经理离职的原因,是你没有分清责权利。

再看第二个问题,大环境不好,为什么会影响了公司业务。因为没有风险防范意识。

因为疫情,线下的业务停滞了,于是整个公司陷入混乱,这说明什么,说明公司缺乏风险防范意识。没有提前布局线上的业务。

所以真正需要解决的,是分清责权利,增加抵抗风险的能力。


最后的话

我们说归因能力,就是用关联的、整体的、动态的眼光看问题。

关联的眼光,就是看到要素之间的关系。

整体的眼光,就是把一系列的事物放在一块,把它变成一个系统。

动态的眼光,就是加上一个时间轴,不要光看到结果,而是要看到过去是什么导致了这个结果,以及未来又会是什么样。

怎么训练归因能力呢?

5WHY法。从问题出发,不断追问为什么,告别直接原因,路过间接原因,最终找到根本原因。

多维归因。就是要一层一层,剥洋葱式地把问题剖开,找到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不要为了答案找答案。很多时候,我们会为了回答一个问题,去找一个对应的答案。但这样,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所以,正视问题,正确归因,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共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