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斩颜良诛文丑为什么那么快(关羽阵斩颜良文丑之死)

关羽阵斩颜良这事,在整个三国中,阵前斩杀敌方主帅只此一例,另无他家,要知道真实历史上的三国战争,基本没有武将单挑、没有互相通报姓名、没有两军对垒摆好阵势开战,而是无所不用其极,各种谋略、各种手段,只要能取胜,基本全会用上。

按照常规来说,阵前斩杀敌方主帅,一般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主帅作为一军之首领,一般来说,是在后方的中军大营中指挥作战的,不参与具体的战场厮杀,比如韩信、曹操,当然也有亲自上阵杀敌的,比如项羽、吕布。

关羽斩颜良发生在官渡之战的前哨战---白马之战,从当时的形势来看,袁绍强,曹操弱,袁绍是官渡之战的发动者,刚刚统一了河北四州,就迫不急待率领10万步兵,1万骑兵南下,准备渡过黄河,攻打许昌,消灭曹操,以袁绍的意图,只要消灭了曹操,统一天下指日可待。


关羽斩颜良诛文丑为什么那么快(关羽阵斩颜良文丑之死)(1)

曹操

公元200年时,曹操与袁绍的地盘分界线差不多是以黄河为界,黄河以南归曹操,黄河以北属袁绍,4月,袁绍派出颜良作为前锋攻打曹操所属的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而《三国志武帝纪》的记载却是袁绍派出了郭图、淳于琼、颜良三位将领攻打刘延,无论是颜良作为主帅,还是郭图、淳于琼、颜良一起攻打刘延,都不影响白马之战的最终结果。

按照常理来判断,袁绍派前锋部队攻打白马,曹操就应该派兵支持驻守白马的刘延部,白马是今天山东省东明县,位于黄河南岸,如果袁绍军突破了白马的防线,等于进入了曹操的腹地,当时又是袁绍强,曹操弱,曹操又不能与袁绍军硬拼。

原本曹操正准备率军救援刘延,这时曹操手下的首席谋士荀攸给曹操出了一个主意,荀攸是荀彧的侄子,其实荀攸年龄比荀彧还要大6岁,只不过荀彧辈分高而已,所以荀攸才称呼荀彧为小叔叔。


关羽斩颜良诛文丑为什么那么快(关羽阵斩颜良文丑之死)(2)

曹操与袁绍

荀攸其实才是曹操的首席谋主和战术大师,参与曹操几乎早年所有战争的战术安排,谋略策划,荀攸在曹操军中的地位差不多相当于陈平在刘邦军中的地位或者庞统在刘备军中的地位,并且荀攸在曹操军中一直处于很低调,不像荀彧和郭嘉那么高调。

荀攸给曹操出的主意是:如今我们的兵力较少,比较分散敌人的兵力才行,主公可先率军到延津,作出一幅要渡过黄河北上进攻断其后路的姿态,袁绍肯定会率军向西应战,到时候主公以轻骑部队快速进攻白马,攻其不备,颜良肯定会被活捉

简单地说,荀攸的计谋其实是一个声东击西,调虎离山的计谋,如果曹操率军直接救援白马的话,那么袁绍的后续部队也会继续支持攻打白马的颜良,这样双方就打成了消耗战,只要是消耗战,实力弱的一方必然要吃亏。


关羽斩颜良诛文丑为什么那么快(关羽阵斩颜良文丑之死)(3)

荀攸

荀攸的计谋高明在一箭双雕上,既能吸引袁绍的大军向西到延津,避免袁绍可能支援颜良,又能攻打毫无防备的颜良,可以说,颜良之死,幕后策划的荀攸才是首功。正是荀攸的这一策划,才有了后来的关羽阵斩颜良,名震天下的故事。

荀攸的计谋提出后,曹操认为非常正确,能够听取谋士的正确意见,也是曹操的一大能力,如果是袁绍,就不可能听取之类正确意见,而正是袁绍不断的浪费极好的机会,以及不愿意听从谋士的正确意见,也是袁绍后来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过这是后话了。

曹操采用计谋后,先是佯装率军到延津,果然袁绍上当了,也立即率领从黎阳(今河南浚县)向西赶往延津(今河南新乡延津县),等袁绍率领大军赶到延津时,曹操本人率领轻骑兵立即掉转马头向东北边的白马冲去,而作为曹操军的前锋就是关羽和张辽。


关羽斩颜良诛文丑为什么那么快(关羽阵斩颜良文丑之死)(4)

关羽

当曹军前锋关羽和张辽的部队离白马还有十里路的时候,颜良才得知曹军来袭,按正常情况,颜良应该是在攻打白马的守将刘延,并且之前的情报是曹操率军向延津去了,在颜良的记忆中,曹军暂时不会有援兵来救援白马了,当他得知曹军前锋只有十里路的时候,肯定是显得相当震惊的。

打仗这事可是一件复杂的工程,颜良原本是攻打白马的,现在自己的侧后方出现曹军大部分,肯定要改变军队部署,十里路的行程,快马不过十分钟而已,颜良要在十分钟时间内改变军队部署,明显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而且颜良军处于曹军两面夹击之中,如果东郡太守刘延得知曹操率军来救援,明显就会主动出击,这样的话颜良军就处于危险之中,轻则崩溃,重则全军覆没,《三国志武帝纪》对此的记载是:

