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诫子书的对比阅读(诫子书对比阅读训练一)

一、【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有关诫子书的对比阅读?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有关诫子书的对比阅读(诫子书对比阅读训练一)

有关诫子书的对比阅读

一、【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1.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静以修身 邹忌修八尺有余 (《邹忌讽齐王纳谏》)

B.非志无以成学 处处志之 (《桃花源记》)

C.蒙辞以军中多务 至霸上及棘门军 (《周亚夫军细柳》)

D.非复吴下阿蒙 不敢出一言以复 (《送东阳马生序》)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之”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A.本在冀州之南 (《愚公移山》)

B.学而时习之 (《<论语>十二章》)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D.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

3.下列对【甲】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B.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以“夫”字发起议论,主要论述修身治学,强调淡泊宁静的价值。

B.【乙】文中孙权劝吕蒙学习,吕蒙起初推脱,后听从劝说学习,终有所获。

C.【甲】文讲道理透彻深刻。【乙】文以对话表现人物,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D.【甲】文开篇即明确提出修身养德要求。【乙】文用吕蒙言行侧面表现鲁肃学识进步。

5.把【甲】【乙】两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6.根据两篇短文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

初,遇①善治《老子》。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取材于《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

材料二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②,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囊时③十一二。故虽然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取材于秦观《〈精骑集〉序》)

注:①[遇]指董遇,东汉学者。②[惩艾]惩治,惩戒。③[囊时]从前。

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障碍,如吕蒙所提“___①___”,跟随董遇学习的人所说“___②___”,都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这需要人们立志勤学来解决。而诸葛亮告诫儿子要警惕“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秦观“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囊时十一二”的经历,则进一步提醒人们___③___。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夫君子之行 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B非宁静无以致远 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油翁》)

D蒙乃始就学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B.孤,古代王侯的自称。成语“孤芳自赏”的“孤”与此义同。

C.经,儒家经典,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D.博士,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与现代汉语含义不同。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诫子书》中的“诫”与《孙权劝学》中的“劝”意义相同,均为劝诫、劝勉之义。

B.甲、乙两文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认为学习是修身养德的有效途径;乙文则通过生动且富有情趣的故事表明学习对人成长的重要性。

C.甲文议论精当,开篇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后具体论述修身养德的意义;乙文记事简练,仅通过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表现人物性格。

D.甲文通过“淡泊”“宁静”与“淫慢”“险躁”的对比,来论证“静”对修身养德的重要作用;乙文通过鲁肃的语言和行为从侧面烘托吕蒙的进步之大。

10.仔细阅读《孙权劝学》一文,说说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而《诫子书》一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11.读了两篇短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二、【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

【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狐,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①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加冠,嶷然有声②。一日,修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麓③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賾④,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修母尝谓之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⑤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吾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有死也,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日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⑥之终身。

(《宋史·欧阳修传》)

【注】①荻:,形状像芦苇。②嶷然(yí)有声。很高的声望。麓③(lù)竹编的器物。④賾(zé):精微、深奥。⑤治:研究。⑥服:服从。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非淡泊无以明志:( )(2)悲守穷庐:( )

(3)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4)修母尝谓之日:( )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14、甲文中“年与时,意与日去”有着强烈的画面感,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赏析“驰和“去”中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15、诸葛亮认为“才须学也”,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如何做才能学有所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