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型舞剧长恨歌(关于舞剧长恨歌)

西安大型舞剧长恨歌(关于舞剧长恨歌)(1)

西安大型舞剧长恨歌(关于舞剧长恨歌)(2)

西安大型舞剧长恨歌(关于舞剧长恨歌)(3)

以上三张图片来自网络

关于舞剧《长恨歌》

商子雍

陕西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的记者张渊打来电话,说是郭雄让他联系我接受采访。郭雄如今是省电视台都市频道和生活频道的一把手,同时还是省电视台的总编辑助理,但20年前,我刚从西安晚报退休,承蒙省电视台几位领导高看,聘请我担任评论部的顾问,每周要去值一天班,其时郭雄就在评论部工作,朝气蓬勃,非常可爱。我们在一起共事五六年,直到后来我在西安电视台的一档新闻评论节目担任出镜嘉宾,每周都要录制一期时长7分钟的节目,由于不想让自己的退休生活太忙、太累,才不再去省电视台值班了,但和郭雄依然保持联系,特别是他出任都市青春频道的总监以后,还会隔三岔五地给我派点儿小活儿,而我,只要力所能及,也会勉力去做。

但这一次,郭雄派来的活儿是针对舞剧《长恨歌》说几句话;如果是私下交流,那没什么难度,张嘴就能说,早在十几年前,这部舞剧还在筹备阶段,我就参加过相关的研讨会,说了不少话,再往后,去临潼参加某个活动时看,陪外地朋友看,欣赏这台舞剧,总有五六次之多吧,感受当然不少,只是对着摄像机镜头说那么三几分钟,并且必须是说好话,尽管舞剧《长恨歌》确实不错,但要把好话说的准确而有分寸,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6月23日下午,大热,在四府街家里接受采访,挺顺利的,我言道——

在网上得知,有人称《长恨歌》是中国最美舞剧,这个评价很高,但不是没有道理。

舞剧《长恨歌》的题材是爱情,爱情,还有乡情、亲情、友情,被认为是人类最弥足珍贵的几种感情,尤其是爱情,更是古今中外文艺创作的永恒题材,优秀的作品数不胜数,比如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外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是这一类作品中的传世经典。有意思的是,传世的爱情题材作品中还有不少都属悲剧,按鲁迅先生的解读,所谓悲剧,就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文艺作品中展示爱情悲剧,无疑可以让人对爱情更懂得珍惜、更知道呵护,当然也会更倍加向往、更努力追求。舞剧《长恨歌》既表现爱情,又是悲剧,它拥有众多的拥趸、得到很高的评价,是理所当然的事。

当然,仅仅题材好,尚不足以被人称道,舞剧《长恨歌》在艺术上也堪称出类拔萃,爱情主线非常突出,时代背景交代的也还算可以,一个发生在唐王朝从开元之治的鼎盛滑落到天宝之乱灾难时代的帝王与妃子之间的爱情故事,还真是能让人扼腕长叹。音乐和舞蹈也很出色,既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历史韵味,又能适应现代人的欣赏趣味,特别是后者,不管独舞、双人舞、群舞都是上佳作品,组合在一起,艺术感染力可想而知。

舞剧《长恨歌》的演出场所也堪称一绝,露天广场演出,背景是华清池里古色古香的建筑、夜色中骊山优雅的身影,如果再加上圆月或弯月以及繁星,感觉真是好极了!尤其是杨玉环千余年前使用过的汤池,和如今演出的舞台仅有咫尺之遥,缘此而产生的沧桑感、穿越感,实在是妙不可言!

不过,最后我想强调的是,舞剧《长恨歌》只是一件很不错的艺术品,尽管它涉及到了两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但却绝对不是准确、真实记录唐代那一段岁月的信史。如果观众看过这台舞剧以后,再找几本写那一段历史的严谨著作读一读,了解一下李、杨爱情故事的真实情况,“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一定会收获更多。

至于为什么我要在接受采访的最后如此强调?读一读多年前我写的如下文章,想来您就不难明白。

附录:

发生在华清宫里的爱情故事

商子雍

离开西安城区,东行30公里,有一处南依骊山、北临渭水的美妙所在,绿荫掩映下,仿古建筑中,升腾着热气的泉水让人陶醉,吸引着来自五洲四海的游客。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温泉疗养胜地华清宫。

