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其实就是海里的一种鱼类(称霸海洋的鱼龙)
在几亿年前,我国的青藏高原等地区还是汪洋一片,波涛汹涌,海洋面积非常庞大,横跨欧亚大陆,与西亚、东南亚、南欧、北非等海域相通,这片海域被称为古地中海,也就是特提斯海。这个名字是1893年由奥地利学者E.修斯所取。对于特提斯海的区域范围大小,目前科学家尚未有明确的结论,总之争论不休,特提斯海的地质经历颇为复杂。但这片海洋并非死气沉沉,而是生活着形态各异的动物。
称霸特提斯海的鱼龙
生物学家在青藏高原地区发现了一些碎屑岩,而且岩石的颜色主要是以浅绿色和灰绿色为主,这表明在古时这片海域气候温暖,森林密布,海洋中藻类等植物也很茂盛,众多的动物化石也表明,在这片海域聚集着各种喜暖喜湿的动物,水边还有些大型两栖动物在活动,是海生生物、植物发展茂盛的区域。不过生物学家又发现了一些红色的地层,经过化验,生物学家发现其化石成分含有丰富钙质胶结、氧化铁,这代表海域内的气候已经不再是过去的那种温湿气候,而是干热气候,在侏罗纪时代,这样的气候是普遍且有利于爬行动物发展的。
此时大眼鱼龙逐渐成为海洋的霸主,在此后的2000万年里,也是鱼龙最辉煌的时代。
温暖的阳光倾酒在碧蓝色的海洋中,明晃晃地像是玻璃反射般闪闪发亮,海百合、珊瑚虫、菊石、各种鱼类、鱼龙在海域中自由游弋,成群的鱼儿巡游,树枝树叶漂浮在海面上,一阵风吹来,泛起阵阵浪花,许多生物在追逐着漂浮在海面上的树木,在那光线稀少甚至光线无法穿透的深海区,大眼鱼龙正在游动,闪动着又大又圆的眼睛环顾四周,寻找潜在的猎物。
大眼鱼龙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大眼鱼龙顾名思义就是眼睛很大的鱼龙,从外表来看,跟海豚很相似,胖乎乎,圆滚滚的,体长在2-4米间,呈泪滴形,尾巴很长,四肢进化得很好,当其游泳时,通过尾巴摆动提供推力,四肢也可以摆动,就像是船桨。其眼晴非常大,眼窝直径可达10厘米,这使得它的眼晴特别突出,几乎占据了头颅骨的大部分,在深海区、夜间以及其他光线较为微弱的地方,这种眼睛结构能够帮助它们看清眼前的情景,发现潜在的猎物。另外,我们知道海豚经常会跳跃出水面,这是为了甩掉身上的寄生虫,鱼龙的躯体很光滑,而且游泳速度极快。
在调查鱼龙化石的过程中,生物学家发现大眼鱼龙会高度聚集,而且场地经常不变,他们猜测这很有可能是生产地,而且生产地常常在浅海区,这和盆鱼的习性似乎有相同之处,鲨鱼通常将浅海区作为产卵或者分娩地,浅海区通常有海藻丛、水草丛、珊瑚礁等,这可以为新生婴儿提供庇护。
进入侏罗纪时代后,鱼龙的进化速度明显加快,在3000年里,鱼龙完成了最后的进化,如果事先不知这是鱼龙,人们很有可能就会将其当作鱼类了。大眼鱼龙嘴部几乎没有牙齿,靠捕食乌贼、就鱼等为生,其在捕猎物的过程中,最主要的依靠就是速度,大眼鱼龙的速度可达25公里每小时,而且其可以潜入水中长达20分钟。这个时间足以维持它潜入水下600米处,然后返回水面所需。
鱼龙的家族史
鱼龙种类很多,包括狭鳍龙、离片齿龙、神剑鱼龙等。狭鳍龙是生活在早侏罗纪时代的,属于小型鱼龙。狭鳍龙的鳍类似玻璃钢的结构,就是蛋白胶原质层层互相交织,形成网状结构,使得狭鳍龙的皮肤具有很强的弹性,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网状结构不再光滑细腻,而是出现了皱纹。离片齿龙则是身躯庞大,前鳍和后鳍都十分狭长,不过两者长度相差无几,与大眼鱼龙不同,离片齿龙嘴部有着锋利的牙齿,凶狠强悍,善于搏斗,是侏罗纪时代海洋生物最可怕的生物之一。
在3000万年的时间里,从三叠纪开始,许多鱼龙登上海洋舞台,又从海洋舞台消失,唯有离片齿龙一直站在舞台上历经风雨,经过了重重考验,直到后期巨型上龙登场后才消失。神剑鱼龙的形状有些特别,就是其上颌变得非常长,就像是狭长的针般,如同箭鱼。据说生物学家在见到神剑鱼龙那狭长的上颌时,便联想起了传说中的亚瑟王,亚瑟王正是由于技出了神剑,オ得到了众人的认可和追随。生物学家便用神剑命名这条鱼龙,寓意这个发现就像是亚瑟王拔出神剑一样让人震惊。神剑鱼龙有着大且圆的眼睛,前鳍非常宽大,上喙非常长,而且没有牙齿,下喙很短,有锋利的牙齿。生物学家根据其特征推断,神剑鱼龙的游泳速度非常慢,这是根据其前鳍得知的,同时眼晴大则适合在深海区捕食猎物,所以神剑鱼龙应该是在海底慢慢移动,寻得猎物后用下喙将其咬住,然后慢慢吞掉。
狭鳍龙
但是在侏罗纪中期,狭鳍龙、离片齿龙、神剑鱼龙都遭受了某种灾难而惨遭灭绝。从此以后,鱼龙在海洋中彻底失去了海洋霸主的地位,在此后约千万年的时间里,海洋里好像没有鱼龙的存在了。直到侏罗纪晚期,出现了大眼鱼龙。
鱼龙家族的衰败
大眼鱼龙大约是在侏罗纪晚期才开始登场,不过它的出现却难以恢复鱼龙以往的辉煌。鱼龙这种生物已经逐渐退出的海洋食物链的顶端位置。虽然鱼龙不再处于霸主地位,也面临着其他爬行生物强有力的竞争,但是鱼龙在整个海洋生态中依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发现的许多大眼鱼龙化石中,其腹内大都有好几条胚胎化石,有专家认为这是小鱼龙,有的则认为这是同类相似的证据。不过很明显,前者的说法更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可,这可能是大眼鱼龙的繁殖方式。
科学家通过研究以后发现,大眼鱼龙主要以捕捉乌贼为主,随着上龙等更大体型的猎食者出现,鱼龙就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它们早于恐龙很多年灭绝,并非是恐龙灭绝的见证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