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深韩磊最震撼(牛犇倪萍韩磊)

有一位“大哥”,他连续两年蝉联全国青年游泳锦标赛的冠军,后来成为一名皮划艇运动员,又夺得全国皮划艇锦标赛冠军,退役后进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从此走上演艺之路,成功塑造了毛岸英、邓质方等角色。当“大哥”遇见三位弟弟,他不仅依然“全能”,还尽显出暖男风范。

《倍儿爽》《穷开心》《嘻唰唰》……提起这些代表作,无数中国人都会“尖叫”着猜出这位“二师兄”的名字,他集幽默和才华于一身,是音乐人,也是主持人。他主持的节目与“好好学习”有着天然的联系——名字就叫《天天向上》。最近,他更是在抓紧时间到处学习取经。

“三师兄”小时候就做过歌手梦,但却从未接受过专业的培训,有着草根背景,他是湖南卫视《歌手2019》首位“全民举荐踢馆歌手”,成为“新晋歌手”之前,他执掌过大勺、做过酒吧驻唱,也曾在寒冬的街头直播到深夜。为梦想拼命成长的他,也代表了千千万万在这个社会中努力生活的人。

与三位优秀的哥哥们相比,还是中央戏剧学院2015级表演系在读学生的“小弟”同样不简单。舆论对他的评价是“舞蹈充满了力与美,可以紧紧抓住演出现场所有观众的视线,他的表演总能展示出一种领袖气质以及甜美的魅力”。

于晓光、大张伟、刘宇宁、董思成,这四位原本并不熟络、事业与生活中也没有太多交集的年轻人,今年却有缘聚在一起,而他们“组团”的目的竟然是为了四处拜师。当高徒遇见名师,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精彩火花?

和大师同吃同住,不学技艺学什么?

名字里有4个“牛”字的著名演员牛犇继去年在耄耋之年入党后,今年又干了一件“牛”事——他收徒了,不仅一下子收了4个徒弟,还和徒弟们处成了“哥们儿”——这是什么情况?

周深韩磊最震撼(牛犇倪萍韩磊)(1)

师父牛犇

3月28日,湖南卫视举行二季度纪实性文化品格传承节目《我们的师父》看片会,节目中的四位徒弟——大师兄于晓光、二师兄大张伟、三师兄刘宇宁和小师弟董思成“现身”看片会现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徒弟们不约而同地用“潜移默化”“终身受益”形容节目对自己的影响。两天之后,3月30日晚,《我们的师父》首播亮相,很快便受到了公众的普遍关注,舆论热议的话题甚至跨出了圈层,比如向往的老年生活,截至本刊记者发稿时,节目主话题“我们的师父”讨论量达538.3万,阅读量达10.2亿。

《我们的师父》邀请到四位带着各自困惑的年轻人组成“徒弟团”,他们将在三天两晚和师父同吃同住的过程中,零距离感悟榜样的力量。“有意思、有意义”,这是湖南卫视频道业务指导、节目监制夏青对于《我们的师父》这档节目的评价。夏青说出了许多人的感受。节目播出四期以来,取得了双网收视四连冠的成绩。从收视人群看,观众的忠诚度和广谱性不断提升,4—23岁收视份额第一,年轻观众忠实度第一,24—43岁熟龄观众份额第一。

为何想到做这样一档与“传道授业解惑”有着密切关系的节目?《我们的师父》节目总导演、制片人孔晓一道出了其中的缘由,“这来源于我们与黄永玉老先生的一次交谈,他在聊起自己的师父时说,‘和大师的同吃同住,是学不到技艺,但是在这种来往与感悟的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去感受大师们的精神。’正是他的一番话,给这档节目的创作带来了灵感。”谈及节目的定位,孔晓一介绍说,《我们的师父》是一档纪实性文化品格传承节目,“不侧重于技艺,而是文化品格。是年轻人与老一辈的对话,是‘青春’与‘经典’的对话。”在孔晓一看来,《我们的师父》发掘了一种普世的师徒关系,不是拜师学艺,因为技艺不是两三天能学会的,而是一种在与师父同吃同住过程中的“来往与感悟”。