公乃引军兼行趣白马,未至十余里,良大惊,来逆战。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斩良。

意思是说:曹操率军昼夜兼行,直奔白马,离白马还有十多里路时,颜良听说了曹军来袭,大惊失色,于是调转马头迎战曹军,曹操派出张辽和关羽为前锋,击破了颜良军队,斩杀颜良,虽然《三国志武帝纪》没有记载是谁杀的颜良,但是《三国志关羽传》则明确地记载了是关羽斩杀了颜良:

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翻译过来就是:袁绍派大将颜良在白马进攻东郡太守刘延,曹操派遣张辽和关羽为先锋攻打颜良。关羽远远望见颜良的帅旗车盖,策马上前刺杀颜良于万马军中,将其首级割下返回,袁绍军中的将领们没人敢出阵阻挡,于是解除白马之围。


关羽斩颜良诛文丑为什么那么快(关羽阵斩颜良文丑之死)(5)

官渡之战地图

从这两段文字记载,我们就能勾画出大略的白马之战概况:

袁绍派颜良在白马攻打曹操所属的东郡太守刘延,曹操开始没有救援刘延,而是听从了荀攸的计谋,先作出一幅要渡河攻打延津的姿态,然后引诱袁绍分兵应对,接着曹操率领轻骑兵长途奔袭返回白马攻打颜良,而关羽和张辽作为曹军先锋肯定是第一批冲向颜良的曹军,而颜良因为出其不意,并没有防备,导致阵脚大乱,匆忙应战,结果就是袁军大败,而关羽为了取得战功,看到了主将颜良的帅旗,估计着帅旗下的将领就是颜良,于是关羽直冲颜良,顺利刺死了颜良,并割下颜良的首级,而颜良军中将领及士兵没有人敢阻挡关羽,于是白马之战曹操全胜。

换言之,曹操白马之战取胜的关键是因为打了颜良一个措手不及,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效果,就是因为荀攸提出一个声东击西的计谋,再加上关羽号称”万人敌“,不仅武艺高强,而且作战勇猛,几个原因叠加在一起,就造成了曹操白马之战的胜利,同时造就了关羽一世的英名。

但人们往往关注战场上的胜利,很少有人去分析战场上取胜的原因及关注幕后的策划人,就像人们比较关注足球场上的明星一样,较少关注教练在背后的战术安排一样,就像关羽斩颜良,历史关注的都是关羽如何以万人敌之势斩杀了颜良,却没有人关注荀攸这个提供关键计谋的谋士。


关羽斩颜良诛文丑为什么那么快(关羽阵斩颜良文丑之死)(6)

关羽斩颜良

如果没有荀攸的计谋,关羽能不能斩颜良,那就不好说了,很可能斩不了,所以论功行赏的话,荀攸才是白马之战取胜的首功人物

白马之战结束后,接着就是延津之战,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后,迁移白马的百姓沿着黄河向西走,而袁绍派出军队渡过黄河追击曹操,这支军队的首领就是文丑与刘备,人数约有五六千人。

最终曹操军队与文丑、刘备率领的袁绍军队在延津相遇,当时曹操身边大多数是骑兵和辎重,人数只有五六百人,曹操身边的将领都认为袁绍军队势大,自己人少又有很多辎重,不如退回营地,这个时候荀攸又说话了:这正是可以诱敌的诱饵,怎么可以退去呢?

荀攸的言外之意是将辎重作为诱饵引诱袁绍军队来抢,然后趁袁军抢东西,再攻击他们,就能一战而胜,曹操又采用了荀攸的这个计谋,让所有士兵解鞍下马休息,将辎重放得到处都是,辎重在当时可是部队急需的粮食、军械、衣物被子等物资,是极难取得的物资,这对任何人都是很大的引诱。


关羽斩颜良诛文丑为什么那么快(关羽阵斩颜良文丑之死)(7)

曹操与荀攸

果然,没多久,袁绍军队就都去抢东西了,一抢东西,队型就乱了,军队就没战斗力,曹操果断命令自己的五六百士兵立即上马攻击文丑与刘备率领的五六千袁绍军,结果袁军由于争抢物资,战斗力大打折扣,一场大战下来,袁绍军大败,就连主将文丑都在乱军之中被杀,当然不是关羽杀的,这个时候的关羽因为之前斩了颜良,想着已经报答了曹操的恩情,可能都不在军中了,已经去寻找刘备了,而刘备在延津之战也因为大败而逃走,刘备可比文丑聪明多了,一见情况不对,立即逃走了,所以只有文丑死了。

所以,回过头来看延津之战,又是荀攸提出了正确的计谋,才导致最终的胜利,只要计谋正确,有没有名将,都能斩杀对方的主将,文丑不就是作为主将被杀死在军中吗?所以延津之战,荀攸同样是首功。荀攸其实是一个比较低调的谋士,一心一意为曹操谋划,安排战术,参与了很多战争,就连曹操要用哪位将领,都会问荀攸的意见,可见在正史中,荀攸才是曹操的战术大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