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战和防御战的武器(被误读的武器十三)

既非民警也非警卫的国民警卫队

说了一圈,我们现在来讲第三个受害者——United StatesNational Guard,前面两个单词自然没有争议——美利坚合众国,但是后面的National Guard却出问题了,这两个词直译为国家卫队或国民卫队(中国台湾地区译为国民兵)其实就很准确。不管哪种,意思都很浅显,就是保护国民(州民)的武装力量。但是国内的翻译却是绕口的“国民警卫队”。

武器战和防御战的武器(被误读的武器十三)(1)

当然如果模仿类似党卫军这样的称呼,也可以称为国卫军(这样的称呼不符合当下口语环境)。说到底它本质上就是一支军队而不是别的。不是警察,不是武警,不是边境巡逻队,也不是内务部队,它就是货真价实的陆军固定编制的部队。这一点从其编制体制就可以看出来。

我们先从美国整体武装力量的构成说起,美国这个国家本身就比较有特色,其起家是从东部十三个州一起反对英国的统治开始,然后各州代表坐下来协商成立了美利坚合众国,后来州的数量不断增加,一直到现在的五十个之多,但是每个州依旧保持了较强的独立性,其国家现在是50个州的联邦。很明显的问题就是各州的内政问题很多是联邦政府不能干涉的,各州相对是具有独立性的。比如现在特朗普政府要求各州和城市结束对非法移民的庇护,不能直接用行政命令,只能借助终止联邦政府对这些地区的财政资助这样的杠杆来实施。

这种独立性在军事上自然也有体现,那就是州一级有国民警卫队或州防军,以及更松散的民兵组织,而其中的国民警卫队是一种介于州和联邦之间的军队。根据宪法,美国国民警卫队是要兼顾联邦和州的事务,当执行联邦任务时,就冠以美国国民警卫队的名号,而执行州的任务,比如飓风、地震、骚乱之类的自然灾害和社会危机时的救灾和维稳任务,就冠以某个州国民警卫队的名号,现在这支部队的主管部门也就是国民警卫局的首脑已经列席了美军的参谋长联席会议,更好地协调其在国内外的军事行动——事实上二战后美国国民警卫队几乎参加了历次美军的海外行动,如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就抽调了6.3万名国民警卫队参战,而2001年开始的反恐战争中,更是有大量国民警卫队轮换到海外执勤,美军已经越来越离不开这支力量,因此这一变动也是顺应形势。

武器战和防御战的武器(被误读的武器十三)(2)

我们要注意的是,美国国民警卫队的编制单位都是稳固的。如2012年时,美国陆军力量的全部编制里有11个现役师,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第1机步师、第82空降师、第101空中突击师等,而美国国民警卫队则有8个步兵师,如国民警卫队第28步兵师、第29步兵师等。这些师平时就有固定的、近乎满编的人员和装备以进行训练或执行部署和作战任务。

这个因素其实很关键。一般人关注的只是军队整体人员和装备数量,但人是有思想有情绪有习惯的,只有经过合理的编组,并且互相之间经过训练,达到默契协同的军队才真正有战斗力。比如冷战时期的苏联陆军,因为没办法维持其编制内的陆军部队都保持较高的战备状态,于是就将近200个师的部队分为不同的档次,即满编师、缺编师、架子师和动员师,其满编师加上作为战略预备队的空降师也只有40来个,其余的三种类型的师都需要从全国登记在册的预备役人员中抽调人员补充进来,将缺少的装备、弹药、配件、燃料等物资调拨到位,然后这些人员要互相熟悉磨合,最终形成一定的战斗力才能上战场,以平时在编人员只相当于满编10%~40%的架子师为例,其从接到动员令到形成战斗力,大约需要两周到一个月的时间,而且其所形成的战斗力不会特别高,因为人都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不要说不具备军事素质的预备役青年,即使是退役的军官或士兵,时隔多年重返军营,也一样需要时间来熟悉军事技能和条令规则,更不要说从师、旅、团到营、连、排等各级指战员之间互相熟悉对方军事知识、机能水平和指挥风格等,而坦克枪炮等都需要维修、保养、校准等工作,这短短几周肯定无法发挥其战斗力,也就是堪用而已。

而美国国民警卫队的这些师级单位,平时整个编制表是基本完整的,其各级指挥机构都保持正常运作,比起现役师来说,主要的差别有这几点,一个是其编制内的军事人员都在周末集结起来进行军事训练,只在年末搞一次较大规模的演练,其大部分成员平时是在民间企业上班,也就是说其并不脱产,拿双份薪水,这样对这些军人而言除了辛苦一些,平时上平民的班,周末则上军人的班,但多一份劳动多一份收入还是可以接受的。而对国家来说,支付给他们的薪水少于全职的军人,也很划算。

武器战和防御战的武器(被误读的武器十三)(3)

当然有所得必有所失,这样的集训方式并没有现役部队那么高的训练强度,于是战备程度和专业技能也会低一些。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国民警卫队的这些师平时的驻地是比较分散的,不像现役部队那样集中,比如说一个现役旅就常驻一个军事基地,这样最大的好处是方便开展较大规模的合成演习,不然光是部队集结就需要不少时间。上述这些区别自然也就成为美军将国民警卫队列为“预备役部队”的原因,但同样不要被这样的定义所误导,大部分国家的大部分预备役部队,往往就是退役人员或者适龄服役人员在军事部门做个登记,以备战时通知后就到军队报道并重新服役,而这些人员平时没有什么编制,他们更像无差别的螺丝钉,随时被安插到任何需要的位置,而国民警卫队的人员在接到命令后只要归位,很快一支编制完整、装备齐全的部队就就绪了。