一直在持续关注《我们的师父》的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的博士、硕士生导师杨洪涛对节目的立意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从嘉宾选择的角度评价说,尤其是首站的师父牛犇,在他身上能够感受到艺德和修养完美的结合,“用年轻化的语态去引领年轻的受众,让他们关注传统文化,学会尊师重教,贯彻了中央所倡导的‘培根铸魂’‘守正创新’的传媒发展理念。”

“导演没有喊开始的时候,我们随时随地都在开始”

从1946年参演首部电影至今,牛犇已经有73年的从业经历了,但这次拍摄《我们的师父》,却让他有些“发怵”,甚至想打“退堂鼓”,一方面是因为拍综艺的经历并不多,另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并不好为人师,“我也不太享受很多人拜我为老师,总觉得拜我为师这件事情上,会让我跟这些年轻朋友们之间的距离增大,我们的沟通也可能会受影响。”

正因如此,见到四位徒弟后,牛犇便对他们说,“咱们不讲究拜师,拜师都是过去的事了。”“最舒服的,咱们是哥们儿。”看着徒弟们的“四脸懵”,牛犇继续幽默地说,“你们要不嫌我,就把我的年龄给你们一点。”此时此刻,“80后”“90后”的徒弟们与“30后”师父之间的年龄隔阂瞬间打破。在节目中,身为表演大师的牛犇并没有在演技上给徒弟们太多的指点,而是通过并不刻意的随性交谈,在与徒弟们一起去养老院食堂就餐、一起在家包馄饨、一起去超市观察生活等活动中,随时随地传达自己对于事业与生活的种种理念与感悟。

在带领徒弟们“参观”了自己在老年公寓的住所后,徒弟们惊讶于84岁的师父行程满满,牛犇借此告诉徒弟们,他自己的事“都自己管,没有助理”。与徒弟们在养老院的食堂里共进午餐时,牛犇又谈起了为人处世,“这是养老院,不是饭店,要什么吃的要和人家商量,要讲真情。”从邻居家串门回来,牛犇不仅告诉徒弟们“养老院不是被遗忘的角落”,还结合他们这代人的人生经历对徒弟们说,“你真的喜欢这个事业,你就要有足够的思想,为它做奉献。”除了这些,在《我们的师父》中,牛犇还展现了鲜为人知的一面,比如“段子”不离口、对冰激凌喜爱到没有“抵抗力”、晚上睡觉前躺在床上还和许多年轻人一样爱玩玩手机。

和以往拍摄电影的过程完全不同,牛犇说这一次“导演没有喊开始的时候,我们随时随地都在开始”。《我们的师父》“开拍”后,拍戏经验丰富的牛犇在小小的房间里数了数,竟然有50多个摄像头,但此时的牛犇已经不再打“退堂鼓”了,在接受《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采访时,他说虽然以前并不认识这四位徒弟,也没有为了拍摄而去“备备课”,但是却和徒弟们“一见钟情”了,“我对他们印象特别好,年轻人很有朝气,我们的交流非常多,相处也非常和谐”。牛犇觉得,这对他而言,在人际关系和交流方式上,都是很大的收获。在他看来,自己只是比徒弟们多了一些经验,“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去引导他们,他们的理解能力很强,只是经验不足,我们有责任把我们的经验告诉他们,告诉他们怎样对观众负责。这是我身为师父要做的一点事情。我们要做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事情,只有做出有责任、有态度的作品,才能在时代中留下脚印,这是我在节目中和徒弟们交流的核心思想。”

面对“抬人也砸人”的舞台,年轻人该怎么办?

与首站师父牛犇告别后,徒弟们接到了新的任务——拜访第二位师父,也是他们的首位女师父、中国第一代电视节目主持人倪萍。从一开始,倪萍就显露出相对严厉的一面,她对徒弟们的“考察”从他们“拜师”之前就开始了,她请“助教”、著名主持人赵忠祥老师在客厅里等候迎接徒弟们,自己则跑到楼上“躲藏”起来,“我通过监视器看他们的表现,根据他们不同的反映,到时候再点评一下”。她还当着徒弟们的面对赵忠祥说,“你不仅是助教,你还是敲边鼓的”。得知自己还需要为徒弟们写评语时,倪萍更是一脸严肃地说:“我们是不可能说好话的,严师出高徒。”

