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针毛有哪些 毛笔的历史就是一部动物驯化史
△赶毛。
△水盆环节处理毫毛。
△齐毛工序。
△用骨梳清理毫毛杂质。
△扎笔头。
△挖孔。
△整笔,将蘸了海石花浓汁的笔头打磨好。
△笔杆上刻字。组图 / 卢七星
笔之所贵在于毫。
制作一支毛笔笔头的材料就像是人类征服自然的进程一般,难以想象,从苘麻、竹丝、茅草、兔毫、鹿毫到羊毫、狼毫、马毫、鸡毫、狐毫的几千年里,这些不起眼的动植物竟成就了中国几千年的书写文明。
特别是动物,从野生到家养,毛笔的历史也是一部微型动物驯化史。挥毫落纸,人类的力量以最温柔的方式挺立起来。最后,遵循着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兔毫、羊毫、狼毫留了下来,动物们用自己的毛发维系着纸与笔的古老牵挂。含蓄表露着中国人的家国心事,笔也是中国人的语言。
兔毫历史最为悠久
作为上流文人的宠儿,兔毫和狼毫一直占据着毛笔界的主导地位。以这两种毫毛做笔,既能发挥中国人圆融的个性,又能展现刚柔兼济的风骨。
兔毫的历史最为悠久,从 " 蒙恬取山中之兔毛以造笔 " 的史料记载中便确定了兔毫的主角地位。若再往前追溯,1954 年,湖南长沙郊外左家公山战国古墓中出土的兔毫笔可谓是毛笔界中的祖先了。
抛开兔毫的历史,单就作为毛笔头的毛料而言,山兔毛锋颖细长,尖锐如锥,制成的笔头健强有力,最符合毛笔 " 四德 "。在中国,因地理气候所致,尽管野兔分布较广,却并不能全部被做成上好的兔毫,岭南一带的野兔毛短且粗,就并不适合。《笔经》曾提及宣州中山兔肥毫长,是做笔的上品。白居易也曾有诗曰 " 每岁宣城进笔时,紫毫之价如金贵 "。
兔毛做笔的讲究是其他毛料不可比的。根据部位的不同,同一张山兔皮上的毛常被分成不同等级。前腿以后脊背上最长的毛为 " 兔颖 ",是精华部分,分为紫毫和白毫。此外,根据锋颖长度还可分为 " 三花 "" 四花 "" 五花 "" 六花 "" 七花 "" 八花 " 等。上好的兔毫笔除了纯紫毫白毫外,也可由兔颖和各种花毛掺和制成。除了锋颖长度略低," 三花 " 的性能与紫毫白毫无异,但从 " 四花 " 开始,兔毛的品质就逐级递减。
元代以前,秋冬野兔背上的紫毫还是易得的材料,但随着野兔数量的减少,上好兔毛也逐渐变得稀少,其他毛料的笔才得以进入士人视野之中。19 世纪从西方引入家兔后,兔毫又渐次增多。那时,湘笔便主要采用中南地区的兔毫,湖南所产兔毫的质量更是首屈一指。
狼毫笔一度被称为 " 鼠须笔 ",因刚柔相济,下笔精劲有力而颇受文人青睐。欧阳修曾称之为 " 鼠须栗尾笔 ",并将其赠与蔡襄。关于 " 鼠须笔 " 的制作毛料历史上定论不一,但绝大部分以黄鼠狼尾为毛料所制。北方狼毫质量上乘,经霜雪历练后,毛质劲挺而有韧性。
除两大主流毛笔外,有 " 虎仆 " 之称的狸毛笔也一度登榜,地位仅次于兔毫笔,它主要是由秦岭、长江流域沿岸各省的九节狸的毛所作。岭南一带曾一度用狸毛替代稀缺的兔毫,精制而成的狸毛笔性能优良,经久耐用,甚至成为明代重要的贡品。另外,因其毛色美观,还常作为毛笔的辅毛。但清代文人多因其太过锐利而评价不高。
