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挑战人类生存极限的东北抗联如何过年)
这几天,看着七碟八碗丰盛的饭菜,不由想起条件艰苦的东北抗联如何过年。
东北抗联条件之艰苦,在我军历史上罕见。主要表现:一是所处自然环境之恶劣,挑战了人类的生存极限;二是粮食被服等物资奇缺,长期忍饥挨饿带伤作战;三是战斗频繁,基本没有休整机会;四是叛徒之多,危害之大军史上罕见,很多高级将领和官兵牺牲于叛徒告密或叛变攻击。五是日军对抗联官兵之凶残,杨靖宇和赵尚志两位将军的头颅都被割掉,赵尚志身躯被扔到松花江里,杨靖宇的身体被解剖,战争史上极其少见。
这么苦的环境下,下面,咱们从1935到1942年看看抗联官兵如何过年。
1935年春节(2月4日)
抗联一军一师三团战士李成才前辈回忆:
1934年腊月,部队通过截了两次伪警察给养,共缴获20辆马车物资,除了送给百姓一部分外,队伍就从岭后查家堡子回到洼子沟张家街过年。过年吃的猪肉是红塘石栾村长在二户来买了三口猪送来的,其他东西部队自己都有。
年三十的晚上吃的饺子,然后,韩司令还跳了朝鲜舞,大家都很高兴。初一那天,杨木林子、张家街、东沟、西沟的人家一户一人都来开了会,韩司令在会上讲了抗联是干什么的,号召大家成立反日会,还当场选举了会长。年后不几天,抗联的谢连阁回家探亲时,因地主告密,逃跑时被警察打死,脑袋被带走。
背景资料:
初期日军主要采取军事围剿的战略,且日军也没有彻底整合东北的军政匪等势力,没有完全把触角伸入到东三省各个角落。
这应该是抗联部队过得最好的一个年。
1936年春节(1月24日)
1936年1月24日22时许,杨靖宇率所部80人与抗日义勇军“老北风”、于胜武、高维国、朱海乐等部400余人联合,进攻本溪县碱厂街。激战4个小时,消灭日伪军30余人,遂撤出战斗。此次战斗虽未攻克碱厂,但给敌人以沉重打击,第二自卫大队队长于殿仲在此次战斗中牺牲。这就是碱厂街攻击战。
背景资料:
1936年春节前后,日军除调动大批部队进行讨伐围剿外,还实行保甲连坐等政策,以阻隔群众和抗日部队的联系,使抗日部队在弹药补充、粮食后勤补给上遇到了很多困难。
对此,为研究应对措施,加强统一领导,便于协调作战。抗联第二、五军党委于1月20日召开特别会议。第三军、第四军、汤原游击总队及民众救国军、自卫军支队领导人于28日召开会议,成立东北民众反日联合军总司令部,赵尚志为总司令。
此后,抗联与日伪军展开针锋相对的战斗。
1937年春节(2月11日)
1938年春节(1月31日)
抗联一路军司令部特卫排排长张秀凤对抗联过年记忆最深的有两次:
第一回是1937年腊月二十九,抗联一军警卫旅到达临江县红土崖准备过年时,突然接到命令:敌人从据点向抗联奔袭过来了,火速转移!于是,我们的部队急行军80多华里,越过两座高山,趟过两条暖河子,才甩掉跟在后边的鬼子。腊月的寒风刺骨,战士冻得浑身打哆嗦。天一黑,下起了鹅毛大雪,司令部在临江县城墙砬子,挤在房东的大北屋里,我在一盏昏暗的油灯下,看书学习。
天将亮了,村中鞭炮声响彻一片,村上有些老百姓听到信儿来给抗联拜年了。此时,一股敌人又跟上来了。为了让老百姓安全过年,靖宇将军拉起队伍转移出村,把日伪“讨伐”队牵向莽莽苍苍的老林子里,与敌人捉迷藏。老百姓的年是过安生了,可抗联部队却是在荒山雪野的苦战中度过春节。
2月8日,第八军第一师袭击勃利县四区伪警察署。11日,第一军第一师建立在本溪县和尚帽子的密营遭日伪军包围。战斗中,一军政治部主任宋铁岩壮烈牺牲。抗联独立师袭击富锦县哈达密河伪自卫团。14日 第二军第六师在红山头与日伪“讨伐队”交战。20日,第二军六师在抚松县城南方15公里处与伪靖安军激战。
