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处事需要看什么书(最败人缘的三种说话方式)

为人处事需要看什么书(最败人缘的三种说话方式)(1)

本文共1695个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说话是一门社交艺术,如何把话说得让人喜欢听、愿意听,是一门学问。

网络上一直流传着这么一段对话:

“你瞅啥?”

“瞅你咋地?”

“再瞅一下试试?”

“!@#¥%&*……”

虽然只是逗人几声笑的段子,但这个段子背后,其实藏着一个几乎所有人都认可的事实:许多矛盾,是从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开始的。

嘴巴是一柄双刃剑,一个人嘴巴里说出来的话,能让人如沐春风,也能让人如坠冰窖,而这些话究竟是暖人还是伤人,往往取决于他说话的方式。

很多时候,一个不懂得如何说话的人,往往容易一开口就得罪人,尤其是以下这三种说话方式,最容易败光一个人的人缘。

为人处事需要看什么书(最败人缘的三种说话方式)(2)

为人处事需要看什么书(最败人缘的三种说话方式)(3)

第一种让人讨厌的说话方式,就是说话时,总都说不到点子上的人。

生活中、工作上,我们往往会遇到这类人,他们和你说话的时候,就像唐僧念经,你努力从他的言语之中寻找你需要的信息,却发现没有一句是有用的。

现代社会是一个讲究时间和效率的社会,这一点在两个人交谈时尤其重要。

如果你和一个人谈事情,讲了半天都不能把重点说清楚,要么是你能力不行,要么是你不尊重他。而且长此以往,你会给人留下一个废话多的印象,不仅想和你聊天谈话的人会越来越少,你的社交和工作也会受到影响。

刘墉在《说话的魅力》中说:说话,最大的艺术就在于同一句话你怎么说。哪件事先说,哪件事后说。尤其重要的是,你要知道如何说到重点。

成年人之间的交流,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把想说的事情说清楚。这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待人接物的礼仪。

为人处事需要看什么书(最败人缘的三种说话方式)(4)

为人处事需要看什么书(最败人缘的三种说话方式)(5)

喜欢阴阳怪气说话的人,也非常令人生厌。

这类人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生活中、网络上或朋友圈里,含沙射影或皮笑肉不笑地说一些话来恶心你。

他们不喜欢看到别人过得比他们好,也看不得别人能力优秀和才干突出。看到别人比自己优秀,比自己过得好,他们就会产生嫉妒心理,但他们的嫉妒心不是赤裸裸的,而是阴暗的。

他们不会正视自己的不足,努力提升自己来和你竞争。相反地,他们会用各种方式找你麻烦,搅乱你的心情,让你恶心不已又无可奈何。

他们最乐于见到的事,就是把你拉下水,与他们一起陷于泥潭里。

我见过朋友在朋友圈里分享了旅游照片,却被人怪里怪气地说“你可真有钱啊”。也见过朋友好不容易攒够钱买了套小居室,却被人说“有房了不起吗?还不是当房奴。”

《荀子》一书中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对于他们来说,别的东西不行,用嘴巴伤人却是最在行。

遇到说话阴阳怪气的人,最好的方法是眼不见为净,从朋友圈到心里都把他拉黑。

为人处事需要看什么书(最败人缘的三种说话方式)(6)

为人处事需要看什么书(最败人缘的三种说话方式)(7)

与人说话时,最不讨喜的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我有一个哥们,年纪已经三十好几了,却始终没有结婚,软硬件条件都过关,但是他谈过的几段恋爱都无疾而终。看着身边朋友的孩子都上小学了,结婚这件事也成了他心里的一个疙瘩。

有次我和哥们几个吃饭,席间另一个朋友问起哥们的婚事,哥们表示尚未遇到合适的人,并且表达了自己不想说这件事。结果那个朋友不仅没有停下嘴的意思,反而不断地追问哥们,还摆出一副过来人的姿态向他说,我都结婚有十年了,你听我一句。这下可把哥们惹恼了,他气得当场离席而去。

后来,两人形同陌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想提及的痛处或者隐私,但有的人却有一种习惯,喜欢专门挑别人的痛处来说事。

事实上,这类人不是单纯地不懂人情世故,而是喜欢借戳别人的痛处来炫耀自己。暗示别人我有你没有的东西,所以我比你牛,以此来彰显自己的优越感。他们的口头禅往往是:“你听我一句劝”、“我说话比较直”、“我是为你好”……

一般来说,这些喜欢哪壶不开提哪壶的人,在日常相处中也往往是那个情商低下,自以为是的人。

面对这类人,你最好义正言辞的告诉他:我不想说这个话题。

如果他不识趣,那就转身走人吧。

为人处事需要看什么书(最败人缘的三种说话方式)(8)

为人处事需要看什么书(最败人缘的三种说话方式)(9)

一个人的人缘,和他的嘴息息相关。

我们都会说话,但很多人不懂怎么说话。有的人一开口,就能得罪人,败光自己的人缘,他们的话要么带有恶意,要么不中听。而有的人说话,却是恰到好处,让人心生好感,只需三言两句,就能抓人心神。

说话是一门社交艺术,如何把话说得让人愿意听、喜欢听,是一门学问。

坏话好说、狠话柔说、大话小说,笑话冷说,重话轻说,急话缓说,长话短说,虚话实说,废话少说。

把话说到心窝里,是说话的最高境界,于人是善意的表现,于己是内在的修行。

即使我们达不到这种境界,至少也可以做一个不开口就令人讨厌的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