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魏文侯的故事(战国雄主篇之首霸)
引言
在浩瀚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战国时代有着极其特殊的历史地位。特殊之处在于,他是中国古代文明从邦国时代向大一统王朝时代的过度阶段。在这个非常时期,中国大地上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指点江山、留名青史的伟大人物。期间出现了许多彪炳史册的杰出政治家。本人对战国历史非常痴迷,想以时间为轴、以战国七雄的国别为纲,罗列出那个时代闪耀战国时代的非凡人物。此篇为《战国雄主篇》,盘点一下在200余年的战国时期各国出现的卓越领导人。
战国首霸--魏文侯
公元前445年,魏桓子传位给时年27岁的孙儿魏斯。从公元前453年联合韩赵灭了智伯,晋国公室此时早已名存实亡。魏虽是晋国三贵之一,可因魏地处四征之地(北有燕赵,南有强楚,西有秦,东临齐),哪里有一点风吹草动都有可能波及到魏。此外,三卿里此时赵实力强大,赵襄子蛮横且贪得无厌(一直想独吞中山国),因此魏国一不小心就有倾国之危。
战国地图
摆在魏文侯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图强,要么被吞并。作为一个想有所作为的年轻君主,魏斯选择了前者。既然有了目标,具体实施就得有帮手,那么如何寻到可以帮自己成就霸业的“帮手”呢?此时,他大胆启用了翟璜和魏成子。
文侯议政图
战国时代是各诸侯国互相兼并的过程,既然要开展灭国大战,就得富国强兵。其中富国就得寻得能臣来更好的治理国家。翟璜为报文侯的知遇之恩,举荐了著名的改革家李悝,举荐了西门豹治理邺郡,推举李克为中山相佐魏击治理中山,还保举屈侯鲋为太子傅。魏成子则举荐了卜夏、田子方和段干木等思想大家,为魏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魏文侯为什么能将这么一大批优秀的人才据为己用?除了自己是一国之主的特殊身份外,自然要有超群的人格魅力才能吸引广大贤才为他所用。他的优秀品质主要有以下几点:
影视作品中的魏文侯
言出必行
作为一个领导者,手下人最看重的就是你是否是一个“言出必行”的人。要知道,打江山不易,可江山打下来了愿意分享胜利果实的领导更不多见。魏文侯就是一个守诺之人。《战国策》里记载着这么一件事:一天文侯参加一宴席,喝大了,差点忘了自己曾和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吏)约定好了当天要去打猎的,这会宴会正酣,加之天也下着雨,作为君主,大可不必赴约。可魏文侯毅然中断了宴席,冒雨前去赴约。此事一经传开,很多贤士都慕名前来投奔文侯,魏国从此开始强大。
从谏如流
作为一国之主,手下的谏言有时候会很逆耳,但想要成就大业,就不得不从谏如流。这有个关于文侯纳谏的故事。一天,文侯跟田子方宴饮,乐师奏乐的时候,钟声错了谱,文侯当即指出来说奏错了。旁边的田子方大笑。魏文侯不解,问他为什么大笑。田子方说:君主英明则喜欢治官之道,昏聩则偏爱音律。文侯听了,深以为然,以田子方为师。
礼贤下士
魏成子力荐隐士段干木给文侯,文侯求贤若渴,月夜登门拜请段干木。做为一清高隐士,段干木尊从“不为臣不见诸侯”的古训,越墙逃避。这就是“干木泄柳”典故的前半部分出处。文侯并未灰心,每每经过段干木家门,他都扶轼致敬,以示其诚心,最终感动了段干木,成为文侯的座上宾,为魏国培养了大量治国理政的人才(段干木虽然终身未仕,但他的徒弟里边有公叔痤,公子卬等日后魏国庙堂中的能臣)。刘备三顾茅庐也不过于此吧。
不拘一格
吴起在鲁国不受重用,听闻魏文侯贤,于是弃鲁投魏。文侯问李克,吴起是个什么样的人?李克说,吴起贪财、好色,军事才能则在司马穰苴之上。文侯大胆起用了吴起,果不出所料,上任就大败秦军,听闻吴起在士兵中声誉日隆,于是任命他为西河郡守,负责魏国军队的建制和操练,成就了日后强大的魏武卒方阵(这也是魏武侯和魏惠王前期那么强悍的武力保证)。
知人善用
在用人这方面,个人以为魏文侯是战国时代最强之一。他手下的虽说都是些大才之人,可一般优秀的人,往往缺点和优点一样突出。作为领导者,关键得看你怎么用这些人,用好了可以成就伟业,用不好则有亡国之危。翟璜是文侯的干将,可这人好色,贪权。央视版《东周列国志-战国篇》里甚至有其与文侯夫人通奸的剧情,此外《史记》中也有其争相权与李克争论的记载。李悝刚直,田子方刻薄,段干木清高,吴起权欲心太重等等。文侯让李悝管吏治(不会徇私),让田子方做太子傅(刻薄的人容易降得住高傲的人),让段干木开坛授课(培养公族子弟),委权给吴起,让他大胆操练魏军。人人都能放在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所长,魏国能不强大吗?