第二回是1938年的春节。抗联一军军部是在桦甸县头道溜河村过的年。军部住在一家姓王的房东一间北屋里。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置办好吃好喝的,忙着过年。就在这一天晚上,杨司令的警卫员小聂发高烧,浑身滚烫,房东刘大娘知道了,烧了碗红糖姜水,送到小聂睡的炕头上,亲切地说:“孩子,赶上过年可别病了,快把这碗姜汤喝下去,发发汗就好了。”小聂眼睛湿润了,说:“大娘,谢谢您了!”“当兵在外打鬼子,为我们老百姓吃苦受累,还谢什么?不要见外。”大娘说过之后,又拿来了用凉水泡过的毛巾敷在小聂的头上。小聂像在躺在亲娘的怀里一样温暖地睡着了。
背景资料:
为消除东北抗日联军,日军讨伐的规模越来越大,手法也越来越残酷。其间最暴虐的一招便是1938年起,在“集团部落”的基础上推广的“归屯并户”。
文章中的桦甸县头道溜河村应该是偏远地区,不偏远也不行,抗联的实力也不允许大白天到日军鼻子下面活动。二是日本“集团部落政策” “归屯并户”还没有推广到这里。
这两项政策的巨大影响就是基本使抗联与老百姓隔绝,加上残酷的连坐等制度,抗联越来越难以得到粮食、食盐等,处境越发艰难。
打仗不仅仅是依靠武器装备、训练水平、指挥水平、战术战法和官兵信仰信念,还有后勤给养。其中,粮食、药品等对于部队战斗力的影响极大。老话说的一个好的司务长能顶半个指导员。就是这个意思。
比如,现在我们看起来普通的大蒜,在战争年代也是战略物资,有抗菌消炎作用。真是战争版的蒜你狠啊。
1939年春节(2月19日)
2月16日,抗联龙南指挥部第四支队长雷炎在海伦与望奎交界的李洛涿屯与敌作战中牺牲。
2月份,第一路军警卫旅与二军四师一部在安图县老道沟岭伏击日军一部。留守汤原的六军一师一团在汤东遭到严重损失。
背景资料:
1938年以后对于东北抗日联军来说,困难到了极点。据统计,有些部队每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无斤米粒粮。其处境之惨,生活之苦、战斗之残酷,很难用语言进行描述。抗联主要的问题便是供给,最主要的是给养问题,并不是争取大小军事胜利问题。
北满省委代表冯仲云和战友们经常要和多于自己几倍、几十倍的强敌进行殊死搏斗,在零下40多度的严寒中和战士们一样穿着“开花”棉袄,脚穿露出脚趾的靰鞡鞋。冯仲云以省委的名义给李兆麟写信说:“饥饿已经成为我们经常的事情,三天两天挨着饿,草根树皮都成了我们的粮食,多少抗联战士,默默地死在饥寒病困中,他们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是人世间罕见的……”
东北抗联老战士潘兆会在2012年接受采访时说:“那时,吃啥呀,夏天吃的是野菜,战马死了吃马肉,马肉吃完了,吃马皮,1938、1939年啊,太难了。冬天到了,太难熬了,想打猎,枪里却没有一粒子弹。”
1940年春节(2月8日)
抗联老战士、原柳州军分区副司令员沈凤山讲他1940年在抗联过年时的一段沉重往事:那年是抗联最困难的一年,因为叛徒程斌把抗联密营都给捣毁了,部队断了后勤补给,到了年三十晚上他就格外想家,格外盼着饺子吃。
那是他参加抗联后的第二个春节。因为环境艰苦,平常总是半饥半饱的,也就格外盼过年,寻思过年了就能有点好吃的。没想到大年三十晚上,盼来盼去,盼来的却是每人两铜勺黄豆粒儿,两铜勺苞米粒儿。失落地哭了起来。杨靖宇将军见状,就把自己那两铜勺黄豆粒儿塞给我了,哄我说:“孩子,今年过年是亏待你们这些小尕儿了。不要哭,挺过去这段最寒冷、最困难的时候就好了。越是快天亮的时候,天越黑。我们这点苦就快要吃到头了,啊!”其实,就这两铜勺黄豆粒儿还是部队为了过年,想尽办法淘弄来做年嚼果的。
年后,军部警卫旅一团就和杨司令分手了。不久,传来杨靖宇将军牺牲的消息。听说杨靖宇将军牺牲时,肚子里一粒粮食也没有,只有草根和棉絮,我禁不住大哭起来。我后悔呀,后悔我过年的时候怎么那么不懂事,不该吃杨靖宇将军那两勺黄豆粒儿。总认为要不是自己多吃了两勺黄豆粒儿,杨司令兴许不至于死,至少不会死的时候肚里一粒粮食都没有吧!
