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五虎上将和五子良将之死(三国演义唯一比三国志要写得真实的人物)
大家知道《三国演义》是一本小说,《三国志》才是正史。通常来说,《三国志》比《三国演义》要更真实。《三国演义》往往会有一些虚构。比如《三国演义》对蜀汉集团的人员大多进行了美化修饰。把关二哥的义、张飞的勇、诸葛亮的智、刘备的仁都进行了夸大。
这些夸大中,有做得非常好的,比如关二哥的形象就特别的高大,但也有夸大得太多,导致人物形象走样的。比如刘备就因为夸得太仁,使得刘备失去了枭雄的本业面目,反而显得虚假,这使得后人说到刘备,都是假仁假义,靠哭鼻子得天下。事实上,刘备很少哭,在三国志中,真正哭得多的是曹操。
还有诸葛亮,智谋夸得太过,反而跟一个妖道一般。
那《三国演义》中有没有写比《三国志》好,甚至更真实的呢?
有的,比如曹髦。
曹髦是曹丕的孙子,齐王曹芳被废以后,曹髦被选为曹魏的新皇帝。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陈寿在三国志里评价:高贵公才慧夙成,好问尚辞,盖亦文帝之风流也;然轻躁忿肆,自蹈大祸。
就是一个文艺青年,只是很浮躁,所以自蹈大祸。
蹈了什么大祸呢?
在写到曹髦之死时,三国志一句话就交代了:高贵乡公卒,年二十。
怎么死的?为什么死呢?三国志在后面又写到皇太后对曹髦之死给出了宫方最终解释:
【
皇太后令曰:“吾以不德,遭家不造,昔援立东海王子髦,以为明帝嗣,见其好书疏文章,冀可成济,而情性暴戾,日月滋甚。吾数呵责,遂更忿恚,造作丑逆不道之言以诬谤吾,遂隔绝两宫。其所言道,不可忍听,非天地所覆载。吾即密有令语大将军,不可以奉宗庙,恐颠覆社稷,死无面目以见先帝。
大将军以其尚幼,谓当改心为善,殷勤执据。而此儿忿戾,所行益甚,举弩遥射吾宫,祝当令中吾项,箭亲堕吾前。吾语大将军,不可不废之,前后数次。此儿具闻,自知罪重,便图为弑逆,赂遗吾左右人,令因吾服药,密行鸩毒,重相设计。事已觉露,直欲因际会举兵入西宫杀吾,出取大将军,呼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尚书王经,出怀中黄素诏示之,言今日便当施行。吾之危殆,过于累卵。吾老寡,岂复多惜余命邪?但伤先帝遗意不遂,社稷颠覆为痛耳。赖宗庙之灵,沈、业即驰语大将军,得先严警,而此儿便将左右出云龙门,雷战鼓,躬自拔刃,与左右杂卫共入兵阵间,为前锋所害。
此儿既行悖逆不道,而又自陷大祸,重令吾悼心不可言。昔汉昌邑王以罪废为庶人,此儿亦宜以民礼葬之,当令内外咸知此儿所行。又尚书王经,凶逆无状,其收经及家属,皆诣廷尉。”
】
从这段话看,这个曹髦干了一件大坏事,平时行为不端,被太后警告之后,不但不改正,反而拿弓箭朝宫里射,希望能射中太后的脖子。太后准备废了这熊孩子,曹髦率先发难,领着兵马冲进西宫要杀太后,最后死在前锋手下。
这样的人悖逆不道,当然要废为庶人。
从这段记录来看,这个曹髦简直就是春秋晋国的晋灵公,这样的人危害社会,早点弄死也是应该的。
但事实是不是如此呢?曹髦是不是这样的混蛋呢?
当然不是,在《魏氏春秋》里,有这么一个事情,当曹髦登基时,司马师曾经问钟会,说你看皇上是什么样的人啊。
钟会答:才同陈思,武类太祖。
这就是说,论才华跟曹植差不多(曹植封陈王,谥号思),论武功跟曹操差不多。
这个评价就太高了,这样的一个人怎么会干杀太后的事情呢?
原因是三国志隐藏了事情的真相,我们看三国志对曹髦之死,完全没有实际的描写。都是通过太后,通过群臣的说辞来讲述。这就是史书的罗生门写法。通过众人的描述来讲一段事情,说明这是众人的看法,到底是不是真的,取决他们有没有说谎。
那有没有说呢?当然是说谎了。如果没说谎,陈寿直接描写事情经过就可以了,他放弃直接描写,反而费事的采用众人的描述,就是因为事情的真正经过是不能写的。
那事情的真相是什么呢?
这个大家都知道,是司马家族飞扬跋扈、藐视皇权,曹髦愤怒之下,带着数百家丁冲向司马府,半路上被司马昭的心腹贾充指使成济刺杀了曹髦。这属于弑君事件,是司马家族发家史上无论无何都抹不掉的污迹。而陈寿是西晋的史官,屁股决定脑袋,他当然不能写司马家的黑史。
所以,三国志里写曹髦是隐写的,稍不留神就会以为曹髦真是个坏皇帝。
而在三国演义,罗贯中就没有这些顾忌了,他通过更多的史料,真正还原了那一段历史。
【魏甘露五年夏四月,司马昭带剑上殿,髦起迎之。群臣皆奏曰:“大将军功德巍巍,合为晋公,加九锡。”髦低头不答。昭厉声曰:“吾父子兄弟三人有大功于魏,今为晋公,得毋不宜耶?”髦乃应曰:“敢不如命?”……昭冷笑下殿,众官凛然。
……
髦泣曰:“司马昭将怀篡逆,人所共知!朕不能坐受废辱,卿等可助朕讨之!”
……髦曰:“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朕意已决,便死何惧!”
言讫,即入告太后。
……
少顷,魏主曹髦出内,令护卫焦伯,聚集殿中宿卫苍头官僮三百余人,鼓噪而出。髦仗剑升辇,叱左右径出南阙。
……
只见贾充戎服乘马,左有成倅,右有成济,引数千铁甲禁兵,呐喊杀来。髦仗剑大喝曰:“吾乃天子也!汝等突入宫庭,欲弑君耶?”禁兵见了曹髦,皆不敢动。贾充呼成济曰:“司马公养你何用?正为今日之事也!”济乃绰戟在手,回顾充曰:“当杀耶?当缚耶?”充曰:“司马公有令;只要死的。”成济撚戟直奔辇前。髦大喝曰:“匹夫敢无礼乎!”言未讫,被成济一戟刺中前胸,撞出辇来;再一戟,刃从背上透出,死于辇傍。焦伯挺枪来迎,被成济一戟刺死。众皆逃走。王经随后赶来,大骂贾充曰:“逆贼安敢弑君耶!”充大怒,叱左右缚定,报知司马昭。昭入内,见髦已死,乃佯作大惊之状,以头撞辇而哭,令人报知各大臣。 】
可见,曹髦是被司马昭逼迫,愤怒之下率兵诛逆,反被司马家奴杀害。
那最后,曹髦此举是不是鲁莽呢?
从短期来看,确实是鲁莽,曹髦也因此而死。
但是,曹髦却用此举捍卫了曹家的尊严,试想一下,如果曹髦不暴走,司马家族以晋代魏就会变得顺理成章。司马家的野心又谁来拔露呢?
曹髦用自己的死,将司马家族钉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这才有了后面晋明帝司马绍听王导说起当年弑君夺天下的事情,这才惭愧得以面覆床,无地自容。
可以说,曹髦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才不愧为曹操的后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