说到装备,则是美国国民警卫队和其它国家预备役不同的另一个鲜明特点。如前所述,美国国民警卫队相对于联邦军的州军,都是美国政府需要随时调来执行海内外任务的武装力量,因此美国在武器装备上并没有太厚此薄彼,基本就是按照陆、空军现役部队的武器装备来进行配置的。如陆军国民警卫队就装备有M1A2重型坦克、M2A2/A3“布雷德利”步兵战车、M109自行火炮、“阿帕奇”武装直升机、“黑鹰”突击运输直升机等和现役部队几乎一样的武器装备,只是部分装备略微逊色一些,升级换代稍慢一些而已,毕竟联邦现役军队更多的是执行一线作战任务。

我们以美国陆军的一份建军计划来建立感性认识,按照这份2015年美国陆军提出的计划,国民警卫队原先持有的“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全部转归陆军所有,而国民警卫队则装备有20个突击营共600架UH-60,15个通用支援营有495架UH/EH/HH-60和192架CH-47,6个警卫支援营有192架UH-72,也就是说总共有1095架“黑鹰”直升机、192架“支奴干”,以及192架UH-72,这个突击运输力量超过美军之外的任何陆军。

而美国空中国民警卫队的技术性更明显,其装备的了F-15、F-16,甚至F-22等先进战机,总数超过600架,英、法、以色列等中等军事强国都难以与其相比,而喷气式空中加油机装备接近200架,超过美国外的任何国家,此外还有大量的C-17、C-130运输机等辅助机种。整体实力绝对不弱,而其人员队伍也不容小视,事实上美国空中国民警卫队的飞行员很多是军队里退役或其它原因离开的老飞行员,技术过硬,可能比空军的部分新飞行员技术更强。这实际上等于以较低的成本维持住一支规模庞大的熟练飞行员队伍。这就像一个减震器,和平时期没有那么高频率的飞行任务,以国民警卫队的训练和飞行时间足够应付,而国家为这种低频率使用只需要支付相对较少的运作成本和薪水,而一旦到了战时,这就是一支现成的骨架般的部队,其飞机和飞行员都可以迅速编入现役,补充足够的配件、油料和弹药后,成为素质高、编制完善的现役部队。

并不容易搞的“预备役”

说到这里,我们不难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所谓的国民警卫队,其实是一支装备了大量先进重装备的、可执行高烈度作战任务的军队,可以叫它国民军、国民兵,甚至国家卫队,但是警卫队作为名字就显然有些偏差,要知道这样的话不止是加了一个“警”字,其往前组词是“民警”,往后组成“警卫”或者“警卫队”,感觉像是拼了命的往警卫这方面靠,而现代社会里“警”是有特指的,它既不同于民,也不同于军队,而警卫这个词更多的带有警戒、示警等含义,而非军事作战。因此一旦翻译成这个调调,人们的直觉就会被影响,尤其是对自己不太熟悉的事物,更可能按照这个名称来作为认知的参照。

武器战和防御战的武器(被误读的武器十三)(4)

前面简要分析了国民警卫队的特点和优势,它成本相对较低而被归入预备役,却又可以保证在有国内外任务需要时快速出动。

但并不是每个国家都可以这样搞。因为每一种组织模式背后都有相关的资源积淀。国家政体和历史方面的因素就不说了,单说与军事相关的。首先青年的文化素质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很多人有一个误解,以为“文化素质”和一个士兵或军官的素质关系不大。这当然在某些情况下是成立的,比如一个人哪怕目不识丁,但如果招入军队跟着打几年仗,也可能成为枪法精准、胆大心细、熟悉上级指挥模式、对战场环境极其适应的老兵疙瘩,像1950年入朝作战的志愿军,大部分是在战争里历练了几年的老兵,他们组成的军队在指挥和作战上显然是可以应对战争的。

但是我们要注意,如果说20世纪50年代的陆军,即使美国军队的技术装备比例也相对不高,技术要求较简单。但当代军队装备已经大不同了,以美国一个陆军师为例,一万多人的实战部队,真正的步兵只有两千多人,其他都是各种技术兵种,不管是驾驶和保养武装直升机、主战坦克、步兵战车,还是操作自行火炮、无人侦察机、防空导弹系统,全都要接触各种传感器、电脑和网络设备等,只是技术手册都是厚厚的一堆,这样的一支军队,不要说文盲,就是小学或者初中文化都无法真正运转起来。

除了这些看得见的知识和技术,还有很多潜藏的素质因素。美国人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遵守规则,其法治贯穿整个社会和军队,美军为什么多次搞军队编制改革而阻力很小、速度很快,就是因为其军队的框架是取决于宪法和法律,而不是各种军阀、军头或各派系山头。这种社会形态对军队有什么好处呢,比如说一个军官被任命到一个岗位,他可以很快掌握这个岗位的权力和干涉相应的工作。这在某些山头林立的军队里是很难做到的。

很显然,一群有较高技术和文化素质,尊重体制规则,其中又有大量从军队退役下来的老兵和士官充作骨干的人员,保持固定的编制和充足的装备和物资,才能确保这支军队依旧可以保持相当高的战备水平和实际战斗力。否则,如果普遍国民素质本来就较低,内部组织混乱不规范,能给到的装备数量少而陈旧,训练和任务所需的后勤物资难以保证,那么这种模式搞起来的也只能是一支周末玩票的乌合之众。与其这样,还不如登记一下放回社会,真到战争需要时再征召回军队作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