1940年春节的这两勺黄豆粒儿,就这样成了沈老心头永远的伤痛,也成了他对抗联过大年的永远记忆。不管什么时候想起来都心疼得不得了。说着说着,老人家双泪长流,难过无比。
背景资料:
1939年冬天的雪分外大,森林里积雪有二三尺深,行军非常困难。敌人对杨靖宇部采取了毒辣的“狗蝇子战术”,死死“叮”住,穷追不舍,甩掉一股又遇上一股,部队很难得到休整。战士们冻伤冻死很多,没有粮食只好吃树皮。部队为从敌人手中夺取粮食和给养,都要经过激烈的战斗,甚至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
据日军1940年2月份的“讨伐旬报”,记载了2月1日到2月10日期间,杨靖宇所部与敌伪进行的12次战斗情况,而当年的2月7日是农历年除夕,即使这一天也进行了三次战斗。2月23日,杨靖宇将军孤身一人在濛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后牺牲。残暴的日军割下将军的头颅。为弄明白将军连续战斗吃什么,又解剖了他的尸体,胃里只有棉絮、树皮,震惊了日军。将军牺牲时,只有35岁。
东北抗联秘营遗址
1941年春节(1月27日)
1月29日,抗联第十军军长汪雅臣、副军长张忠喜率军部32人宿营在五常县九十五顶子山。凌晨,因叛徒告密,被60多个日伪军包围。汪雅臣镇定自若,临危不惧,委托副军长张忠喜带领大部人员从东南山口突围,自己带领不足10人,坚守西面山头进行掩护。此时,敌人已抢占东南山头高地,副军长等人冲入漫岗地时,均遭不幸。汪雅臣带人前去援救,警卫员中弹牺牲。汪雅臣胸部、腿部多处中弹,被捕后牺牲,时年30岁。
背景:
抗联里约六百名女战士中,为数不多留下姓名,且活到抗战胜利后仅剩的几名女战士之一的李敏前辈回忆:她不仅吃过田鼠,还吃过皮鞋,那种厚牛皮缝制的靰鞡鞋,在秘营被日军摧毁之后,抗联的粮食变得尤为珍贵,即便是皮鞋也要等到打了胜仗或是过年才有得吃,提起往事李敏泪流不止。感谢那个年代的皮鞋货真价实,不是人造革或牛皮纸做的。
11月,抗联部分部队转移到苏联北野营进行整训。
1942年春节(2月15日)
2月12日,腊月二十七,与林彪元帅、李运昌将军等为同窗的黄埔四期生,赵尚志将军身负重伤被捕后牺牲,仅 34岁。赵尚志把自己的最后一滴鲜血洒在了东北大地上洒在了自己的祖国。他牺牲后日军残忍地用钢锯锯掉了他的头颅,由英雄的头颅送往伪满洲国首都国京(今长春),将其身躯投进松花江。
赵尚志将军
背景资料:
赵尚志名言:“没有国哪有脸”,发誓不赶走日寇不结婚、不洗脸。其英雄主义气概,令日寇闻风丧胆。赵尚志太能打了,在东北与杨靖宇齐名并称为“南杨北赵”。日军将领哀叹:小小的满洲,大大的赵尚志。日本人曾悬赏说,“一钱骨头一钱金,一两肉得一两银。”赵尚志贵重到已经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了。
在严酷的环境下,在敌人凶残的绞杀下,东北抗联遭受了几近覆灭的严重挫折。在1939年到1940年这两年中,抗联的活动区域由原先的70个县缩小到不足10个县。抗联部队也由原先的4.5万人缩减到1000人左右,仅11个军的先后19名军长、代军长中,就有9名牺牲——杨靖宇、赵尚志、王德泰、李延平、夏云杰、陈荣久、汪亚臣、柴世荣、许亨植......坚持到抗战胜利的,只有四人。
其中,熟为人知的是周保中。但到了1964年就去世了,享年才62岁。毫无疑问,过于恶劣的生存环境,持续不断的战斗,曾经腿受伤,腹部受伤肠子流出体外,不断受伤加上长期营养不良,无疑是周保中前辈早逝的一个重要原因。
以上所举的例子仅仅是极小一部分,大批冻死饿死战死负伤而死,艰苦卓绝少有。期间,杨靖宇和赵尚志两位将军的头颅回归之路异常曲折,完全可以写一本长篇小说或拍一部电影。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这句话还真不是随便说说,东北抗联官兵在极端环境下,挑战人类生存极限,还不停地战斗,用鲜血和生命诠释得淋漓尽致。
伟大的抗联精神不灭!伟大的抗联官兵永垂不朽!
在此,向东北方向心香一炷,遥祭抗联官兵!
参考资料:东北抗联大事记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