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伟大之处有哪些(杜甫的伟大取决于三吏三别吗)

杜甫的伟大之处有哪些(杜甫的伟大取决于三吏三别吗)(1)

杜甫的伟大取决于《三吏》《三别》吗?

有一种论调,大意是杜甫的伟大取决于《三吏》《三别》,因为它们写出了底层人民在安史之乱中的悲惨。这大约是受以前初高中教科书的荼毒,是文艺为政治服务的一个潜藏的表达。好像只有写人民悲惨的诗篇,才是伟大的诗篇。这种审美观的本质便是:为人的文学高于为己的文学,表众情的文学高于表个体的文学。这种思想的源头由来已久,是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代表述。

按照杜甫的伟大取决于《三吏》《三别》的逻辑,那么中国第一诗人的桂冠,不会落到杜甫头上。第一诗人会是白居易。因为白居易的此类诗篇,明显比杜甫多,也未必差。

白居易《与元九书》“世称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迨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至于贯穿古今,覙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焉。然撮其《新安》、《石壕》、《潼关吏》、《芦子关》、《花门》之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十三四。杜尚如此,况不迨杜者乎?”

杜甫的伟大之处有哪些(杜甫的伟大取决于三吏三别吗)(2)

按照白居易的“主题决定艺术论”,杜甫社会性的诗篇,都嫌弃太少,只知道惊天动地求仙喝酒的李白,就更不足道了。在白居易这里,文章的社会性压倒了个人性,时事性压倒了永恒性,功用性压倒无用性,道德性压倒了美学性。在审美水平上,白居易和“争奈微之识珷玞”的元稹是差不多的。

一般人知道现实中重集体轻个人的危害,但是却对文艺上的重集体轻个人观,却大加赞扬,以为是心怀天下,沉醉在刻奇的美学中。对于着重个体表达的诗人,则嘲讽为只会风花雪月。

《三吏》《三别》,在杜甫集中实属一般。有人认为比《秋兴八首》还要好,此等审美,只能让人喷饭了。在五古中,自然无法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抗衡。在篇幅相似的诗篇中,也不如《羌村三首》。

为什么?因为《三吏》《三别》,作者不是亲历者,只是见证者。一个人纵使再仁心,也无法完全深刻体味别人的悲哀。每个人都被锁在自己的身体孤岛之中,即使是老杜。《三吏》《三别》更接近新闻报道,史学价值高于文学价值,现实价值高于审美价值。《新安吏》中出现“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这种很官僚主义的表述,不是没有土壤的。当时的唐政府军就真那么好吗?郭子仪对待士兵真的如父兄吗?够年龄的话,杜甫会不会让自己的儿子也去当兵?

杜甫的伟大之处有哪些(杜甫的伟大取决于三吏三别吗)(3)

《羌村三首》《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则不同,杜甫是真正在写自己滴血的灵魂,是真正的灵魂与时事打成一片,是悲惨的历史下的悲惨的灵魂。《三吏》《三别》更多的只是在写时事,是悲惨的历史下悲惨的事件。悲惨的事件,不等于悲惨的灵魂,也不等于悲剧的文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