周深韩磊最震撼(牛犇倪萍韩磊)(2)

“徒弟团”与师父倪萍(中)

在三天两晚的第二站拜师之旅临近结束时,倪萍要求徒弟们一个晚上排出一个节目,为倪萍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演讲“热场”。四位徒弟也将这个任务当成是“组团”后的首次公演,为了公演成功,他们连夜排练,从编剧到设计动作、联排,每个人都竭尽全力。当首次公演进入倒计时,徒弟们都压力巨大,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的倪萍提醒着徒弟:“舞台,抬人也砸人。你们得想好了,你们会不会摔倒,不会摔倒,当然要上;摔倒了,还不如不上。”听了师父的话,四位徒弟也化压力为动力,用饱满的状态和热情,将首次公演做到了最好,此时,在后台的师父倪萍亲身感受到了“哥四个”的真诚和努力,也忍不住流下感动的眼泪。

拜别师父倪萍之后,四位徒弟又开启了新的旅程,第三位师父不仅喜欢自拍,土味情话也是张口就来,这样的反差萌瞬间刷新了徒弟们的“三观”。其实,这位师父是该萌的时候就萌,该笑的时候就笑,需要严肃的时候也一定会严肃。

这位师父专程带徒弟们去了趟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恰好雪还没有融化,师父就带着徒弟们上山了,为了安全起见,相当负责任的师父还提前去踩了点,在山上,师徒一起吃的第一顿饭,竟然不是“传说中”的羊排、烤串,而是一把雪。

这真的不是在开玩笑。近日,这位被网友称为拥有“帝王之声”的师父——著名歌手韩磊,接受了《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的专访,他“严肃认真”地告诉记者,这雪可不是让徒弟们瞎吃的。“首先我小时候就经常吃雪,这也算是拥抱大自然吧,让徒弟们去体验一下我曾经体验过的这种生活。”为了鼓励徒弟们勇敢吃下此次拜师之旅的“第一餐饭”,韩磊幽默地说,“到我这里就得吃雪,你们就放心吃,吃坏了算我的。”

周深韩磊最震撼(牛犇倪萍韩磊)(3)

“徒弟团”与师父韩磊(中)

吃雪之外,韩磊也为徒弟们准备了更加正式一些的“大餐”,用他自己的话来形容,就是“一个很特别、看上去可怜巴巴的列巴,连矿泉水都没有,就弄了一个碗,里面放了些蓝莓酱”。四位徒弟谁也没想到竟会“这么惨”,但师父韩磊却乐在其中,“这多好、多绿色啊,这才叫真正的拥抱大自然。”韩磊也和徒弟们分享了自己对于生活与事业的感悟,“要走哪说哪、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样的话,要学会顺应生活、顺应自然”“多体验生活,对创作一点儿坏处都没有”“个性可以有,但是个性要有价值”“年轻人不能没有方向的膨胀,膨胀了之后就会浪费时间,给自己不断地找事”……

随着《我们的师父》节目的陆续播出,来自影视界、主持界、音乐界、文化界等不同领域的“名师”将逐一亮相,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有着卓越成就,有坚定的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能够传递优秀的价值观,他们都是大众既熟悉又陌生的人,自带有趣的灵魂和丰富的故事。“拜师”之后,年近四十、初为人父,却还不知道怎么去放下很多东西的于晓光说,“当我打开困惑、想要放下些什么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有很多东西其实不懂,需要学习,这个节目让我慢慢解答自己心中的困惑”;不知道该如何去享受无聊的大张伟说,“师父不是为了工作才努力,而是惯性努力”,这点让他深感佩服,“老艺术家的定力、选择力,值得我们学习”;想得到更多人认可的刘宇宁表示,要继续努力,做好自己,多出作品,多向几位师父们学习;站在事业起始端的董思成则表态要继续努力,多多学习并吸收老一辈的文化品格。

这些,或许就是传承的力量。“而我们更想去做的,是为这些宝贵的人生智慧、闪光的精神,去建立一座精神的博物馆,去传承老一辈身上的闪光点,为年轻人的成长答疑解惑。”孔晓一的这句话,道出了《我们的师父》节目组所有人的心声。(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