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之争韩信自立的机会(楚王韩信新官上任)

韩信到了下邳,召见曾经分给他饭吃的那位漂母,赐给她黄金千斤。

轮到下乡南昌亭亭长,赐给百钱,说:“您,是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

召见曾经侮辱过自己、让自己从他胯下爬过去的年轻人,任用他做了中尉,并告诉将相们说:“这是位壮士。当侮辱我的时候,我难道不能杀死他吗?杀掉他没有意义,所以我忍受了一时的侮辱而成就了今天的功业。”

————《史记·淮阴侯列传》

楚汉之争韩信自立的机会(楚王韩信新官上任)(1)

韩信跟随项梁从军时,大约二十二岁,在楚军队伍里干了三年多,但一直没有得到重用,身怀绝技又不甘平庸的韩信在天下分封之后,跳槽投靠了刘邦,几经周折,被埋没许久的金子韩信后来得到了明眼人萧何的赏识,萧何把韩信引荐给刘邦,韩信终于被拜为大将军,从基层公务员一下子成为正厅级干部!

从刘邦出汉中平定三秦,到灭魏、破代、略赵、降燕、平齐,最后垓下大战,韩信领兵打仗不需要经验累积以提高战术水平,出道即巅峰,这一系列的大仗韩信打得是风生水起,如龙戏水一般,精彩绝伦、浑然天成、毫无造做。

平定齐地以后,韩信政治上的稚嫩和他的感情用事、优柔寡断使得他失去了一次主宰天下三分之一土地的机会。

最后,韩信指挥诸侯联军灭掉项羽以后,如何安置韩信成为一个很让刘邦头疼的问题。

因为韩信立下不世战功,刘邦不得不给他大赏以安抚人心,但刘邦绝不愿意把自己爱吃的肥肉赏给韩信吃。

从战国时代起,列国都知道齐地的丰饶。

秦始皇巡游天下一共六次,其中四次东巡中有三次都经过齐地,表现出对齐地的特别热爱和关注。

楚汉之争韩信自立的机会(楚王韩信新官上任)(2)

韩信剧照

韩信当然知道齐地的经济实力和战略价值,所以他平定齐地以后就要挟刘邦封他为假齐王,他当然是想当真齐王,又不好意思向刘邦张口,才这么要求的。

韩信这人是有功利心,却没有与之匹配的厚脸皮,以及出色政治家必须具备的果断和狠劲儿,他后来的悲剧也就是必然的了!

当项羽被灭后,韩信的军权也在第一时间被刘邦收走了,韩信已变成光杆司令。

这个时候,韩信的战略主动的优势地位已经变为被动的劣势地位了!

让你当断不断!

不管刘邦怎样封你做王,给你多少赏赐,跟你套多少近乎,你已经成为瓮中之鳖了!已经被判死缓了!只是现在还不到行刑期而已,因为当下刘邦需要处理的事情还很多,韩信对这一切都还蒙在鼓里。你爱人家一厢情愿,人家对你一直防范!

齐地这块肥肉,韩信想吃,刘邦就不想吃吗?当然更想!

刘邦把韩信封为楚王的原因不是什么“义帝没有后代,韩信可以做他的接班人”;也不是什么“韩信又是楚地人,熟悉楚地的风俗,做楚王衣锦还乡岂不更好!”这些政治说辞全都是胡说八道!

接下来我会再详细阐述这个问题。

楚汉之争韩信自立的机会(楚王韩信新官上任)(3)

蒯彻剧照

韩信做了楚王,他满意了吗?应该是满意了,因为他一直以来的理想和抱负实现了!

他现在做了除刘邦以外最大的诸侯国国君,岂不风光?

不做齐王,回到家乡做楚王也是好得无比!

被封楚王以后,韩信很长时间都沉浸于在家乡做了诸侯国国君的喜悦当中。

但他想自己能够有今天,是跟一个人待自己的恩典分不开的,他要找到那位多少天供给他饭吃的漂母,那是他的大恩人。

楚汉之争韩信自立的机会(楚王韩信新官上任)(4)

漂母、韩信剧照

一个人一生的成就,跟自己的恩人有直接的关系。父母亲是恩人,教导自己的老师或长辈是恩人,在自己落难时伸出援手搭救自己的人也是恩人。

韩信功成名就时,要报答母亲养育之恩已是不能,因为母亲早已故去,韩信只有去母亲坟前祭奠母亲以告慰母亲在天之灵。

韩信的大恩人,除了母亲以外,就是这位在自己穷困潦倒时拿饭团给自己吃的漂母了,她可算是韩信在世界上虽然没有血缘关系却是最亲的人了!

