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涨5.04%(中公教育三季报)
10月29日晚间,中公教育公布三季报数据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63.01亿元,同比下降15.29%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45亿元,同比下降68.79%;第三季度净利润亏损7.94亿元,同比下降151.08%,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中公教育涨5.04%?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中公教育涨5.04%
10月29日晚间,中公教育公布三季报。数据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63.01亿元,同比下降15.29%。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45亿元,同比下降68.79%;第三季度净利润亏损7.94亿元,同比下降151.08%。
综合各方面因素来看,中公教育业绩下滑主要系多省联考提前导致高峰收费期减少等短期因素所致。长期来看,国家职业教育政策出台,国考、考研人数持续稳定增长,公司或将迎来职业教育培训时代风口。
多因素致短期业绩缩水 疫情扰乱公司运营“生物钟”
10月29日,中公教育在对深交所的问询回复中表示,公司2021年第三季度业绩缩水主要是因为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为配合防疫工作及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公务员省考延后至7月25日及8月22日,招录规模大幅扩张,导致公司省考培训周期相应推迟3-4个月。省考培训对公司收入贡献较大,从而第三季度成为当年度公司收入确认高峰期。
2021年新冠疫情虽多有反复但相对缓解,公务员省考等相关考试相应缩小规模,时间亦提前至3月,导致部分学生因备考时间不足而放弃考试。
公开信息显示,2018年至2021省考招录人数分别为15.13万人、13.47万人、16.37万人及15.86万人,2019年受机构改革影响,各省的招录人数较2018年大幅下滑,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为保障毕业生就业,省考招录规模显著扩大。
对于中公教育而言,则是培训时间缩短,产品供给减少,培训周期较长的长线班学员出现锐减,公司业务部门估计因考试提前一个月导致省考联考的收款金额减少25-35亿元左右,省考培训招生规模和培训人次出现下滑。
此外,与公务员考试性质类似,中公教育教师、编制及综合序列经历过2020年的大幅扩张,2021年招录人数下降、门槛提高,导致公司参培学员数减少,对公司业绩产生不良影响。
综合来看,中公教育业绩缩水主要系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导致行业运营“生物钟”紊乱、短期波动所致。随着疫苗接种覆盖范围的扩大,国内经济逐步恢复正常,公司业绩或将很快迎来好转。
支持政策出台、国考热度空前 公司将迎职业教育培训时代风口
10月12日,《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出台。《意见》落实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问题,支持力度增强。政府明确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鼓励各类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培训领域的龙头企业,中公教育或将迎来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风口。
与此同时,东吴证券发布研报表示,2022国考已于2021年10月24日晚上6点结束,报名人数超过203万人创下历史新高,过审人数同比超20%,平均竞争比预计将超过 60:1。
实际上,国家公务员考试招录规模自2019国考机构改革后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这一增长趋势是国家“六稳”“六保”和“就业促进计划”的政策延续,对未来全国范围内的公职类招考具有指引意义。
中公教育在问询回复中表示,在国家就业促进计划指引下,多省联考时间预期会稳定提前至每年三月份。相较往年,广大备考考生会在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前期提早一月备考学习,因此随着2021年Q4招录回暖,公司业绩有望迅速改善与反转。
同时,公司也将通过培训产品和市场调整等手段,尽量避免高峰收费期减少对营业收入的影响。
此外,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高达377万人,同比增幅达到10.6%,2022年考研人数或突破400万人。2017-2020年,国内研究生招录比从2.5上升至3.1,考研难度正逐步增加,相应的培训需求或将增长。
中公教育在问询回复中表示,公司将不断加大考研、学历提升、职业技能培训等重点项目的深入布局,在研发、教学、渠道以及市场等方面进行大量投入,为这些项目的规模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公司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培训的线上化,线上收入占总收入之比已提升至30%以上,这一趋势还在不断加强。 同时,公司不断加大线上线下的融合力度,使公司的教学效果与经营效率得到稳步提升。
近年来,随着国家间贸易摩擦的出现、新冠疫情的爆发,经济环境面临更多不确定性成为众多企业的共识,也成为了企业发展不得不克服的困难。
短期的业绩波动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亦不可避免,但只要企业本身足够优质,长期行业景气度不断提升,企业未来发展就是确定性的。时光不语,静待花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