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陈院士一路走好 敬忆二级教授陈世騠

致陈院士一路走好 敬忆二级教授陈世騠(1)

编者按

赓续先贤初心,汲取奋进力量。

在上医95年的奋斗历程中,无数上医前辈严谨治学,医德高尚,对上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956年,经中央核定,上医有16名一级教授,22名二级教授。这些教授都是各学科的先驱者、奠基人或领军人物。

他们在医学教育岗位上以身示范、立德树人,在救死扶伤的事业中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为我国现代医学教育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复旦上医”官微已集结推送16名一级教授的故事。在上医创建95周年之际,即日起,官微将陆续推送22名二级教授的故事,以致敬先贤大师,传承医者初心。

致陈院士一路走好 敬忆二级教授陈世騠(2)

陈世騠(1907~1970),浙江嘉兴人,中国遗传学奠基人之一。1929年毕业于东吴大学生物系,1931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1935年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获博士学位。历任东吴大学、燕京大学、河南大学、厦门大学讲师、教授。1939年任国立上海医学院(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生物学教授兼科主任、教务长。1956年赴重庆参与创建重庆医学院,任重庆医学院教授、生物教研室主任。

致陈院士一路走好 敬忆二级教授陈世騠(3)

开宗立派、作育人才

陈世騠作为我国最早研究遗传物质载体的科学家之一,是我国摩尔根学派的知名学者,在30年代就从事染色体的研究,在《北京博物学》《动物学报》等学术杂志发表多篇论文。他通过对大白鼠染色体、家兔染色体、蝗虫染色体的研究,阐明了生物配子发生过程中重要的生物学现象——减数分裂的过程,对遗传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60年代,他开始探讨人体染色体与疾病的关系,编著有《人体染色体与疾病》,其成果在国内外细胞遗传学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

致陈院士一路走好 敬忆二级教授陈世騠(4)

陈世騠著有《人体染色体与疾病》一书

陈世騠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多次主编生物学教材、实习指导及图谱,为青年教师示范讲课提纲、开设细胞遗传学等课程,带领中、青年教师参加科学研究,为培养医学人才作出了贡献,深受师生称道。

2007年上医校庆80周年时,由刁承湘老师主编的《上医情怀》收录了吴新智院士的《时代转变中的枫林一叶》,其中反映了院士对母校和往事的回忆和眷恋。他在文中提到:“我在校时上医才办了20多年,已经在全国名列前茅。朱恒璧教授原攻药理学,他专任院长后,延聘到很强的教授阵容,教学质量很高。我印象最深刻、影响最大的教授有生物学陈世騠,解剖学齐登科,生物化学林国镐,生理学徐丰彦和朱壬葆,药理学张昌绍,微生物学林飞卿,病理学谷镜汧,内科学林兆耆和钱惪,外科学沈克非、黄家驷、左景鉴,神经精神病学张沅昌、夏镇夷,妇产科学司徒亮,眼科学郭秉宽,耳鼻喉科学王鹏万,检验科学朱益栋,放射科学荣独山,卫生学苏德隆等等。其他老师还有王永豪、杨藻宸、林雅各、陈鸿珊、陶寿淇、薛邦祺、石美鑫、史玉泉、毕婵琴、张立、桂世济等。我从这些老师那里学到的各科具体知识现在大多‘还给了’他们,但是学到的医学基础知识框架和重要的原理,尤其是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却渗人骨髓,受用一生,无时不起作用。

中年西迁、扎根重庆

援建,是中国医学史上一段浓墨重彩的历史。重庆医科大学校园里矗立着一座“国立上海医学院抗战时期旧址校门复建记”石碑,上面铭刻:“公元一九五六年,上医响应国家号召,再度西进,溯江而上,倾半校之力,始创重庆医学院。上医重医,血脉相连。”

1956年的一天,陈世騠回到家,对妻子卢慧清说:“你要有思想准备,我可能要离开上海了。学校要分迁一部分人到重庆,建设重庆医学院,我答应了。”面对西迁的号召,作为全国仅有的200余名二级教授之一,荣誉等身的陈世騠没有选择稳定的工作和温馨的小家,毅然决然选择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处理掉所有家具和物品,登上了开往重庆的客船。仿若当初立志学医、报效祖国的炙热初心再次被点燃,他紧紧握住妻子的手说:“慧清,既然国家需要我们,我们就一定把这件事做好!”

组织上任命陈世騠担任重庆医学院(今重庆医科大学)教授、生物教研室主任,任命卢慧清担任重庆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重医附一院”)护理部主任。他们在重庆的生活与在上海有天壤之别,虽然上海方面给陈世騠的政策也很宽松,随时可以回去,但夫妻二人仍然投入了全部精力建设重庆医学院,并从此扎根。

三代从医、精忠报国

后来的故事依然传奇。陈世騠的妻子卢慧清在重医附一院退休之后,回到了故乡广州,年近70岁的她又创建了中山医科大学护理系,是中国现代护理的开拓者之一,现在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和中国中山大学都还有以她名字设置的奖学金。

而陈世騠的小儿子——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陈受田教授,一手创办了重医附一院超声医学科,推动了重庆超声医学的发展,如今仍活跃在临床一线。陈世騠的孙子、重医附一院医务处副处长陈力也已经成长为一名杰出的胸外科医生,多次率队前往尼泊尔等灾区抗震救灾。

“国家需要,我们就一定做好!”这句话不只是陈世騠和卢慧清一生的承诺,也是陈家三代的共同坚守。从上海到重庆,他们将一生都奉献给了挚爱的医学事业。波澜壮阔70年,他们的故事也是中国所有援建者的缩影,将被时光永恒地吟唱。

援建志

一门三代贵,家世自渊源,

援建昭铭在,忠孝两相全,

沐人春化雨,怀志气定闲,

儒者翩然至,苍生如受田,

执锐汶川地,披坚玉树前,

往来一甲子,风采何斐然。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晏怡

参考文献:

1. 尹蕾撰文《任岁月风干时光,也未曾改变你的信仰》,发表于《中国医学论坛报》,2019年。

2. 吴新智撰文《时代转变中的枫林一叶》,收录于《上医情怀》【作者吴新智,系中国科学院院士、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原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荣誉讲席教授,曾于国立上海医学院(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就读】

致陈院士一路走好 敬忆二级教授陈世騠(5)

进入复旦上医公众号

点击“服务”→“走进上医”→“上医95周年集锦”

查看上医一级教授合集

来源:重庆医科大学等

组稿:医学宣传部

制图:马楚涵

审核:宗和、周律等

编辑:汪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