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与农村发展(广东高州精准扶贫与)

精准扶贫与农村发展(广东高州精准扶贫与)(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是繁杂而系统的民生工程,建设的重点在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

高州市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茂名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引导作用、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社会力量的支持作用,撸起袖子加油干,把省定的39个贫困村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让高州更多的群众受益、让高州贫困的群众致富。

如果说“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新农村建设的“大理想”,那么脱贫致富、挖掘特色、打造属于自己的“名片”,就是高州自然村各自的“小目标”。

夏日早晨的暖阳普照大地,宝光街道下汉村文化广场上村民正在健身,燕山公园大榕树下村民正从容地聊天下棋,荷花池的栈道上村民正三五成群散着步聊家常……文化广场、燕山公园、栈道亭阁无疑为村民休闲娱乐提供了更大的场地……“借新农村建设的东风,才有了现在下汉村的新变化。”正在燕山公园下棋的该村村民钟富义笑呵呵地说道。

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内涵就是群众脱贫致富,没有群众生活的富裕,就没有群众居住环境的改善。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该市共动员2万多名干部进村入户进行摸查、精准识别。据统计,高州市共有贫困户18167户 38907 人,其中省定的贫困村39个。

根据省统一安排,39个贫困村实行由省安排省直单位对口帮扶5个、珠海市对口帮扶30个、茂名市直单位帮扶4个。对于405个非贫困村,则由茂名市安排市直单位帮扶21个,高州安排本级147个单位帮扶384个,实现了所有精准扶贫村落实了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所有贫困户已落实帮扶干部,全市副科级以上干部全部落实挂钩帮扶贫困户,贫困户建档立卡率达100%。

截止现在,该市累计筹集扶贫资金2.23亿元,共启动村级各类帮扶项目700多个,户级帮扶项目3.8万个,部分项目已初见成效。其中,去年从本级财政中借资5336万元推动全市4479户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任务完成率达100%。去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9893户14734人,顺利完成上级下达的1.36万人的脱贫任务;今年要实现1.33万人口脱贫,2018年底要实现所有相对贫困人口脱贫。

如今,该市所有贫困户均已落实医保政策、通生活用电、通广播电视信号、饮用上安全水、网络信号全覆盖。同时,该市自然村已全面实现电力、通信全覆盖,镇通行政村的乡道100%硬底化,69%的自然村实现了村巷道路硬底化,98%的自然村建成垃圾收集点,49个自然村建立了污水处理设施。

借力精准扶贫东风,高州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大力度投入、硬措施推进,以突出抓好规划、抓好示范、抓好整治三项工作,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引导、农民群众主体、社会力量支持三大作用,做到与发展特色产业、与精神文明建设、与精准扶贫工作三个结合,集中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美丽新农村,通过步步为营达成小目标,实现大理想渐行渐近,一个个“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新农村,在高凉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目前,该市初步建成了新农村示范村有15个。其中南塘镇彭村、石鼓镇合丫埒、谢鸡镇官庄、东岸镇六福庄、石鼓镇光屋、谢鸡镇上垌、分界镇五里岭、长坡镇旧城、金山街道鹤山等9个村通过省名村认定;马贵镇下水尾、南塘镇彭村和柳村等3个村被评为2016年度茂名市十大美丽旅游村庄。

为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高州在近期专门研究印发了《关于加快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明确全市以20户以上的自然村为基本单元,逐步推进5312个自然村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到今年底完成3721个村庄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实现 20户以上自然村70%完成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到2018年底完成4785个村庄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90% 完成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到2020年全市20户以上自然村100%完成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全力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同时,按照省委书记胡春华关于推进全省2277个省定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工作的要求,同步推进该市39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示范村工作。目前,该市现已全面启动39个省定贫困村村庄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计划到2018年完成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到2020年39个省定重点贫困村建成示范村,并示范推动全市农村建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特色鲜明、宜游宜业的美丽乡村,使“美丽乡村”成为高州又一张名片。

当下,以“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为切入点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在该市28个镇街全面推进,新一轮新农村建设的热潮正在掀起。

“今年春节回到家,本来想在城区里买套房,后来回来一看,根本没有必要了。村里的人居环境越来越好,休闲娱乐等设施越来越完备,卫生条件也有很大的改善。”该市宝光街道下汉村一名常年外出务工的群众在谈到自己家乡变化中说道。

如果说“输血”式扶贫只能是解决贫困群众一时之急,那么培育支柱产业的发展才是实现贫困群众摆脱贫穷走向富裕的根本,才能为精准脱贫提供根本支撑。

高州紧紧围绕39个省定贫困村,把产业发展放在助推精准扶贫的首要位置,探索建立“ 扶贫”模式,大力扶持发展种植基地、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按照“一村一品”、“点面联片”的思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低效农产业向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的转变,由“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的转变,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让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路子。

“基地 扶贫”模式。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特色高效农业,集中资源办大事,实现了“单家独户”“小群体”“弱势群体”与“大市场”“大扶贫”格局的有效对接。如该市镇江镇江口村,在珠海高栏港经济区的帮扶下,引进新芝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参与建设280亩的珠茂火龙果庄园种植基地,成立奔富种养专业合作社,实行“公司 合作社 农户”发展模式,带动200多户农户增收。村集体每年增收1万多元;村民务工收入每人每年超过2万元;贫困户直接参与种植每年收入2.5万元以上;贫困户入股分红每年平均分红3000元;平均每户土地租赁增收3000元。

“园区 扶贫”模式。流转连片土地,引入农业龙头企业,集中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代农业,并优先安排贫困农户以出让土地获得租金,或以土地入股定期分红,并与园区签订用工协议。目前,该市已在镇江、沙田、石鼓、宝光街道引入了全国500强民营企业海亮集团以及该市晋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顺达公司建立蔬菜大棚超3500亩,蔬菜种植的品种达到30多种、70多个品类,这些基地种植优良品种,实行标准化生产,注册了自己的商标,附加值大为提高。曾经丢荒的田地复耕了,带动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既拿土地租金又能领务工工资,还可以照顾家庭。

“旅游 扶贫”模式。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大力推动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领发展生态观光游、采摘体验游等乡村旅游产业,引导当地群众以土地入股分红、发展农家乐、销售土特产品等方式增加收入。如该市南塘镇柳村,以高州市柳村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高州市柳村七彩田园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建设主体,借助自然山水风光和宏大的农业生态,通过整合、流转群众土地资源,谋划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致力于打造成集观赏游玩、科普教育、农耕体验、休闲娱乐、特色美食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园区。目前,该村约500亩农田集中种植油菜花、红高粱、紫云英,建设“七彩田园”,累计游客超15万人次,极大提升了该村的知名度,村民也尝到了乡村旅游带来的收益甜头。

“去年以来,我们村村民就把30多亩土地租给葡萄园和首乌基地,村民们既能拿到地租又能在基地打工领工资,比以前自己种水稻效益不知好了多少倍,大家现在都希望能够赶快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抓紧把土地租出去。”镇江镇大岭村委会香山村村民小组长何树强说。

据介绍,高州已建成117个扶贫产业基地,产业扶贫资金投入方面已超3亿元,单是珠海市就支持该市产业扶贫资金5731万元。

创新无处不在,奋斗如影随形。显而易见,高州市上下正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全民动员。如今,一场更大规模的、从根本上拔穷根、奔小康的脱贫攻坚战和新农村建设在高凉大地遍地开花,高潮再起。(文/图通讯员巫一帆 龙步云 黄盛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