正如之前所说,越优秀的人,他的缺点和优点都越突出。魏文侯有如此多优秀的品质,为何魏国后期不到三代就颓了呢?其实祸根也是魏文侯埋下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
魏文侯画像
多疑
作为一个君主,多疑其实算不上太大的缺点。毕竟君主本身是个高危职业,如果不多长点心眼,确实容易“殉职”。作为一个历史上著名的贤王,魏文侯也是逃脱不了多疑的毛病。在他任命乐羊为攻打中山国主将后,许久不见太大进展。大军在外时间一长难免生变,加之很多大臣也有弹劾乐羊的奏本,久而久之他也逐渐就听进去了。于是以让太子魏击以熟悉战事为由任命其为监军,前去攻打中山国的前线,名义上是学习,实际上是监视乐羊。
期间,乐羊之子为在中山国为将,中山王把他的儿子煮成汤羹送给乐羊。乐羊居然都把汤喝了。文侯听了大悦,说乐羊为了魏国,把自己亲儿子煮的汤都喝了,足见其对魏的忠诚。大臣睹师赞却说:他连自己的儿子的肉煮的汤都喝,还有谁的不敢喝?从此以后文侯对乐羊渐渐疏远了。
贪婪
贪婪主要体现在攻灭中山国这个问题上。公元前408年,文侯以乐羊为将伐中山。中山与魏国并不接壤,为了得到这块肥地,翟角游说(加收买)当时的赵国权相赵利,让赵国同意借道给魏国讨伐中山(其实赵国也有自己的如意算盘,赵利说服赵侯的理由是“中山是块飞地,魏国即便得了土地也守不住”,日后赵可以坐收渔利)。魏国花了3年的时间攻灭中山,志得意满的魏文侯此事可谓春光无限。然如赵利所预料的那样,中山不与魏本土相连,久必生变。日后魏武侯为了中山与赵大打出手,还与齐国生出嫌隙,最终中山还是复国成功了。机关算尽换来两手空空,还最终导致自己辛苦建立起来的霸业付之东流,真的讽刺。
短视
主要体现在其人才战略上。他请段干木出山,本意是让他出仕,但段誓言终身不仕,无奈只能求其次,让他培养后备人才。与卜商时期有所不同,魏文侯想让段培养精英人才,但这些精英人才的身份就很讲究了。之前他问过田子方,说参与培训的人才选拔标准。田的意思跟他的老师相似:有教无类,不分出身。而魏文侯问了一句:如果不是魏国人,他们学成后跑到别国去做官,我们岂不是白忙活了一场?田子方欲言又止(这也是为何文侯死后田氏就回齐国去做相的原因之一)。结果选拔的标准更进一步:选的都是魏氏公族的适龄青年(包括公叔痤和公子卬等)。这种人才认知的格局对魏国今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导致很多最优秀的人才没能被魏国庙堂所用(如商鞅和孙膑),这是魏国迅速衰落的根本原因。
权术
魏文侯对权术的运用也深刻影响了后代魏王(如他的孙子魏惠王魏罂就得到了他的真传)。乐羊攻灭中山回魏国复命的时候,堂上想向文侯讨功劳,文侯二话不说,让太监从后边抬出三箩筐竹简来,对着乐羊说,这是3年里大臣参奏他的奏折。乐羊即刻明白了,跪地拜谢道:都是君上英明!事后文侯封太子魏击为中山君,赵仓唐傅之。而将乐羊也封到了中山灵寿。乐氏去了灵寿后,再也没有回魏国,战国期间出了很多历史名人如乐池、乐乘和乐毅,皆乐羊的后代。他们为何宁愿做中山人甚至是赵人,也不回魏国呢?可见当初魏文侯的作为对乐氏的伤害之深。
文侯求贤图
在长达50年的时间里,魏文侯凭借自己超强的能力把一个处境尴尬的弱小邦国转变成战国初期第一强国,而且霸权的持续时间超过70年,这已经非常难得了。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正如魏国霸权带有深刻魏文侯烙印一样,魏文侯自身的缺点也深刻的影响着国家的走向。在我看来,魏国因魏文侯而兴,也因魏文侯而衰。不管如何,作为战国时代首任霸主,他是无愧于贤王称号的,至于他的缺点,那是人性的一部分,难以避免,所以只能说是时运和命运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