华清宫是唐代玄宗时的称谓,是时,这里山上山下遍布楼台亭阁,大小汤池四季温泉流淌,加之树绿花红,空气清新,的确是一个让人心旷神怡的好地方。旧时有俗谚曰:“天下名山僧占多。”但事实上,和尚所占之山,大都地处荒僻,生活不便,六根不净的凡俗之辈,是根本无法安住于斯的——更别说穷奢极欲的帝王了。但距离京畿重地仅数十公里的骊山则不然,它铁定是皇帝佬儿的悠哉游哉之地。史载,周幽王曾在此修建骊宫,秦始皇曾在此洗浴疗疾,汉武帝曾在此设立离宫……和这里的山、水有过瓜葛的帝王不止一人,但却只有唐玄宗李隆基的名字长久地和这里的山、水扭结在了一起,不断被后人提及。缘何会如此?我以为,是因了他和那个叫杨玉环的漂亮女人发生在这里的爱情故事。

不过,说杨玉环漂亮,所根据的是唐代人的审美标准——那个时候以胖为美。当然,也不是非得胖到香港影星肥肥那个份儿上;但可以肯定的是,如今T形台上那些神气活现地走一字步的骨感美女,在唐玄宗李隆基的眼里统统没戏。杨玉环是用一种丰腴之美使得这位风流天子先悦目,后赏心。正所谓“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漂亮女人杨玉环和漂亮的山、漂亮的水一起,就这样顺理成章地走进了李隆基寻欢作乐的生活。

说李隆基寻欢作乐,并不意味着对此人的全面否定。从古到今,又有哪一个帝王、或帝王式的人物,能严格地同寻欢作乐划清界限呢?声色犬马对人的诱惑太大,在可以随心所欲的情况下,他们很难不如此行事。所以,宽容一点儿考察这些历史人物,就是要看一看他们在寻欢之前或作乐之后,是不是还多多少少干了一些于国于民有益的事儿。用这样的低标准来衡量李隆基,他的功过似乎应该是五五开。因为,在此人当皇帝的几十年里,既有尚可称道的开元之治,也有百姓涂炭的天宝之乱。

撇开政绩,李隆基还是一个在艺术造诣上不容忽略的角色。史载,此位风流天子极具歌舞戏剧天赋,早在六岁的时候,就曾经登台演出《长命女》,向自己的祖母武则天献艺。至年龄稍长,更是热衷于和民间艺人交游,潜心研究音乐,《新唐书·礼乐志》所云:“玄宗为平王,有散乐一部。”就是他青年时代艺术实践的记录。另,三国时江南有谚曰:“曲有误,周郎顾。”赞扬的是精通音律的东吴名将周瑜周公瑾,而《新唐书·礼乐志》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弟子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可知在作为一名杰出的音乐家这一点上,李隆基的水平和成就绝不在周瑜之下。

正是由于具备了这样的爱好和修养,李隆基才会在登上皇帝宝座之后不久的开元二年(公元714年),便成立了一个以创作、演出歌舞戏曲为任务的专门艺术机构,并将禁苑中的一座梨园作为这个机构的活动地点。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梨园一词,才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成为了培养和生产歌舞、戏曲人才及作品的所在,而李隆基本人,亦缘此成为“一个戏园的神”,被中国世世代代的优伶祭祀膜拜。至于杨玉环,也是出色的舞蹈艺术家,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胡旋女》就写道:“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圆转,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所以,当年在华清宫,兴之所至,贵妃登台表演,当然妩媚动人。李隆基呢?更是常常亲自击打羯鼓,充当乐队指挥。才子佳人,珠联璧合,说句老实话,这两个杰出的艺术家,倒还真的是中国老百姓心目中的那种男欢女爱的绝配呢!

但是,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却有着一个致命的硬伤,这就是他们的结合一开始就是一场父纳子妃的楚平王式的乱伦之举(主要责任当然不在杨玉环)。杨玉环乃蒲州永乐(今山西芮城)人,父亲早死,她自小在叔父家长大,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16岁时,当上了唐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但不久以后,即被那个当了近30年的太平皇帝,热衷于声色犬马的老公爹李隆基看中。为了掩人耳目,这个皇帝佬儿先在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让杨玉环当了女道士,道号太真,过了6年,即到天宝四年(公元745年),27岁的杨玉环才正式成为60岁的唐玄宗的贵妃。晚唐诗人李商隐曾有《龙池》诗:“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为什么参加了玄宗的盛宴寿王居然彻夜不眠?原因很简单:他在那儿看见了自己昔日的爱妃杨玉环。

然而,当代中国的一些人却偏偏要忽略、甚或忘掉这一点。也许是由于中国历史上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太少,或者是因为要靠李、杨二人所谓的爱情故事赚钱,他们乐意宣扬的是“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的缠绵悱恻,他们乐于念叨的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誓言。历史学家也许常常会对此摇头叹息甚或愤愤不已,但在我看来,既然那么多的人都要对李隆基和杨玉环隐恶扬善,那似乎也只好如此了。

所幸,传诵着李隆基和杨玉环爱情故事的华清宫,只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而不是一本权威的历史教科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