羊毫的逆袭
北宋前,羊毛一直作为毛料中的配角出现,常被用作披笔和副
毫,以调节毛笔的弹性,达到蓄墨和中和笔性的作用,甚至被称为 " 笔之最下者 "。
作为中国六畜之一,羊的养殖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广泛的分布使得羊毛跟其他制作毛笔的毛料相比,不仅资源丰富,更价廉耐久。正因如此,它的逆袭之路也颇为曲折。用山羊的皮毛、尾毛、须毛制笔,起源于民间,流行于长江三角洲附近,尤其是太湖沿岸的嘉兴、湖州、苏州等地和没有优质毛料的岭南地区。材料的低廉令宋以前的文人常对其嗤之以鼻,并将羊毫视作 " 次等笔 " 的代名词。
羊毫真正崭露头角是宋朝之后。元代时,因兔毫笔稀缺,它曾经作为替代品进入上流文人视线,还一度出现了以兔毛为心、羊毛为副毫、外形似兰花苞的小型毛笔羊毫兰蕊,是写小字的佳品。市场上的羊毫笔也大多是用羊毫跟其他毛料一起加工制作,有的制笔工艺更为简陋,直接以羊毛和麻制作,加上上层士人多用狼毫、兔毫笔,羊毫依然没有成功打开市场。
羊毫真正占有一席之地得益于明朝中后期巨幅立轴书法的盛行,这种书法用笔皆为大笔,本就是短毛的兔毫、狼毫自然不能满足其要求,而长度适中的羊毛则刚好派上用场。湖笔一派更是趁机细化了羊毛的规范,发挥其长处,做成形制可大可小的兼毫笔。这种笔不仅便于蓄墨,且经久耐用,笔锋刚柔兼济,尤其适合行草书。明嘉靖年间,何士晋撰写的《工部厂库须知》中就曾提及,当时宁国府、太平府、浙江进贡山羊毛分量一百多斤,远远超过了兔毛、香狸皮的总量。
对于极为讲究 " 尖、圆、齐、健 " 的毛笔来说,羊毛也有自身缺陷,它柔软无骨,纯羊毛制成的笔头不能兼顾软硬,难以驾驭。因此,就算在清代碑学兴起之后,普遍被上层文人选用的羊毫也依然以兼毫为主。
家禽、家畜毛料也有一席之地
毛笔的选材往往也因地制宜,除了诸多主角毛料,家禽、家畜及一些特殊的植物也常成为制笔原料。
岭南一带野兔极少,鸡毫笔便相当于兔毫笔一般的存在。作为中国古老的家禽,鸡毛被运用到毛笔上并不奇怪,无心散卓法制笔工艺成熟后,取公鸡颈上和尾部两侧的长毛,去其梗后,留下的细毛都有锋颖,且着墨后锋颖不变形,这便是鸡毫。它有着羊毫的柔性,但柔中带刚,自成一格。一旦有较好的毛料出现时,鸡毛就会让位,又因其颜色美观,能调和笔头的软硬,也常被当作披毛。黄庭坚和苏轼被贬时,都曾用过鸡毫笔。
中国的家畜猪、马的皮毛也是制笔的毛料。元代,人们用寒冷地区的猪鬃和马毛来做大笔。猪鬃是猪背上的刚毛,颇为刚硬,必须用石灰水长时间浸泡才能做笔。古人为了制作猪毛笔有时还将一根猪鬃分成四五根细鬃。但它的刚健也可以弥补兔毫、狸毫、狼毫等不能做大笔的缺陷。马鬃是粗细介于猪鬃和羊毫之间的一种毛料,毛质圆且直,又比猪鬃柔和,常常成为制匾额笔的上等材料。
除了动物毛类,古人还尝试过用苘麻、竹丝、蒙草来做制笔。但这些植物纤维做成的笔大多吸墨过多,吐墨不均匀,早已被废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