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期的自称(西周春秋时期各个不同阶层人的称呼)

读《左传》的时候感觉最活跃、最性格鲜明、最关键的人物往往不是周王也不是诸侯,甚至不是具有高级地位的卿,而是“大夫”。

就拿我最感兴趣的晋国历史来说,太子申生的拥护者里克就是大夫,倔强不屈,先杀了晋献公立的太子奚齐,后杀了再立的晋国国君卓子。而当流亡在外的公子夷吾从秦国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大夫里克为了不让国君猜忌而甘愿自送性命。

按照周代的宗法制,王的嫡长子作为大宗的继承人,余者则降为小宗分封为诸侯。诸侯也有前代的后裔或是有功的臣子。诸侯以嫡长子为继承人即大宗,余者绛为小宗分封为卿大夫。所以大夫,和国君或诸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鲁桓公嫡长子同继位为鲁庄公,庄公的兄弟庆父、叔牙、季友则分别为大夫。“卿大夫”是个统称,“卿”是大夫里少数非常有身份地位的。比如晋国赵氏宗主赵衰。

西周时期的自称(西周春秋时期各个不同阶层人的称呼)(1)

春秋战国时期也有很多读书人成为大夫,他们辅佐国君而详参国政,神采飞扬地活在史籍中,比如:伍子胥、管仲、晏子……而战国时期“士”作为贵族最低的一个等级也活跃起来。于是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士大夫”。士大夫与大夫有根本的区别,士大夫是指官吏中有声望、有地位的知识阶层。

众人,简称“众”,商周时期的奴隶。如殷墟甲骨卜辞中“王大令众人”语。

国人,西周、春秋时对于居住在国都的人的通称。“国人者,谓住 在国城之内,即六乡之民也。”如《周礼》“国人郊人从其有司”。一般来说“国人”指的是奴隶社会中的自由民,有参予议论国事的权力。如春秋时诸侯国国君可以召国人“询国危”、“询立君”等。国君的废立,卿大夫讧等有时候可以由国人向背而决定。国人有服役和纳赋的义务,诸侯国军也大多以国人为主力。

西周时期的自称(西周春秋时期各个不同阶层人的称呼)(2)

野人,专业从事农耕生产的奴隶或平民。如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到五鹿的时候“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重耳流亡,向野人讨食物,野人给了他土块,狐偃说这是好兆头,象征着重耳将有土地。

小人,西周、春秋时称贵族为“君子”,被平民为“小人”,这两个称呼是所属阶层上的相对称呼。春秋末年以后“君子”和“小人”才成为儒家所谓之有德者和无德者。

庶人,西周奴隶。如大盂鼎,“易女邦司白,人鬲自驭至于庶人六百又五十九夫。”我也很纳闷,为什么不赏赐个整数。春秋时期,庶人的地位在“士”之下,在“工商皂隶”之上。秦汉以后以“庶人”泛指没有官爵的平民。

人鬲:简称“鬲”,西周对奴隶或俘虏的称呼。以“人”或“夫”来作为计数。如大盂鼎铭文“人鬲千又五十夫”。人鬲是单身的奴隶,区别于整个氏族被灭而全部被当作奴隶,如大克鼎铭文里的“井人”等。

西周时期的自称(西周春秋时期各个不同阶层人的称呼)(3)

臣妾:男奴叫“臣”,女奴叫“妾”,臣妾是已经婚配的奴隶。《左传*僖公十七年》:晋惠公(晋国公子夷吾)在梁国的时候,梁伯把女儿嫁给他。梁姬怀孕的时候梁国太卜招父和他的儿子为梁姬占卜。卜招父的儿子说梁姬会生一儿一女,卜招父说,“男为人臣,女为人妾”。所以给男孩起名叫“圉”,给女孩起名叫“妾”。“圉”是指专门养马的奴隶。后来果然子圉在秦国做人质,而妾在秦国做了侍女。如果是养蚕的女奴就叫“蚕妾”,比如偷听重耳和狐偃说话的那个“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

战争的俘虏称为“讯”,如东夷的俘虏叫作“夷讯”;也称作“磿”[lì],如《诗经*大雅*皇矣》“执讯连连”。

西周时期的自称(西周春秋时期各个不同阶层人的称呼)(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