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国堂朱氏承达公字辈排位(朱封金东溪笔谈之四)

沛国堂朱氏承达公字辈排位(朱封金东溪笔谈之四)(1)

近来对家谱研究颇感兴趣。

家谱是一个家族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传承下来的脉络和世系,研究家谱,看家谱里古人写的文章,不仅是学习古文的一种方式,同时也可以借此了解古人当时生产生活的情景。

学习从一本古谱开始。

前不久,有宗亲将他们族中一本民国年间三修的家谱给我,请我为他们续修家谱时写点文章。我欣然应诺。说是古谱,其实最近一次修谱时间是民国年间,但从纸张和字体来看,确实有古色古香之味。该谱首修于光绪元年,次修于民国元年,三修于民国三十六年,是一本原汁原味、具有古汉语语法的家谱,里面的纪念文章都由当时当地有名望的文化人撰写,全繁体,无断句,读这样的文章还真颇费功夫,但对提高古汉语知识则有事半功倍之效果。

如果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古人写文章或遣词造句特喜欢用一些生僻的字词,这些字词因汉字的简化而被消灭。不得不说,汉字的简化使我们快速掌握了汉字,但也丢掉了一些传统的文化。

纵观该家谱里的文章,许多汉字和词语都是我们现在基本不用或未见过的,在此随机摘一两处,供大家欣赏,如“㸐”、“窳”、“灋”、“㠯”、“凢”等等,不一而足,如今,见过这些字的人有多少呢?还有的字从键盘根本敲不出来,汉语大字典也找不着,更不谈读音了,如“王革”(王 革)。

在遣词造句上,古人用的词语也是我们今人很少用到的,如:服田力穑、辞隆就窳、苦节励贞、椎髻布衣、殆庶几乎、鸟革翚飞等等,如果把这些成语放进没有标点的古文里去,再把前后的语句连起来读一遍,犹如读天书啊。更有甚者,把天干地支里的“乙亥年”,偏偏写成 “旃蒙大渊献”,今人有几个知道呢?!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我等掌握的那几个汉字,确实不值一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