曾经落魄得连一件好衣服都没有的韩信,现在身着楚王的打扮,来到一个农妇的跟前,这个农妇正是漂母。

不知道韩信会不会在漂母面前行大礼,或者漂母一看见楚王驾到,赶紧叩头,然后韩信也向漂母跪下,没有名分的母子二人相拥而泣!

韩信是知恩报恩的,当初他吃漂母的饭就说过要报答漂母的话,但当初漂母是不图韩信报答的,她只是可怜韩信而已。

韩信当初的话现在兑现了,而漂母也很幸运地活到了她所恩待的韩公子发迹的时候,并且那位韩公子是懂得报恩的。

韩信给漂母带来了上千斤的黄金做为报答,这千斤黄金是一个普通人家几十辈子甚至上百辈子也挣不来的!

楚汉之争韩信自立的机会(楚王韩信新官上任)(5)

漂母、韩信剧照

漂母的善行获得了回报,并且是现世的报答。

漂母的人生经历,给我们诠释了好人有好报的道理,漂母施恩又不图报,可谓大善。

韩信报答漂母,是私事,也是公事,因为整个楚国都是韩信的,所以韩信当务之急是要建立起威望来,韩信以千金来报答自己的恩人,这可以让楚国百姓知道这位新任楚王是有良心讲道义的,并且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厚待漂母给韩信带来好名声,威望提上来了,楚人才认可你,你的王权才更稳固!

当然了,我觉得韩信对漂母的报答还不到位,他应该把漂母给养起来,以侍奉母亲的礼节来侍奉漂母,这样更显得他懂得报恩,也更能得人心。

韩信第二个要见的人是那个下乡南昌亭亭长,这次他不是要报恩的,而是数落这个亭长没有好人做到底,赐给这个亭长百钱,以表达自己对他们夫妻的不满。

我不知道在韩信所处的那个时代,有多少向别人家里厚着脸皮蹭饭的人。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史记•淮阴侯列传》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韩信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就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内室床上去吃。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居然离去不再回来。

楚汉之争韩信自立的机会(楚王韩信新官上任)(6)

下乡南昌亭长剧照

也就是说,韩信去南昌亭亭长家里吃闲饭,还不是吃一顿两顿,而是一连几个月都白吃白喝,这如果放到现在,别说你几个月在别人家白吃白喝,就算你在自己爹娘面前这样白吃白喝不干活,几个月下来,也得被数落千百回了!

我们不清楚,是不是那个时代的人的素质普遍的比现代人高,以至于韩信对没有善待他到底的南昌亭亭长产生强烈的不满。

扪心自问,如果一个非亲非故的人,在咱们家里一连吃上几个月的闲饭,我们能受得了吗?我想我们中间绝大多数人都受不了。

我们的经济实力和爱心都达不到韩信等人的要求。

南昌亭亭长夫妇,在韩信接连吃了几个月以后才终于受不了了,这表明他们还是不错的,至少接待了韩信很久的时间。

韩信做楚王以后,没有念及他们给自己饭吃的几个月的恩情,反倒是因为他们不再让自己白吃饭而耿耿于怀,这就不对了!

这件事暴露了韩信性格当中的一个大弱点,就是谁能同时满足他的吃饭问题和自尊心,谁就是好人,谁挫伤了他的自尊心,他就是小人或坏人。

后来刘邦给他饭吃,给他官做,他认为刘邦就是好人,并且对刘邦死心塌地。

韩信自认为是个人才,所以他很孤傲,内心深处的需要是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其实,刘邦年轻时也蹭过饭,他曾常常跟自己的一帮狐朋狗友去大嫂家蹭饭,后来大嫂受不了了,就假装没有饭了,而刘邦事后知道,其实还有饭,只是大嫂不愿意再接待他们而已,从此怨恨大嫂。刘邦当皇帝以后,一直不封了大嫂的儿子,经过刘太公提醒,才勉强封大嫂的儿子刘信做羹颉侯,“羹颉”就是敲锅的意思,刘邦以此来报复嫂子对自己的蔑视和轻看。

跟韩信的经历一比较,刘邦怨恨的是自己的大嫂,这是至亲。

而韩信对不能善待自己到底的南昌亭亭长心怀怨恨,这不是正确的态度。

我的观点是,对这个亭长的夫妇也要赏,虽然达不到漂母的程度,但是人家让我白吃几个月的饭,这个恩情我也得报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